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2)
- 2023(15193)
- 2022(12662)
- 2021(12029)
- 2020(9810)
- 2019(22632)
- 2018(22474)
- 2017(42646)
- 2016(23180)
- 2015(26263)
- 2014(26354)
- 2013(25995)
- 2012(23750)
- 2011(21481)
- 2010(21220)
- 2009(19272)
- 2008(18778)
- 2007(16417)
- 2006(14403)
- 2005(12612)
- 学科
- 济(98476)
- 经济(98379)
- 管理(63038)
- 业(57732)
- 企(46190)
- 企业(46190)
- 方法(41723)
- 数学(36296)
- 数学方法(35970)
- 中国(30228)
- 农(26993)
- 地方(22807)
- 业经(21915)
- 财(20880)
- 学(20137)
- 贸(18222)
- 贸易(18210)
- 农业(17935)
- 易(17719)
- 制(16619)
- 环境(15494)
- 和(15386)
- 理论(14767)
- 银(14267)
- 银行(14231)
- 融(13882)
- 金融(13880)
- 技术(13845)
- 行(13655)
- 发(13628)
- 机构
- 大学(328127)
- 学院(324963)
- 济(133869)
- 经济(131159)
- 管理(127413)
- 研究(115092)
- 理学(110238)
- 理学院(108962)
- 管理学(107178)
- 管理学院(106591)
- 中国(85949)
- 京(71634)
- 科学(70864)
- 财(57976)
- 所(57254)
- 研究所(52566)
- 农(51080)
- 中心(51048)
- 业大(47209)
- 财经(46969)
- 江(46113)
- 北京(45733)
- 范(44925)
- 师范(44543)
- 经(42968)
- 院(42218)
- 经济学(40966)
- 农业(39860)
- 州(37539)
- 经济学院(36962)
- 基金
- 项目(226161)
- 科学(178395)
- 研究(167659)
- 基金(164384)
- 家(143527)
- 国家(142365)
- 科学基金(121720)
- 社会(106398)
- 社会科(100736)
- 社会科学(100710)
- 基金项目(87176)
- 省(86069)
- 自然(77648)
- 教育(76346)
- 自然科(75830)
- 自然科学(75814)
- 自然科学基金(74442)
- 划(73369)
- 编号(68104)
- 资助(67049)
- 成果(55628)
- 重点(51043)
- 部(50471)
- 发(49186)
- 课题(47331)
- 创(46505)
- 国家社会(44309)
- 创新(43492)
- 教育部(43254)
- 科研(42905)
- 期刊
- 济(145276)
- 经济(145276)
- 研究(98556)
- 中国(63832)
- 学报(51063)
- 科学(48156)
- 农(47229)
- 管理(46409)
- 财(41186)
- 教育(39792)
- 大学(38803)
- 学学(35945)
- 农业(33476)
- 技术(28154)
- 融(26671)
- 金融(26671)
- 经济研究(23869)
- 业经(22924)
- 财经(22526)
- 图书(19643)
- 问题(19362)
- 经(19356)
- 业(17878)
- 科技(15618)
- 资源(15403)
- 贸(15400)
- 技术经济(15327)
- 理论(15253)
- 世界(14785)
- 现代(14497)
共检索到477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龙 张志雄
当前中国的智慧化建设呈现区域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智慧化建设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对国内主要的智慧化相关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项指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智慧化建设在经济区域、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空间内呈现出区域发展分化、区域极化、区域阶段化发展的特点。从长期来看,我国智慧化建设区域化将走向均衡化发展。然而在短期内,由于非均衡发展的递延效应、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我国智慧化建设的极化差异、非均衡发展很难会有较大的改观,区域发展分化的趋势将会越发突出。推动区域智慧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补短板""强基础",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强化政策协同、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和规划协同。
关键词:
智慧化建设 区域化差异 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越 王微 曹艺丹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进入智慧化转型窗口期。本文从营销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以及决策智慧化四个维度构建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呈稳步增长趋势;从区域来看,我国各区域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各省份来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流通业智慧化水平相对较高,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则相对较低。
关键词:
双循环 流通业智慧化 区域差异 熵权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晖
本文构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综合指数,并就其动态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上升,但整体偏低;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总体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上升;东部差异偏大但变化平稳,中部差异较小且在下降,西部差异快速上升。东-中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东-西差异较大且继续扩大,中-西差异较小但快速上升;总体差异首先源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其次是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最后为超变密度。文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提升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磊 马韶君 郑依琳
智慧专业化是提升区域知识生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战略,为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合作与配置提供了依据。中国智慧专业化效率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大多数省份呈现出了高水平—离散的特征;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的智慧专业化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有“地方政府合作共赢模式”“创新创业环境驱动模式”和“高精准智慧嵌入型模式”三种能够促进智慧专业化效率的条件变量组合;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与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对智慧专业化效率至关重要,而区域互联网联通性已不是智慧专业化效率的关键变量。智慧专业化战略为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智慧专业化 创新效率及组态 区域视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林 钟书华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如梦 钟书华
