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3)
- 2023(17837)
- 2022(14935)
- 2021(13930)
- 2020(11764)
- 2019(26721)
- 2018(26134)
- 2017(49340)
- 2016(26766)
- 2015(30111)
- 2014(29541)
- 2013(28934)
- 2012(26312)
- 2011(23641)
- 2010(23296)
- 2009(21629)
- 2008(20771)
- 2007(18061)
- 2006(15586)
- 2005(13903)
- 学科
- 济(107768)
- 经济(107612)
- 管理(78409)
- 业(72772)
- 企(58976)
- 企业(58976)
- 方法(51072)
- 数学(45972)
- 数学方法(45498)
- 中国(31596)
- 财(30887)
- 农(29580)
- 制(24709)
- 业经(23122)
- 贸(21546)
- 贸易(21536)
- 易(21042)
- 学(20477)
- 农业(19297)
- 务(18660)
- 财务(18602)
- 财务管理(18559)
- 地方(18467)
- 银(18180)
- 银行(18129)
- 体(17857)
- 融(17731)
- 金融(17724)
- 企业财务(17658)
- 行(17310)
- 机构
- 大学(375731)
- 学院(372456)
- 济(158794)
- 经济(155903)
- 管理(144107)
- 研究(126946)
- 理学(125363)
- 理学院(124035)
- 管理学(121907)
- 管理学院(121230)
- 中国(98284)
- 京(78436)
- 科学(75746)
- 财(74328)
- 农(65068)
- 所(62784)
- 财经(59432)
- 中心(59147)
- 研究所(57192)
- 业大(57087)
- 经(54477)
- 江(53793)
- 农业(51315)
- 经济学(50262)
- 北京(48835)
- 院(46119)
- 范(45640)
- 经济学院(45468)
- 师范(45049)
- 财经大学(44544)
- 基金
- 项目(259531)
- 科学(205634)
- 基金(192702)
- 研究(185614)
- 家(170127)
- 国家(168781)
- 科学基金(144747)
- 社会(121670)
- 社会科(115489)
- 社会科学(115464)
- 基金项目(101112)
- 省(98393)
- 自然(93826)
- 自然科(91741)
- 自然科学(91708)
- 自然科学基金(90100)
- 教育(85530)
- 划(84277)
- 资助(78801)
- 编号(72200)
- 重点(58712)
- 部(58647)
- 成果(58637)
- 创(54350)
- 发(54272)
- 国家社会(52294)
- 创新(50984)
- 教育部(50610)
- 科研(50406)
- 制(50087)
- 期刊
- 济(163561)
- 经济(163561)
- 研究(106472)
- 中国(74245)
- 学报(62299)
- 农(58369)
- 财(58186)
- 科学(55976)
- 管理(52622)
- 大学(47881)
- 学学(45489)
- 农业(39325)
- 教育(35620)
- 融(35125)
- 金融(35125)
- 技术(30817)
- 财经(29816)
- 经济研究(27802)
- 经(25614)
- 业经(25525)
- 问题(21936)
- 业(21604)
- 贸(19392)
- 统计(18722)
- 版(18621)
- 世界(17631)
- 策(17052)
- 科技(16970)
- 国际(16829)
- 技术经济(16806)
共检索到545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琼 封世蓝 曹晖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2年残疾个体追踪数据并考虑县级邻近配对,发现:(1)残疾人就业意愿因最低工资增加而下降,失业概率则因之上升;(2)2009年以后、东北地区、女性、青少年受最低工资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升,有工作个体继续有工作可能性下降而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失业个体继续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而有工作概率下降,无就业意愿个体继续没有就业意愿或失业可能性上升而找到工作概率下降。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残疾人 就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剑 王玉峰 周子琪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买方垄断特征下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各省份2008~2016年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其他就业人员"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模型回归,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提升城市的非正规就业水平。对不同行业而言,最低工资上涨的就业创造和消失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为解决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将重庆市作为处理组,采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客观评估最低工资调整的政策效果,并通过安慰剂试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验证最低工资提高的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广肃
本文首次利用CFPS微观家户数据和与之相配的县(区)最低工资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家庭创业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低月工资标准每提高100元,家庭创业的概率显著提高1.0个百分点。即使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保持稳健。机制的探讨发现,影响效果主要源于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带来的工资效应与挤出雇佣就业效应;分样本分析表明,结论主要存在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低的目标群体。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创业 弱势群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广肃
本文首次利用CFPS微观家户数据和与之相配的县(区)最低工资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家庭创业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低月工资标准每提高100元,家庭创业的概率显著提高1.0个百分点。即使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保持稳健。机制的探讨发现,影响效果主要源于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带来的工资效应与挤出雇佣就业效应;分样本分析表明,结论主要存在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低的目标群体。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创业 弱势群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志民
最低工资政策作为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健康效应长期未得到应有关注。针对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改善适龄低收入劳动力健康状况的一组研究假说,本文基于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借助各省区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的时间间隔与幅度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对适龄低收入劳动力群体的综合健康状况及其生理和心理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因而对缩小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最低工资政策健康效应的产生机制,发现其作用路径主要有二,一是改善个体健康行为,二是提高相对经济地位感知。以上结论提供了最低工资政策健康效应存在的证据,对制定和完善规范的最低工资制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贵贤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则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湘红 汪根松
