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3)
2023(10888)
2022(8819)
2021(7952)
2020(6602)
2019(15150)
2018(14717)
2017(28151)
2016(14813)
2015(16540)
2014(15892)
2013(16388)
2012(15004)
2011(13380)
2010(13322)
2009(12637)
2008(12641)
2007(11054)
2006(9854)
2005(9356)
作者
(41425)
(34776)
(34755)
(32835)
(22181)
(16299)
(15590)
(13371)
(13207)
(12216)
(12007)
(11557)
(11447)
(10944)
(10863)
(10581)
(10333)
(10050)
(9866)
(9728)
(8648)
(8433)
(8300)
(7812)
(7804)
(7727)
(7649)
(7453)
(6935)
(6815)
学科
(74600)
(74241)
经济(74153)
(66428)
企业(66428)
管理(57474)
方法(33552)
数学(26123)
数学方法(26023)
业经(25778)
(25264)
(22920)
中国(21549)
农业(18507)
(17008)
财务(16996)
财务管理(16986)
企业财务(16067)
技术(15888)
(15683)
贸易(15670)
(15366)
(15216)
(13421)
(13162)
(13085)
(11265)
理论(10909)
企业经济(10550)
经营(10514)
机构
学院(219915)
大学(217550)
(108289)
经济(106737)
管理(92217)
理学(79209)
理学院(78488)
管理学(77812)
管理学院(77382)
研究(73261)
中国(61453)
(47415)
(45444)
科学(39878)
财经(38281)
(35906)
(35340)
(35174)
经济学(34319)
中心(32966)
研究所(32334)
(31924)
经济学院(31056)
北京(28873)
业大(28505)
财经大学(28476)
农业(27672)
商学(26598)
商学院(26340)
经济管理(25893)
基金
项目(143287)
科学(116941)
基金(109956)
研究(106690)
(94793)
国家(94011)
科学基金(83143)
社会(74484)
社会科(70939)
社会科学(70924)
基金项目(57437)
(52810)
自然(51120)
自然科(50099)
自然科学(50088)
自然科学基金(49346)
教育(45637)
资助(44317)
(43599)
编号(40580)
(34052)
(33097)
(33052)
国家社会(32916)
成果(31513)
重点(31430)
(31263)
创新(30111)
教育部(28963)
中国(28859)
期刊
(119300)
经济(119300)
研究(66487)
中国(43201)
管理(38459)
(37974)
(33060)
科学(29153)
学报(26287)
农业(23423)
大学(21219)
(20822)
金融(20822)
经济研究(20198)
学学(20085)
业经(19721)
财经(19669)
技术(19598)
(17218)
(16013)
问题(15528)
(14493)
世界(14460)
技术经济(14408)
国际(12887)
教育(12191)
现代(11362)
统计(11204)
商业(10578)
(10495)
共检索到335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珍   韩兆安   云乐鑫  
文章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确立的以不变价格劳均价值增值测度全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非均衡性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观察期内,中国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第二产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停滞不前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是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非均衡性和总体地区差异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显著下降,但仍是总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细分行业全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普遍比服务业整体高,生活性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比生产性服务业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制造业服务外包不仅作用于制造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率的提升,对服务业同样会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产出、劳动力转移、生产率及其增长滞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制造业服务外包导致了服务业产出和劳动力投入的双重增加,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但会加剧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滞后程度:从长期看,服务外包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性的影响减弱,服务业企业通过服务创新减少劳动力投入量,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大中  陈福炯  
经济活动的相对密集度及其对经济自身效率的影响也反映在服务业方面。本文在构造产业相对密集度指标及其与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相对密集度的地区与部门差异性。我们发现,除房地产业外,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对其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由于服务业相对密集度的大小可以理解为地区人均服务供给(或产出)水平即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正好与著名的"凡尔登定律"(Verdoorn’s Law)所揭示的增长与生产率之间的"程式化关系"(stylized relationship)不谋而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守红  魏自花  
计算了1997~2011年长江三角洲各市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发现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显著,但差距有所缩小。接着采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把16个城市分为3种类型: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包括上海、无锡、苏州;中劳动生产率区域,包括南京、常州、镇江、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低劳动生产率区域,包括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台州。然后,运用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结构效应很小。今后,应从技术进步、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来促进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媛  应瑞瑶  杨向阳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服务业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基本无差异,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在分别考虑了截距项、时间趋势、时间特殊效应、省份特殊效应、省份时间效应与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我国各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希元  杨先明  
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继续从结构转型中获得增长红利,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消失,以及受到服务业“无实物形态”“不可存储性”“非标准化”等属性的限制,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在服务业领域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提出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双重深化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并指出,知识资本深化形成以“租金创造”为中心的报酬递增,通过产品差异化效应、消费多样化效应、中间品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重塑效应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并从技术进步偏向性、分工专业化的机制视角指出,人力资本是知识获取、吸收和创造的能力体现,且深化的作用重点是驱动劳动力供给“量质转型”,满足服务业对劳动力的质量需求。尽管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短板,但也具备潜在优势,通过双重资本深化补齐短板和挖掘优势,是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着力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青江  陈彤  邓羽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多视角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区域差异和收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梯度效应明显;地区间差异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间推移将达到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燕武  李文溥  张自然  
相对于制造业,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研究将其归因于服务业TFP的较低增速。利用2001—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TFP,发现:样本期内,服务业TFP及其增速尽管仍低于制造业,但差距很小,这不是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内部分行业和个别区域的TFP甚至高于制造业。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流向变化,本文提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低劳动生产率,主要是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使服务业内部的劳动异质性程度扩大、部门平均劳动效率下降造成的。因此,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加快服务业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人员的职业培训成效,增加劳动力流动性,提高其劳动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斐  肖宇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和OECD国家200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程度,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重点就中美之间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融合度指标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融合度指标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明显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度指数要显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融合度指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展   李殷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基于增长核算法测算工业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探索两者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资本深化是工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TFP对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但却严重制约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劳动质量改善对工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相对较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低于工业的决定性原因在于TFP增长缓慢。服务业内部劳动再配置效应带来的效率改善不足以弥补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致使资源再配置净效应对服务业TFP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惠炜  韩先锋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措施。然而,集聚效应具有动态性特征,即随着集聚程度的上升,集聚效应的大小及作用方向都会随之变化,这为相关政策的合理制定提出了难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否能显著改善生产率?其空间差异、动态规律以及约束机制如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但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仅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边际效率递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