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6)
- 2023(17634)
- 2022(14790)
- 2021(13727)
- 2020(11336)
- 2019(26381)
- 2018(25919)
- 2017(48994)
- 2016(26542)
- 2015(30133)
- 2014(30266)
- 2013(30042)
- 2012(28227)
- 2011(25676)
- 2010(26201)
- 2009(24473)
- 2008(24833)
- 2007(22298)
- 2006(20122)
- 2005(18838)
- 学科
- 济(122509)
- 经济(122370)
- 业(94469)
- 管理(85243)
- 企(81977)
- 企业(81977)
- 方法(48016)
- 数学(38597)
- 数学方法(38309)
- 中国(37527)
- 农(36641)
- 财(34594)
- 业经(34140)
- 地方(27450)
- 制(27387)
- 农业(25157)
- 贸(24301)
- 贸易(24280)
- 易(23612)
- 务(22342)
- 财务(22304)
- 财务管理(22255)
- 企业财务(21049)
- 技术(21034)
- 银(20808)
- 和(20801)
- 银行(20780)
- 行(20169)
- 融(19940)
- 金融(19938)
- 机构
- 学院(384121)
- 大学(383117)
- 济(169993)
- 经济(166620)
- 管理(147992)
- 研究(138162)
- 理学(124806)
- 理学院(123394)
- 管理学(121824)
- 管理学院(121037)
- 中国(109494)
- 京(82811)
- 财(80172)
- 科学(78935)
- 所(70544)
- 农(64075)
- 研究所(63017)
- 中心(62220)
- 财经(61575)
- 江(60788)
- 经(55871)
- 北京(53778)
- 经济学(51842)
- 业大(51207)
- 范(51156)
- 师范(50712)
- 农业(49702)
- 院(49106)
- 州(48164)
- 经济学院(46591)
- 基金
- 项目(240133)
- 科学(190022)
- 研究(181587)
- 基金(173840)
- 家(149879)
- 国家(148497)
- 科学基金(127473)
- 社会(117087)
- 社会科(110976)
- 社会科学(110946)
- 省(92908)
- 基金项目(90489)
- 教育(82315)
- 自然(78222)
- 划(77886)
- 自然科(76382)
- 自然科学(76360)
- 自然科学基金(75081)
- 编号(74467)
- 资助(70645)
- 成果(62068)
- 发(56589)
- 重点(54297)
- 部(54101)
- 创(52105)
- 课题(51504)
- 国家社会(48951)
- 创新(48044)
- 教育部(46734)
- 发展(46545)
- 期刊
- 济(201072)
- 经济(201072)
- 研究(124123)
- 中国(87017)
- 财(64803)
- 农(60441)
- 管理(59616)
- 学报(53547)
- 科学(52475)
- 教育(44970)
- 融(42761)
- 金融(42761)
- 大学(41366)
- 农业(40854)
- 学学(38096)
- 技术(35182)
- 业经(33193)
- 经济研究(32157)
- 财经(31636)
- 经(27502)
- 问题(26076)
- 业(24613)
- 贸(23709)
- 图书(21786)
- 国际(21594)
- 世界(21354)
- 技术经济(21326)
- 现代(18357)
- 商业(18263)
- 理论(17611)
共检索到619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在内部行业结构上,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当滞后。这种现象发生的背后逻辑在于出口导向战略下的国际代工模式在供给层面上对国内本地化的服务业企业产生了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同时也在需求层面上造成了负向的市场挤出效应,而且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深入,这种市场挤出效应正在逐渐超越技术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亟须转向内需主导型战略的重要命题,主张依靠国内市场主体的有效需求为主导,虹吸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在差异化的垄断竞争中,促进当前及未来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服务业 出口导向 内需主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这一保障又是建立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没有稳增长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混合经济结构优化。混合经济结构优化不仅要解决宏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比例问题,更要解决微观企业主体内部不同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问题。
关键词:
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 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处在变革和转型之中,不仅改变了自身,而且影响了世界。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通过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通过开放为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君博
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在实践层面确定推动改革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层面识别影响改革方向的变量与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达成知识有效积累的前提。通过反思已有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责任建设"的逻辑,并回顾我国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案例,改革的基本逻辑可以建构为:改革行政体系以使其能够有效执行中国共产党旨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策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检视这一逻辑的启示,则"行政"的内涵应跳出狭义政府的局限,行政效能的提升必须依靠党的引领和统筹。
关键词:
行政体制 基本逻辑 主要矛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宾恩林
改革开放40年来,中职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路径主要是专业结构升级,以实现为产业总体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的目标。按照专业目录的发布时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侧重不同的内容,调整期(1978-1992年)注重产业优化匹配,建构期(1993-1999年)聚焦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期(2000-2009年)强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2010年迄今)平衡发展多样服务功能。未来,中职面临产业进一步升级和学生升学倾向加重的困境,需要创新产教融合方式、进一步融入国际化和匹配动态反馈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40年来,我们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艰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新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提出新的目标任务,赋予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和创造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晓萍 李猛
