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0)
- 2023(10317)
- 2022(8440)
- 2021(7924)
- 2020(6401)
- 2019(14764)
- 2018(14179)
- 2017(25836)
- 2016(13542)
- 2015(15044)
- 2014(14791)
- 2013(14726)
- 2012(13722)
- 2011(12564)
- 2010(12333)
- 2009(11423)
- 2008(11033)
- 2007(9916)
- 2006(8659)
- 2005(7940)
- 学科
- 济(67513)
- 经济(67471)
- 管理(43409)
- 业(43137)
- 企(38033)
- 企业(38033)
- 方法(27513)
- 数学(24689)
- 数学方法(24501)
- 中国(20402)
- 技术(20193)
- 业经(15636)
- 农(14939)
- 地方(14291)
- 财(13823)
- 技术管理(13347)
- 贸(12718)
- 贸易(12705)
- 易(12409)
- 制(11511)
- 农业(10495)
- 环境(10081)
- 学(10071)
- 银(10047)
- 银行(10037)
- 行(9762)
- 融(9574)
- 金融(9573)
- 划(9111)
- 和(8951)
- 机构
- 大学(200172)
- 学院(198870)
- 济(94099)
- 经济(92641)
- 管理(79639)
- 研究(73037)
- 理学(68671)
- 理学院(67895)
- 管理学(67097)
- 管理学院(66694)
- 中国(56741)
- 京(43038)
- 科学(42171)
- 财(38762)
- 所(35764)
- 研究所(32832)
- 中心(32457)
- 财经(31387)
- 经济学(30174)
- 经(28885)
- 江(28271)
- 农(27771)
- 北京(27652)
- 经济学院(27186)
- 院(26657)
- 业大(25987)
- 范(25731)
- 师范(25539)
- 财经大学(23540)
- 科学院(22273)
- 基金
- 项目(137736)
- 科学(111813)
- 研究(102648)
- 基金(102513)
- 家(89777)
- 国家(89152)
- 科学基金(77241)
- 社会(69555)
- 社会科(66370)
- 社会科学(66352)
- 基金项目(53735)
- 省(52328)
- 自然(47027)
- 教育(46324)
- 自然科(46052)
- 自然科学(46041)
- 自然科学基金(45279)
- 划(44530)
- 资助(40582)
- 编号(38208)
- 创(34458)
- 部(31870)
- 重点(31785)
- 创新(31427)
- 发(31147)
- 国家社会(30738)
- 成果(30151)
- 课题(27576)
- 教育部(27541)
- 中国(27375)
共检索到299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谦 林寿富 管河山
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何为有效技术创新至今鲜有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提出了有效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动因——要素——效果”路径的工业企业有效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模型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有效度。然后,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环境两大视角,采用QAP方法对影响技术创新有效度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分时期和分时点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产出变量,尤其是资金投入和专利产出已成为决定省域创新差异的关键内部因素;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成为与其呈显著反方向变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关键词:
有效技术创新 驱动因素 差距 QAP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晴艳 田启波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差距的影响,并运用动态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显著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但随着技术创新分位点的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技术创新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上一期的技术创新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补贴与支持,缩小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实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累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测算产业链创新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与Markov链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链创新的整体状况、地区差距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表现出稳步提高趋势;中国产业链创新四大子系统呈现“高度耦合、良性协调”特征。分地区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具有显著地区差距,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远超其他地区,西南、西部与东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较低;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呈现极化现象显著趋势,华北、西南地区表现出极化现象逐步弱化的趋势;除华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表现出缩小趋势之外,其他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名彦 浦正宁
本文通过专利文本分析识别得到45万余条我国数字技术专利,构建二阶段时空极差熵值法测算我国2000—2020年31个省份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探究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态势更为明显;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最高的5个省份;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西”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创新数量差异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从驱动因素看,研发人力投入是影响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研发人力投入与信息基础设施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不同地区的驱动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丰富了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评价相关研究,对探索各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克甝
文章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创新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考察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主要呈现单极化形态,而三大地区则由多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4)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低水平城市向邻接高水平城市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处于高水平城市的数字创新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地区差距 动态演进 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一鑫 胡沅洪 孙生
城市群正逐步成为创新组织和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且城市群内地区间创新联系不断强化。文章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从城市群维度审视了中国创新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结果有:(1)中国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东部与中西部城市群创新水平差距在扩大;(2)中国城市创新水平差距从发散向收敛态势转变,这源于东部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内城市创新的溢出和扩散效应;(3)处于相同空间依赖模式下的城市更易形成空间收敛。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城市群创新空间互动的存在性和作用机制,尤其在东部沿海城市群内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远业 曹阳
基于2001-2015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别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研发人力资源数量、研发经费、市场化程度及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将面板数据细分发现,东部地区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对引发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后发现,随着分位点提高,地区间人力资源价格差距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弹性系数越来越大。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格 差距 地区技术创新 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远业 曹阳
基于2001-2015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别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研发人力资源数量、研发经费、市场化程度及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将面板数据细分发现,东部地区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对引发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后发现,随着分位点提高,地区间人力资源价格差距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弹性系数越来越大。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格 差距 地区技术创新 绩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钰芬 范嵩盈
在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合理评估区域知识创新水平并识别其“症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明晰知识创新内涵及其测度逻辑,构建知识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知识创新水平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国知识存量快速增加,逐渐重视知识创新过程和环境,知识创新效应得以激活。第二,知识创新水平及特征在不同省份存在空间异质性,高水平省份的优势和短板不同,中低水平省份知识创新低效原因各异。第三,我国东、中、西部知识创新水平的演进态势迥异,区域知识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本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各区域知识创新水平及分析知识创新低效的原因,为合理利用知识要素进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蒙志明
本文以2015-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总结当前文献理论成果,通过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水平”“区域企业创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企业创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企业的价值成长;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融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区域企业创业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国宏 肖细凤 李美娟
根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构造初始的覆盖面较广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甄别、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判别能力分析等环节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游达明 邓颖蕾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环境补贴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为负,不能有效激发地区创新主动性;排污收费对各地区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其原因是排污收费门槛远低于治污成本。此外,企业规模对东、西部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