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9)
- 2023(16489)
- 2022(13700)
- 2021(12626)
- 2020(10401)
- 2019(23906)
- 2018(23391)
- 2017(44694)
- 2016(23600)
- 2015(26823)
- 2014(26529)
- 2013(26162)
- 2012(24225)
- 2011(21948)
- 2010(21811)
- 2009(19756)
- 2008(19056)
- 2007(16282)
- 2006(14450)
- 2005(13185)
- 学科
- 济(112212)
- 经济(112104)
- 管理(63073)
- 业(62513)
- 企(47965)
- 企业(47965)
- 方法(47797)
- 数学(42787)
- 数学方法(42380)
- 中国(34786)
- 农(30147)
- 地方(26439)
- 贸(25583)
- 贸易(25568)
- 财(25042)
- 易(24928)
- 业经(23834)
- 农业(20357)
- 制(18874)
- 融(18706)
- 金融(18704)
- 银(17774)
- 银行(17757)
- 学(17471)
- 行(17203)
- 发(16174)
- 环境(16137)
- 技术(15413)
- 和(15393)
- 出(14858)
- 机构
- 大学(334007)
- 学院(332230)
- 济(151199)
- 经济(148667)
- 管理(129012)
- 研究(116594)
- 理学(110843)
- 理学院(109688)
- 管理学(108059)
- 管理学院(107430)
- 中国(91352)
- 京(70726)
- 财(67690)
- 科学(65355)
- 所(56266)
- 财经(53877)
- 中心(53688)
- 研究所(50822)
- 农(49629)
- 经(49339)
- 经济学(48449)
- 江(48180)
- 北京(44972)
- 业大(43977)
- 经济学院(43807)
- 范(43694)
- 师范(43294)
- 院(42348)
- 财经大学(40213)
- 州(38764)
- 基金
- 项目(222296)
- 科学(177956)
- 研究(166063)
- 基金(164817)
- 家(142218)
- 国家(141086)
- 科学基金(122475)
- 社会(110197)
- 社会科(104825)
- 社会科学(104804)
- 基金项目(85825)
- 省(83712)
- 教育(75817)
- 自然(75603)
- 自然科(73947)
- 自然科学(73932)
- 自然科学基金(72646)
- 划(71097)
- 资助(67735)
- 编号(65741)
- 成果(53263)
- 发(52297)
- 部(50744)
- 重点(50036)
- 国家社会(47435)
- 创(46340)
- 课题(45376)
- 教育部(44534)
- 创新(43488)
- 人文(43131)
- 期刊
- 济(163521)
- 经济(163521)
- 研究(103175)
- 中国(66746)
- 财(49881)
- 管理(48834)
- 农(45829)
- 学报(45627)
- 科学(44842)
- 大学(36564)
- 融(35202)
- 金融(35202)
- 教育(34527)
- 学学(33830)
- 农业(31848)
- 技术(30049)
- 经济研究(27963)
- 财经(26684)
- 业经(26148)
- 经(23014)
- 问题(22487)
- 贸(22343)
- 国际(20766)
- 世界(18348)
- 业(17934)
- 图书(17049)
- 统计(16539)
- 技术经济(16517)
- 商业(15154)
- 理论(15001)
共检索到50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沛东 温军 王诗豪 陈凤良
在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与创新活动复杂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与开放性国际秩序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坚持构建资源开放和成本共担的全球性科技开发与共享体系。通过构建“海外研发—创新资源溢出—东道国创新绩效”三维阶梯式理论框架,将中国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中国智慧出海对东道国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海外研发中心对东道国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优化东道国创意产出、知识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等途径实现;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东道国本身具有较高的创新关联度和较好的营商环境,则能更好发挥中国海外研发中心的创新提升效用。
关键词:
海外研发中心 创新绩效 中介效应 东道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集团化、规范化、国际化是天职国际脱钩改制时确定的发展战略步骤。为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天职国际提出通过嫁接并改造国际知名会计组织,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2010年天职国际加入全球第八大国际会计网络Baker Tilly International(简称BTI),经过5年努力,取得积极成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欣荣
与不预测市场同时组合结构基本稳定的指数型被动投资相比,主动式投资的基金经理在组合动态管理中提供了哪些附加值?本文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估模型,以管理时间较长的40只国内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对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股票组合管理两方面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日度数据表明,基金经理在短期表现出一定程度显著的资产配置能力和组合管理能力;但月度数据不支持这个结论,从而导致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并不能提供多于指数投资的附加值。
关键词:
资产配置 组合管理 开放式基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康震
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坚持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立足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根本目的在于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沈裕谋
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难以逾越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消除其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内涵构建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进的技术创新模型,利用2002~2010年中国各省市工业面板数据,着重探讨了重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较高的重化工业化水平有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好的匹配与融合。(2)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抑制重化工业化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从而改善区域工业环境治理绩效。(3)国有企业有着更强的污染控制和碳减排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也会导致碳排放微弱上升,而煤炭消费占比、能源强度等因素不利于工业环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费青青 王博 逯东
基于"紧密-松散"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两个文化维度,研究了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密型文化"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而促进真实盈余管理,而"个人主义文化"则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证实了文化迎合现象的存在;(2)当上市地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较大时,这种文化迎合行为更为显著;(3)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逐步减弱。从文化迎合视角讨论了某类文化对起源于不同文化的公司行为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应对异国或异地文化差异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忠秀 李泽鑫
本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企业国内与国际专利申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际间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与“南高北低”的态势;贸易便利化显著提高了当地企业创新水平,在非国有企业、非中心城市和中高技术产业中更为突出,其影响路径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实现;扩展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具有显著的海外创新效应,且该创新效应因专利类型和行业创新强度的不同而异。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培育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城际差距 企业创新 专利出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郑海涛 任若恩
