- 年份
- 2024(14694)
- 2023(21050)
- 2022(17413)
- 2021(16014)
- 2020(13469)
- 2019(30581)
- 2018(29911)
- 2017(57051)
- 2016(30170)
- 2015(33812)
- 2014(33284)
- 2013(33191)
- 2012(30625)
- 2011(27568)
- 2010(28102)
- 2009(26521)
- 2008(25775)
- 2007(22732)
- 2006(20346)
- 2005(18636)
- 学科
- 济(139279)
- 经济(139153)
- 业(105846)
- 管理(96957)
- 企(91008)
- 企业(91008)
- 方法(58830)
- 数学(48587)
- 数学方法(48097)
- 中国(43031)
- 农(39854)
- 业经(37814)
- 财(37511)
- 地方(31197)
- 融(30270)
- 金融(30268)
- 银(29272)
- 银行(29258)
- 制(29238)
- 行(28293)
- 农业(28053)
- 贸(26692)
- 贸易(26667)
- 易(25909)
- 务(25371)
- 财务(25302)
- 财务管理(25256)
- 企业财务(23996)
- 技术(23343)
- 理论(22942)
- 机构
- 学院(434136)
- 大学(431934)
- 济(191132)
- 经济(187490)
- 管理(172957)
- 理学(147602)
- 理学院(146124)
- 管理学(144107)
- 研究(143393)
- 管理学院(143255)
- 中国(117646)
- 京(90585)
- 财(89342)
- 科学(80286)
- 财经(70861)
- 所(69882)
- 中心(67177)
- 江(65602)
- 经(64417)
- 农(63871)
- 研究所(62520)
- 经济学(59182)
- 北京(57493)
- 业大(56077)
- 范(55875)
- 师范(55409)
- 经济学院(53262)
- 州(53105)
- 财经大学(52517)
- 院(51257)
- 基金
- 项目(279594)
- 科学(224080)
- 研究(211145)
- 基金(205814)
- 家(176001)
- 国家(174439)
- 科学基金(152728)
- 社会(139265)
- 社会科(132333)
- 社会科学(132301)
- 省(107688)
- 基金项目(107295)
- 教育(96451)
- 自然(94324)
- 自然科(92245)
- 自然科学(92225)
- 自然科学基金(90680)
- 划(89596)
- 编号(85423)
- 资助(84070)
- 成果(69808)
- 发(63550)
- 部(63066)
- 重点(62236)
- 创(60421)
- 国家社会(58612)
- 课题(58457)
- 创新(55853)
- 教育部(55526)
- 人文(54582)
- 期刊
- 济(215544)
- 经济(215544)
- 研究(133994)
- 中国(87963)
- 财(70907)
- 管理(69392)
- 农(59362)
- 科学(57350)
- 学报(56845)
- 融(53236)
- 金融(53236)
- 大学(45735)
- 教育(44871)
- 学学(42527)
- 农业(40345)
- 技术(39904)
- 财经(36685)
- 业经(35864)
- 经济研究(34791)
- 经(31794)
- 问题(28118)
- 贸(24490)
- 业(23433)
- 技术经济(23347)
- 图书(22901)
- 世界(21913)
- 国际(21829)
- 统计(21270)
- 商业(20887)
- 现代(20614)
共检索到67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郑江淮
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决定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同农业和制造业的外部产业关联良性交互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制造业和农业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引致效果较微弱,而且制造业产出对服务业产出的引致呈现出均质性特征,特别是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大量引致性需求。因此,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同本土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促进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升级,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关键词:
产业关联 中国服务业发展 战略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才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指出金融危机为苏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然后分析了苏南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苏南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进一步开拓服务业市场四个方面阐述了苏南地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缓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苏南地区 服务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庄树坤 刘辉煌
文章根据1978~2007年中国的年度数据,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研究,对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验证它们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修正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深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金融结构、金融中介以及利率等问题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而有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全球金融危机后印度IT产业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危机前印度IT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俘获型价值链的特征。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快速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收益。然而,其不利之处在于,面临外部冲击时,由于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一方面容易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很难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价值链上的升级。本文通过对印度IT产业的研究发现,通过市场多元化和知识与专门技术等高端要素的积累,将有助于产业实现向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升级。
关键词:
印度IT产业 服务外包 产业升级 价值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在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以及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冲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困局既有国际经济发展低迷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光伏核心技术落后、产能过剩、市场分布失衡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文章认为,优化以扩大国内市场为主线、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的市场布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促使产业转型,增强国际话语权;完善贸易保护应对机制应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向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光伏产业 贸易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辉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渐加深的大环境下,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是有效应对途径之一。文章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大战略意义着手,在对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关注点,以应对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顺应国际发展形势。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信息服务业 发展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如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既有助于达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的发展策略是优先发展中小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关系到民生的服务业,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关键词:
服务业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就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山红梅 杨乐义
在金融危机的大潮席卷全球经济之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市场开拓、重点业务选择、企业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探讨了金融危机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后危机时代 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刘勇 王钦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互动 战略选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鹏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并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拓展速度不断加快,风险控制要求更高,外包经营需求显现。但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密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借助后台业务外包加速产业价值链整合,促进国内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邢哲 仝自力
研究背景1999年9月9日,中国银行业首次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以后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引入战略投资者。2001年7月19日,最大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吸引外资参股的计划获有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此后,陆续有很多股份制银行开始了与境外投资者的引资谈判进程。2005年6月17日,建行和美洲银行共同宣布,美洲银行以25亿美元的出价购入建行9.1%的股权,成为国有银行的第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王一江、田国强(2004)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将"打破一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磊 黄川
文章利用1991~200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来分析中国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法治水平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该估计结果对不同的样本选择和模型设置形式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实施了要素价格扭曲政策、地方保护政策和地方官员晋升的锦标赛制度。
关键词:
居服务业 法治水平 契约密集型 面板数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曙明 刁虹 史晓芳
结合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分析了一国或地区金融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将整个服务业分为金融和非金融两类部门,以规模和效率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将金融部门效率纳入非金融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业增长的直接带动作用和间接溢出效应,并以2002-2009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