文章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来论述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控制方式不尽合理。文章充分肯定了国家2005年至今的改革措施,认为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将成为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契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沙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探索尝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危机应对阶段和对外贸易发展新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制度逐渐完善、规模日益扩大、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得益于经济飞速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但贸易顺差过大、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贸易结构不合理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等问题依然严峻。特别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确定性增大,为此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应是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各项措施,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同沿线国家贸易。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效华 杨立志
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我国国有企业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理念变革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其在演进逻辑和样态上都逐步形成了大学理念变革的中国模式。在演进逻辑上,我国大学理念变革一方面与国家新的现代性方案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的内在逻辑相匹配,形成了大学理念变革的双重逻辑。在演进样态上,我国大学理念变革具体表现为建立了复数的大学职能观、本体论的大学价值观、协同性的大学发展观和包容性的大学办学观。在我国大学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变革中的"行政化""不争论"和"单一现代性"三种倾向,在事实层面、逻辑层面、价值层面和表达层面完善和推广中国特色大学理念话语体系。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大学理念 中国模式 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杨文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初创期(1978—1990年)、注重"三教统筹"和法制化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成长期(1991—1999年)、增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资助力度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改善期(2000—2012年)、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期(2013—至今)4个阶段,体现了由中央集中到地方分级、分散管理的政策管理规范、从注重经济建设到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定向、从宏观引导到具体保障的教育制度建设以及由"单一主体"引导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教育行动机制等的特点。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要着力建设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规范,体现有效关注"以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本的政策取向,注重增强适切性和有效性的制度建设,继续加强主体多元化和权力灵活性的行动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华 张丽芳
农民工现象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本文依循横向时间轴,以外出动机、身份建构、社会接纳、迁居模式、社会生活与就业格局等为刻度,结合社会转型与渐进式政策修正,兼顾农民工动态特征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图谱理性渐变中农民工嬗变轨迹,为终结农民工提供问题诊所。基于新的问题域,进一步探源其背后的实践逻辑,以城乡边界为逻辑起点,顺沿农民工问题逻辑线条流动经历或流动史,推导出未来农民工人群或然走向,亦即终结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进路:阶段性市民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工 流动经历 嬗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吕峰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国民收入。为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国民账户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0世纪90年代初,GDP取代国民收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中国GDP核算从初步建立到目前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它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现价和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现价和不变价使用核算方法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目前,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包括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改革、金融业核算方法改革、支出法GDP核算改革、不变价GDP核算方法改革、季度GDP核算方法改革、地区GDP核算方法改革等。本文对中国GDP核算从建立到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中国GDP核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发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中国GDP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 核算方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金强 李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技术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制度与技术层面的变化正是我国分配关系演变的逻辑前提。第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被多种所有制结构所替代,改变了单一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分配方式多样化;第二,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转向市场,改变了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带来分配形式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第三,新信息网络技术变革的条件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分配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在多方的作用力下,新时代我国分配关系将向共享分配方向发展,共享型分配方式逐渐形成。三种变化共同作用并交叉影响着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关系变化的逻辑过程,也是未来演变的逻辑起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