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6)
- 2023(9294)
- 2022(7717)
- 2021(7277)
- 2020(6105)
- 2019(13914)
- 2018(13557)
- 2017(25357)
- 2016(13879)
- 2015(15804)
- 2014(15601)
- 2013(15433)
- 2012(14389)
- 2011(13206)
- 2010(13049)
- 2009(12336)
- 2008(12127)
- 2007(10756)
- 2006(9665)
- 2005(8860)
- 学科
- 济(58335)
- 经济(58190)
- 管理(42003)
- 业(37290)
- 企(29694)
- 企业(29694)
- 方法(25006)
- 数学(22503)
- 数学方法(22305)
- 中国(19488)
- 财(16358)
- 农(16325)
- 制(16168)
- 贸(13148)
- 贸易(13141)
- 易(12919)
- 业经(12364)
- 体(11165)
- 银(10599)
- 银行(10576)
- 学(10473)
- 行(10215)
- 农业(10076)
- 融(9771)
- 金融(9769)
- 环境(9701)
- 体制(9281)
- 务(8963)
- 财务(8910)
- 财务管理(8885)
- 机构
- 大学(205543)
- 学院(200624)
- 济(93491)
- 经济(91918)
- 管理(75096)
- 研究(74855)
- 理学(64608)
- 理学院(63800)
- 管理学(62910)
- 管理学院(62514)
- 中国(58259)
- 财(44121)
- 京(43881)
- 科学(41704)
- 所(37088)
- 财经(34532)
- 研究所(33492)
- 中心(32931)
- 农(32807)
- 经(31647)
- 经济学(30673)
- 江(29010)
- 北京(28101)
- 业大(28015)
- 经济学院(27504)
- 院(26668)
- 财经大学(25886)
- 农业(25683)
- 范(25636)
- 师范(25403)
- 基金
- 项目(133678)
- 科学(107316)
- 基金(101547)
- 研究(98147)
- 家(89151)
- 国家(88463)
- 科学基金(75506)
- 社会(67123)
- 社会科(63740)
- 社会科学(63724)
- 基金项目(52948)
- 省(47756)
- 自然(46401)
- 自然科(45347)
- 自然科学(45333)
- 教育(45124)
- 自然科学基金(44598)
- 划(41816)
- 资助(41324)
- 编号(36871)
- 部(32275)
- 成果(31421)
- 重点(30696)
- 制(30421)
- 国家社会(29834)
- 教育部(28197)
- 发(28166)
- 中国(27739)
- 创(27564)
- 人文(26405)
共检索到30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浩淼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四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转折点的确认与分析,可以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固然对制度出现转折有一定影响,但它们并不具有强迫性和明确性以至于能引发重大转折,这些转折点的决定因素是政治方面的因素,即相应的"政治事件"和中央政府最高领导的介入。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变迁 转折点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陶然 史晨 汪晖 庄谷中
对"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讨论,应该超越人口学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考察,而更关注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可能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时至今日,户籍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与城市化机制相伴的公共服务问题,涉及劳动力、土地、财税管理体制的相互联系。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和配套财税体制改革,有助于推动户籍改革,对中国应对劳动力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可缓解劳动力短缺,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劳动力技能,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这样的改革也是可行的:以城中村改造模式创新进行的增量改革不仅有助于流动人口永久定居,还有助于地方财政、城市化乃至整个发展模式的转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法对陷入绝对贫困的人口实施基本生存保障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西方称为“贫困线”制度。我国1993年在上海率先推出“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到1999年底,要求在全国县级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以上城市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秦颖 刘频频
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创城市居民最低氏生活保障制度,拉开了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1997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随后这项制度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物质生活帮助的权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至此,这项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这项制度的实施对缓解城市贫...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居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转折点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健
"刘易斯转折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点。对制度工资的假设进行修订,进而从农业劳动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这一经济增长概念和生存工资这一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概念两个方面提出"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只有这两个标准同步实现,才是真正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中国要顺利地跨越"刘易斯转折点",解决其面临的严峻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的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惠元 王翠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宋其超 郭雪剑
自1993年上海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在我国已有近15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普遍的、有效的制度安排,低保制度在保护弱势群体、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左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以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一、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背景分析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低保对象纳入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体系,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项改革既迫切又必要,亟待深入研究、稳步推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低保")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发挥着"兼顾公平"和"维护基层秩序"的重要功能。自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系列旨在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文本。然而,这些制度文本除了给政策执行者带来工作困难、提供抵御外界干扰的制度保障外,也遇到了自身带来的反规范化问题。低保申请、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文本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国家制度设计者、地方行政者和民众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真正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确保低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卓
[目的]通过总结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挖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基于统计年鉴与文献分析法,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方法,以低保享受家庭、低保管理人员及其他群众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了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各省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人均医疗的差异性;由此提出设置低保准入强制性条件、推行低保时限及渐退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对策。[结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农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薛兴利 靳相木 刘桂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建东 赵术高
本文利用国家法规数据库,采用社会学领域常用的"文献(文件)研究法",系统回顾了我国低保制度演变过程。我们发现,我国低保制度仍存在总体福利水平较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了科学设定低保线、消除城乡差别,均衡低保收入、优化各级转移支付、强化"能力建设"、精细化管理流程、合理构建公共福利体系、深化民主监督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历史演进 问题 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晶博 钟永德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为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城乡平等的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上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制度的统一。
关键词:
统筹 城乡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