本文运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人收入及分配结构的影响。首先分析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水平的整体影响,然后应用倍差法和比例法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对不同类型工人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以考察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不具有显著影响,仅仅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如女性群体有一定正面影响;对于收入水平位于上一期最低工资150%~250%区间内的工人收入,最低工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显示该政策可能会对收入分配结构产生一定轻微影响。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倍差法 比例法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彬彬 陶东杰
理论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企业的税收遵从度。其中,成本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税收遵从,而替代效应则会提高企业的税收遵从。基于1998~2007年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结合地市级层面的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文章在经验上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呈现出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变化趋势。进一步地,上述结论主要存在于避税动机较强的私营企业、生产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劳动投入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在排除了竞争性假说,并对核心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显著成立。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成本效应 税收遵从 劳动密集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华娟 李玉双
依据最低工资数据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升了企业经营绩效,而且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显示: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上升会倒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用技术替代劳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会产生效率工资效应,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
劳动保护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张玉珂
利用2001—2016年中国23个工业行业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从细分行业视角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特点的行业组,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为检验不同特点行业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异质性特征,依据要素密集度、行业规模、国有资本比重等对全样本进行划分。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抑制资本密集度高、规模小、国有资本占比低行业的就业,对劳动密集型、国有资本占比较高行业的就业没有显著冲击,不仅如此,最低工资制度促使规模较大行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1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负,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正,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各级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行业特征,使最低工资标准能真正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功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芸 汪斯斯
为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研究从劳动供给的视角探讨个体特征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使用CHIP(2013)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不同特征的残疾人选择就业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教育对残疾人,尤其是女性残疾群体选择就业的概率有显著促进效应;影响日常生活的残疾程度会显著抑制残疾人选择就业。拥有医保和婚姻伴侣的残疾人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农村户籍抑制残疾群体选择就业。由此提出政府对残疾群体在政策优惠和鼓励就业之间应寻找新的平衡。
关键词:
教育 残疾程度 女性残疾人 选择就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吕学梁 孔凡静 司登奎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数据,检验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会促进家庭进行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进而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深度。机制分析发现,提高低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和健康水平是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影响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镇、国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家庭中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负担,以此引导低收入群体合理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拓宽其增收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二元经济下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理论和证据
最低工资与就业效应异质性:大样本证据与可能解释
最低工资标准、贸易自由化与非正规就业——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
最低工资政策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外资活动——来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微观证据
外贸是否会带来工资差距及技能极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邻近与跨区域协同创新质量——基于长三角的经验证据
城市间技术邻近缩小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吗?——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外资进入扩大了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吗——来自微观个体的经验证据
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市辖区及县级市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