本文在行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ICT资本深化、ICT生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以及ICT使用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从研究结果看,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于ICT资本深化的贡献以及ICT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ICT使用还未带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由于中国处于ICT扩散的初期,尽管ICT有着很高的扩散速度,但ICT资本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信息化将在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丹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有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传统技术行业还是高科技行业来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最显著,结构资本基本不起作用;更进一步发现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
关键词:
智力资本 企业价值 智力资本价值增值系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曾经以人口红利释放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增长,但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消减,经济转型中人口数量的优势要继续发挥作用有赖于劳动效率的提高。文章认为管理对劳动的有效激励可以提高劳动努力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因此通过管理实现的效率优势就体现在劳动效率的高低上,管理红利作为管理获得的效率优势或超额收益可以用劳动效率来替代。中美两国劳动效率数据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管理红利,实证计量结果则表明管理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14.8%。基于此,认为中国应加大管理要素投入并提高管理对数量庞大的劳动者的有效激励,充分提高劳动努力程度,提升劳动效率,从而为稳定中国的中高速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曾经以人口红利释放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增长,但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消减,经济转型中人口数量的优势要继续发挥作用有赖于劳动效率的提高。文章认为管理对劳动的有效激励可以提高劳动努力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因此通过管理实现的效率优势就体现在劳动效率的高低上,管理红利作为管理获得的效率优势或超额收益可以用劳动效率来替代。中美两国劳动效率数据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管理红利,实证计量结果则表明管理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14.8%。基于此,认为中国应加大管理要素投入并提高管理对数量庞大的劳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志 杨根宁 余兴发
董事会是否有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决策和绩效,而具有海外背景的董事直接影响着董事会的国际化经验和知识。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董事会成员的海外背景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董事会中没有海外背景董事的企业而言,董事会中有海外背景董事的企业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且有海外背景的董事数量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讲,董事会中有海外工作经历的董事对企业国际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有海外工作经历的董事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
董事会 海外背景董事 国际化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志 杨根宁 余兴发
董事会是否有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决策和绩效,而具有海外背景的董事直接影响着董事会的国际化经验和知识。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董事会成员的海外背景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董事会中没有海外背景董事的企业而言,董事会中有海外背景董事的企业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且有海外背景的董事数量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讲,董事会中有海外工作经历的董事对企业国际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有海外工作经历的董事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而董事会中有海外教育背景的董事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这和中国企业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且国际化经营经验比较缺乏有关。
关键词:
董事会 海外背景董事 国际化程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尚媛媛 曹喆 张琳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科研人员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影响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仍面临着科研人员国际发文需求与我国国际期刊规模失衡、论文外流现象凸显、我国国际期刊影响力有限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从国际论文大国成长为国际期刊强国是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中需要着重突破的难点。[研究设计/方法]对Web of Science三大索引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大陆地区284种国际学术期刊进行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出版商在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论/发现]国外出版商在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方面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但国内出版商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结合学科领域来看,自然科学领域内国内出版商已形成一定“造船出海”规模,而人文社科领域“借船出海”现象更为明显。在国际化效果上,国外出版商出版的我国国际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更高,国际合作率更高,国际传播范围更广。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要以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机制优化为支撑,既在现阶段充分利用“借船出海”策略,又积极推动未来的“造船出海”转型,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创新/价值]从国内外出版商对比的视角对我国国际学术期刊进行了系统剖析,从而为推进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教育神经科学是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与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由于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政策与实践提供了严格、系统、科学的证据,因此,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21世纪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影响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政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生人口,开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