智慧专业化作为区域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较大的突破。中国制造业智慧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分别呈逐年增长和波动下降态势,制造业智慧化与专业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提升态势。各省份的智慧化与专业化耦合协调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的集聚态势,辐射带动邻近区域发展的能力不强。鉴于此,应在增强制造业智慧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平稳推进两者的同频共振发展,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娟
"互联网+"时代正推动着教育信息化不断进行融合、创新与发展。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有效途径,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者用来对传统课堂进行变革。分析了智慧教育和智慧课程的涵义,对智慧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析,基于相关经典理论和新兴理论构建了智慧教学模型结构,结合智慧型课程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证研究,分析了智慧教学对学生成绩水平、师生教学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智慧课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智慧教育也对智慧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智慧课程 教学实证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法治的“人民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人民权益的维护,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年间,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中国智慧 中国经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卫 揭思颖
文章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美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的美丽度水平进行客观衡量,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总体取得一定成就,但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总体由东至西递减。经济和文化美丽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政治和社会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生态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美丽度 区域差异 比较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婕 钟书华
通过分析智慧专业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数据挖掘和GIS,分析智慧专业化在欧洲的实践现状,为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发展提供三方面建议,即:智慧专业化作为国际区域创新战略新趋势,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结构分析体系,为区域优势领域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丰富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内涵。智慧专业化不仅有利于实现区域创活动有效性的提升,也能有效避免区际发展模式雷同的问题,是区域创新战略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智慧专业化 创新 区域创新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林 钟书华
本文通过界定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的特征,以31个省份的权威统计面板数据为基础,从4个维度15个指标出发,运用改进的信息熵权TOPSIS法,构建了区域智慧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智慧专业化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省份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都较高,广东省的智慧专业化水平最高,西部省份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都较弱,且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与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存在较大的极化现象。以智慧专业化理论为基础,基于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和智慧专业化指数得分,对比国外智慧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结合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区域智慧专业化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智慧专业化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区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化的含义,提出了度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具体测量方法。随后,详尽地比较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并对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各指标差异程度的规律性关系。最后,针对结论做出了简要评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中国 区域 信息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宇轩 王宇航 邓文逸
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面板数据,在考虑智慧城市试点选择性偏误的条件下,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各类干扰样本和更换多种回归方法的条件下依然稳健。(2)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人口规模较小、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和外贸依赖度适中城市的市域经济韧性水平。该结论为继续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朝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都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趋势,通过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将有助于促进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能满足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也符合互联网环境下的时代要求。由高岩、景玉枝和杨静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发展历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陈思琪 闫志俊
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优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制,以2012年以来先后分三批次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识别其影响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的政策净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该结论分别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高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深化产业关联度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动态优化并扩大试点政策覆盖范围,持续完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中国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