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8)
2023(18078)
2022(15387)
2021(14302)
2020(11855)
2019(27220)
2018(26826)
2017(50915)
2016(27887)
2015(31245)
2014(31020)
2013(30859)
2012(28353)
2011(25866)
2010(25503)
2009(23445)
2008(23055)
2007(20185)
2006(17830)
2005(15583)
作者
(81974)
(68270)
(67766)
(64332)
(43195)
(32570)
(30591)
(26687)
(26005)
(24193)
(23324)
(23079)
(21732)
(21441)
(21147)
(20905)
(20374)
(20178)
(19657)
(19320)
(17064)
(16695)
(16442)
(15393)
(15197)
(15056)
(15053)
(15049)
(13744)
(13428)
学科
(111208)
经济(111058)
管理(82651)
(73827)
(60541)
企业(60541)
方法(48631)
数学(42428)
数学方法(42035)
中国(34061)
(30207)
(29733)
业经(24750)
(24446)
(23996)
地方(22176)
(21593)
贸易(21581)
环境(21042)
(21014)
农业(19796)
(17975)
(17883)
银行(17815)
(17787)
财务(17710)
财务管理(17679)
(17014)
(16855)
金融(16852)
机构
大学(399350)
学院(394909)
(161482)
经济(158091)
管理(153055)
研究(139262)
理学(132585)
理学院(131049)
管理学(128910)
管理学院(128206)
中国(103556)
科学(86394)
(86294)
(73788)
(70048)
(69324)
研究所(64106)
业大(62297)
中心(61973)
财经(58903)
(56655)
北京(54684)
农业(54591)
(53751)
(51147)
师范(50563)
(50548)
经济学(49460)
(45376)
经济学院(44548)
基金
项目(274115)
科学(214820)
基金(199888)
研究(196484)
(176632)
国家(175230)
科学基金(148975)
社会(125540)
社会科(118994)
社会科学(118962)
基金项目(106428)
(105082)
自然(97422)
自然科(95107)
自然科学(95079)
自然科学基金(93364)
(89809)
教育(89293)
资助(81541)
编号(77899)
成果(62994)
重点(62024)
(60858)
(58234)
(56722)
课题(54239)
创新(53175)
科研(52528)
国家社会(52329)
教育部(51864)
期刊
(174197)
经济(174197)
研究(118091)
中国(77968)
学报(68372)
(62834)
科学(60908)
(55474)
管理(55363)
大学(51292)
学学(48286)
农业(43084)
教育(41628)
(33154)
金融(33154)
技术(31789)
财经(28977)
经济研究(28440)
业经(27319)
(24834)
问题(23990)
(22728)
图书(19939)
科技(19832)
(19253)
(18412)
技术经济(18011)
理论(17915)
业大(17527)
资源(17367)
共检索到580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宁宁   王勤升   冯尊  
聚焦数字生态视角,使用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兼顾整体与个体效应,从关联性、动态性和聚集性视角探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明显提升碳排放效率网络的指标性能,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发达型、资源型城市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能力较大。(2)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性质表现不显著,同时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的核心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加,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局部聚集性明显加强。(3)从影响因素来看,互惠性对网络呈正相关;智慧人才对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智慧环境、智慧经济和智慧科技的发展对碳排放效率有改善作用,但存在周期性变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规律性不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香怡   赵彦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兑现双碳目标承诺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21年我国2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该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和空间衰变规律。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推动试点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且其效应总体呈现出动态增强趋势;(2)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上述影响发挥的3条内在机制;(3)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效应仅显著存在于东部、大规模、非资源型以及人力、财力和物力优势较强的地区;(4)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周围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协同提升,表现为在距离试点城市100千米的空间范围内,该效应显著且逐渐衰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持续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扬  夏德峰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对营商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3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知识溢出水平、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城市异质性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改善效应仅仅发生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非直辖市及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城市中,知识溢出水平越高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越强烈,但是在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中,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则不再显著。因此,在下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城市知识存量水平建设,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加大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营营  高煜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6年中国2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制造业升级,其中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汤志伟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储震   程名望  
借助中国2012年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首次采用2008—2014年我国2 581个县区包含50 278家企业的独特微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能够显著降低企业主要污染物SO_2排放强度。在作用机制上,企业SO_2排放强度下降是因为污染物排放下降而非企业产出上升;而企业污染排放下降源于企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污染去除共同作用;能源结构调整并不是智慧城市导致SO_2排放强度下降的潜在原因,智慧城市建设并未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摆脱对煤炭使用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的技术效应是导致SO_2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机制,有偏技术进步而非中性技术进步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炳涛  俞勇伟  葛力铭  郭援国  
数字经济在重塑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双碳”进程。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法、两阶段三步法和空间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化赋能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的碳排放量平均降低了2.8%,即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水平,此结论经更换估计模型、精选对照组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促使城市发展由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通过数字赋能发挥能源升级效应、生活转型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促进了城市低碳转型,机制量化分解结果显示这一机制贡献了超过80%的解释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果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以及人、财、物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分析表明,伴随距离阈值的增加,智慧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明显减少,且使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这一研究不仅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治理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文献证据,对后疫情时期如何运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转型、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湛泳  
随着我国迈入“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档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文章基于2003—2020年2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多期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其中数字化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较好、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的城市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赋能可以开创循环经济新格局,对区域经济减污降碳和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的核心结论有助于激活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碳减排效应的“创新红利”和“结构红利”,也为实现“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愿景提供了路径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宇轩   王宇航   邓文逸  
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面板数据,在考虑智慧城市试点选择性偏误的条件下,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各类干扰样本和更换多种回归方法的条件下依然稳健。(2)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人口规模较小、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和外贸依赖度适中城市的市域经济韧性水平。该结论为继续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斌  崔庆宏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来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初始量表,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与运行效果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构成的3个重要维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协奎  乔冠宇  徐筱越  陈伟清  
基于西部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对于全国及东部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从区域视角出发,择取西部地区9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智慧产业投入、价值实现五个维度及下设的16个因子进行主成分量化研究,提炼出影响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当前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取得成就的原因及仍面临的问题,进而为西部地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