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5)
- 2023(15069)
- 2022(12660)
- 2021(12203)
- 2020(10049)
- 2019(23176)
- 2018(22816)
- 2017(43555)
- 2016(23880)
- 2015(27035)
- 2014(26958)
- 2013(26584)
- 2012(24324)
- 2011(21635)
- 2010(21492)
- 2009(19639)
- 2008(19477)
- 2007(16598)
- 2006(14624)
- 2005(13167)
- 学科
- 济(98046)
- 经济(97934)
- 管理(71408)
- 业(66073)
- 企(56808)
- 企业(56808)
- 方法(43259)
- 数学(37536)
- 数学方法(37182)
- 财(34142)
- 中国(29813)
- 农(26513)
- 业经(23601)
- 制(20626)
- 学(20243)
- 地方(19076)
- 贸(18434)
- 贸易(18423)
- 务(18137)
- 财务(18067)
- 财务管理(18015)
- 易(17932)
- 企业财务(17196)
- 农业(16936)
- 体(15305)
- 理论(15188)
- 银(15153)
- 银行(15110)
- 和(14805)
- 环境(14662)
- 机构
- 大学(337647)
- 学院(333244)
- 济(138119)
- 经济(135404)
- 管理(131630)
- 研究(116459)
- 理学(114071)
- 理学院(112806)
- 管理学(110943)
- 管理学院(110359)
- 中国(88082)
- 京(72770)
- 科学(70851)
- 财(69294)
- 所(58426)
- 研究所(53102)
- 财经(52581)
- 农(51482)
- 中心(50739)
- 经(47987)
- 业大(47595)
- 江(46802)
- 北京(46583)
- 范(43718)
- 师范(43375)
- 经济学(42439)
- 院(42266)
- 农业(40155)
- 财经大学(39178)
- 经济学院(38256)
- 基金
- 项目(227884)
- 科学(179645)
- 研究(167928)
- 基金(167292)
- 家(145730)
- 国家(144534)
- 科学基金(123777)
- 社会(107475)
- 社会科(101772)
- 社会科学(101744)
- 基金项目(88328)
- 省(85474)
- 自然(79034)
- 自然科(77212)
- 自然科学(77195)
- 教育(76235)
- 自然科学基金(75833)
- 划(72777)
- 资助(68692)
- 编号(67190)
- 成果(55646)
- 部(51351)
- 重点(50903)
- 发(47832)
- 创(46935)
- 课题(46293)
- 国家社会(45000)
- 教育部(44331)
- 创新(43882)
- 科研(43439)
- 期刊
- 济(150207)
- 经济(150207)
- 研究(103913)
- 中国(64580)
- 财(55602)
- 学报(53305)
- 科学(49506)
- 管理(48365)
- 农(47437)
- 大学(40685)
- 学学(38151)
- 教育(35706)
- 农业(33180)
- 融(27776)
- 金融(27776)
- 技术(26719)
- 财经(26497)
- 经济研究(25295)
- 业经(22836)
- 经(22661)
- 问题(19991)
- 业(17514)
- 图书(17080)
- 贸(16368)
- 版(15779)
- 技术经济(15750)
- 理论(15741)
- 世界(15497)
- 科技(15378)
- 现代(14979)
共检索到493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长军
当下中国有序财产关系的维系方式正处于从身份到契约的过渡进程中。对于建构以契约方式来维系有序财产关系的当下中国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层面即"良法",也就是财产法权制度体系的建构问题。科学完备的财产法律制度是契约经济的前提。第二个层面即"善治",也就是财产关系法治化治理问题。只有实现"良法"与"善治"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切实保障转型社会中财产法权关系的和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海燕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和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对落后的环节。特别是1987—1988年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始终未能推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未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新的进展。而在对全盘私有化的批判中,由于理论界限不清,实际界定混淆,妨碍了所有制改革问题上的理论探索,为国有企业改革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强
财产关系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财产占有关系、财产控制关系、财产交换关系和财产收入关系的社会化调整。这一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依然存在,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分配制度的变革等必须以社会化作为方向,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产关系 社会化 社会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建亚
随着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原先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混合经济形式(指全民、集体,乃至个体经济成份相互之叉、互相渗透而形成新的经济联合形式)正逐步形成,由此而带来的企业财产关系变得甚为复杂,企业财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峰
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法律规制价值取向不明确,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典型劳动关系割裂与非典型劳动关系放纵等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修订过程中,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实行劳动者分层保护和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并将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律规制。
关键词:
个别劳动关系 法治化 治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峰
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法律规制价值取向不明确,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典型劳动关系割裂与非典型劳动关系放纵等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修订过程中,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实行劳动者分层保护和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并将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律规制。
关键词:
个别劳动关系 法治化 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杰 徐有轲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体目标及核心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理论上的浩大造势相比,改革的力度、深度、进度仍未到位,改革效果与我们阶段性的目标预期尚有距离,集中表现在改革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内部保障制度社会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企业激励约束机制重构、政府职能转变等并未取得实质性和大面积的突破。人们不禁要问:国有企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庚
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有"统一所有说"和"分别所有说"两种观点。我国国有财产应当采取三级所有的分别所有原则,不仅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分权,而且还有利于国有财产从"王室私产"向公共财产的转型。国有财产划分关键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相适应问题以及国有财产的市场转型问题。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资源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国有财产划分的重要环节。国有财产划分还要适当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平衡问题,确保相对公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赵磊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