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8)
- 2023(17970)
- 2022(14795)
- 2021(13606)
- 2020(11058)
- 2019(24974)
- 2018(24454)
- 2017(46103)
- 2016(24823)
- 2015(27519)
- 2014(26977)
- 2013(27215)
- 2012(25675)
- 2011(23304)
- 2010(23532)
- 2009(21934)
- 2008(21971)
- 2007(19872)
- 2006(18165)
- 2005(16701)
- 学科
- 济(116393)
- 经济(116255)
- 业(96262)
- 管理(76995)
- 企(76915)
- 企业(76915)
- 农(51660)
- 方法(43776)
- 业经(35890)
- 中国(35310)
- 数学(35110)
- 数学方法(34905)
- 农业(34374)
- 财(32825)
- 地方(25459)
- 制(24203)
- 贸(22751)
- 贸易(22730)
- 易(22156)
- 务(20284)
- 财务(20263)
- 财务管理(20233)
- 技术(20094)
- 学(19814)
- 企业财务(19183)
- 策(18487)
- 银(18464)
- 银行(18413)
- 和(18005)
- 发(17968)
- 机构
- 学院(367943)
- 大学(363038)
- 济(163383)
- 经济(160556)
- 管理(141419)
- 研究(132837)
- 理学(120911)
- 理学院(119578)
- 管理学(117999)
- 管理学院(117324)
- 中国(105809)
- 农(81122)
- 科学(79984)
- 京(78187)
- 财(72733)
- 所(68650)
- 农业(62895)
- 研究所(62108)
- 业大(60267)
- 中心(59642)
- 江(57143)
- 财经(57045)
- 经(52030)
- 经济学(50133)
- 北京(49577)
- 院(46985)
- 范(45377)
- 经济学院(45241)
- 师范(44813)
- 州(44567)
- 基金
- 项目(241454)
- 科学(191428)
- 基金(177933)
- 研究(173598)
- 家(157572)
- 国家(156120)
- 科学基金(133003)
- 社会(115584)
- 社会科(109337)
- 社会科学(109308)
- 省(93793)
- 基金项目(93642)
- 自然(84562)
- 自然科(82640)
- 自然科学(82613)
- 自然科学基金(81214)
- 划(78606)
- 教育(75646)
- 资助(71354)
- 编号(67796)
- 发(57159)
- 重点(54282)
- 成果(53778)
- 部(53746)
- 创(52313)
- 业(49861)
- 国家社会(49198)
- 创新(48347)
- 课题(46626)
- 科研(45874)
- 期刊
- 济(193135)
- 经济(193135)
- 研究(110054)
- 农(81397)
- 中国(80525)
- 学报(61764)
- 科学(59174)
- 财(56103)
- 农业(55167)
- 管理(54788)
- 大学(47043)
- 学学(45052)
- 融(39723)
- 金融(39723)
- 业经(36667)
- 经济研究(30157)
- 教育(30121)
- 技术(29782)
- 业(29127)
- 财经(29064)
- 问题(25924)
- 经(25243)
- 世界(21077)
- 贸(20360)
- 技术经济(20028)
- 版(19350)
- 国际(18296)
- 资源(17668)
- 现代(17236)
- 商业(17217)
共检索到57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包宗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浩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农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发展状况综述出发,分析了外流的动力机制,归纳评述了劳动力外流影响的正负效应,并对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作了一定的对策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靖 徐雪高 陈兰 陈传波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丽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增加了农业投资,提高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小范围内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必须在城乡关系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配置 农业 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王楚男 韩昱洁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证稳定的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劳动力分配效率对维护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一方面,文章从农村家庭层面出发,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探究了土地租赁市场、非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土地权利的稳定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决策的影响,发现农地确权前土地行政再分配频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显著减少,村庄农业用地多增加一次行政再分配,家庭对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每年会显著减少35.684小时,资本投入会显著减少60.161元,说明农户对农地稳定持有的顾虑会减少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对劳动力投入,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文章从劳动力分配效率的角度分析农业逆向关系问题,估计模型建立过程遵循从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完全要素市场模型发展到考虑中国国情的非完全要素市场估计模型,在此市场条件下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决定将基于不可观测的影子价格,其中除了通常文献考虑的代表非农劳动影响的影子工资,还加入土地租赁的影子价格,实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仍然存在显著的农业逆向关系问题。在考虑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差异时发现,农忙季节的无效率问题相对农闲季节较弱。在探究农地政策和非农劳动力市场发展对投资激励的影响中考虑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并从劳动力分配效率角度对农业逆向关系进行再认识。研究结论能为现今土地确权的必要性提供事实依据,提出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过程中要探索适度的规模经营以减轻逆向关系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需要重视村级公共服务的完善等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阚中华
发展节约型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农村劳动力流出对节约型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苏北农业新技术引用、新品种推广、农产品流通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发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作用,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对策,推动苏北节约型农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节约型农业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浩
本文首先阐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发生背景和在影响农村发展因素中的地位,然后着重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最后对农村劳动力有序外流提出四点意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用跨度15年的4期面板村级数据与农户数据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村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环节的生产外包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劳动力节约程度对农户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水稻和玉米的机耕环节、植保环节以及水稻的机收环节在促进劳动力非农化配置中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水稻和玉米的机播环节、玉米机收环节则无显著作用;另外,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因农户种植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规模越大的农户,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其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越小,反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附着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