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9)
- 2023(13435)
- 2022(11625)
- 2021(11104)
- 2020(9152)
- 2019(21335)
- 2018(21193)
- 2017(40740)
- 2016(21874)
- 2015(24898)
- 2014(24637)
- 2013(24679)
- 2012(22558)
- 2011(20653)
- 2010(20369)
- 2009(18762)
- 2008(18070)
- 2007(15656)
- 2006(13808)
- 2005(12075)
- 学科
- 济(93738)
- 经济(93643)
- 业(63523)
- 管理(55536)
- 农(48078)
- 企(41410)
- 企业(41410)
- 方法(40432)
- 数学(35820)
- 数学方法(35502)
- 农业(31912)
- 中国(26296)
- 业经(23160)
- 财(18976)
- 学(18685)
- 地方(18195)
- 贸(18101)
- 贸易(18092)
- 易(17694)
- 制(17075)
- 环境(14250)
- 发(14079)
- 技术(13582)
- 银(13305)
- 银行(13271)
- 和(13156)
- 策(12864)
- 行(12764)
- 体(12624)
- 融(12386)
- 机构
- 大学(313492)
- 学院(312910)
- 济(133262)
- 经济(130753)
- 管理(126137)
- 理学(110328)
- 研究(109774)
- 理学院(109126)
- 管理学(107499)
- 管理学院(106959)
- 中国(83248)
- 科学(67464)
- 京(66936)
- 农(66599)
- 所(54767)
- 财(54557)
- 业大(51943)
- 农业(51154)
- 研究所(50383)
- 中心(49578)
- 财经(44668)
- 江(43204)
- 北京(42295)
- 范(41454)
- 师范(41149)
- 经(41103)
- 经济学(39473)
- 院(38760)
- 经济学院(35682)
- 经济管理(35467)
- 基金
- 项目(219219)
- 科学(173236)
- 研究(162310)
- 基金(161165)
- 家(140616)
- 国家(139452)
- 科学基金(119477)
- 社会(103547)
- 社会科(97828)
- 社会科学(97800)
- 基金项目(86362)
- 省(83299)
- 自然(76612)
- 自然科(74826)
- 自然科学(74811)
- 自然科学基金(73488)
- 教育(71991)
- 划(70271)
- 编号(66422)
- 资助(65165)
- 成果(53181)
- 部(49667)
- 重点(48727)
- 发(47784)
- 创(45256)
- 课题(44360)
- 国家社会(43144)
- 创新(42273)
- 教育部(42191)
- 科研(41668)
- 期刊
- 济(146212)
- 经济(146212)
- 研究(91987)
- 农(67846)
- 中国(58023)
- 学报(49937)
- 科学(47819)
- 农业(46666)
- 管理(41474)
- 大学(38413)
- 财(37059)
- 学学(36326)
- 教育(30510)
- 业经(27738)
- 融(27591)
- 金融(27591)
- 技术(25079)
- 业(22415)
- 经济研究(21881)
- 财经(20777)
- 问题(20359)
- 经(17707)
- 世界(16626)
- 版(15812)
- 资源(15743)
- 图书(15368)
- 科技(15368)
- 技术经济(15315)
- 理论(14875)
- 农业经济(14450)
共检索到451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群 陈诗瑶 王宏杨
[目的]智慧农场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农业发展的现实立足点,又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农业4.0”时代,通过从时空演变的源头追溯智慧农场发展规律,为优化智慧农场区域布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14—2023年中国智慧农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关键因子。[结果]研究发现:(1)从时间演变来看,智慧农场历经平缓发展期(2014—2018年)和高速增长期(2018—2023年)两个阶段。(2)从空间演变来看,2014—2023年智慧农场整体布局发生了“东北—西南”的空间演变,并呈现覆盖范围持续扩张、布局愈发趋于均衡、西部地区数量相对稀少的分异特征。(3)从关键因子来看,智慧农场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财政支出、农业产能、农机技术等内外多重要素耦合影响。智慧农场分布遵循胡焕庸线规律,受到地形、气候等传统资源禀赋影响;内驱因子各维度解释力结果为“产业依赖> 经济支持> 科学技术> 数字基础”,且因子发生交互作用时会进一步强化影响效应。[结论]智慧农场发展稳健,目前正处于黄金时期,部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且新型智慧农业技术的融合运用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新宇 程琳 熊鹰
以2009—2012年湖南省各市州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因子分析方法,借助Stata和GIS软件,研究湖南不同市州沼气发展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显示:①湖南沼气池保有总量和农村人均沼气池保有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②永州市、益阳市沼气池保有量相对变化率较高,而长沙市、湘潭市沼气池保有量相对变化率很小;③湖南各市州沼气池保有量的空间差异呈逐年缩小态势;④影响各市州沼气发展空间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是规模因子、成本因子和速度因子。
关键词:
农村沼气 时空变异 驱动因子 湖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丹丹 刘锐 陈动
本文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八年间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布,揭示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2010年间,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并有向四周扩展的趋势;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格局,表明在碳减排的进程中,全国碳排放量的总体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碳排放的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如GDP驱动因子在不同省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文章基于突变理论,从发展、共享和可持续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数,并结合冷热点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指数整体上不断提升,并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居中”的空间分异特征;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热点区由东部地区逐步向中部地区扩张;城镇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金融和教育5个方面的驱动因子都对共同富裕指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且各驱动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增强现象。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指数测度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谦 孙艳玲 吴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从政府、业界到学术界的共识。利用智慧旅游进行业态创新对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哪些因素在驱动创新,从理论上仍然需要更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已有研究和应用案例,运用德尔菲法提出了智慧旅游业态创新驱动因素框架模型,共包括新兴信息技术、需求、政策、市场和资本5方面因素。然后通过对一个典型的智慧旅游创新业态—handy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研究成果扩展了现有智慧旅游业态创新理论,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智慧旅游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在智慧旅游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智慧旅游 业态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林 钟书华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柳
研究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对推动农业稳定高效发展,提高我国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5年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投入与产出数据,建立对应的DEA模型以测算分析不同城市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并进一步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其主要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水平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2011-2015年间,山东省不同地市的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各地市差距明显,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第三,人均GDP、财政支农、农业机械总动力等驱动因素对农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艳秋 戴小文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对应分析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杰 耿献辉
农业资源效率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避免农业自然资源受损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运用SFA模型对中国2007—2018年的农业资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合核密度函数方法分析农业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状态,最后运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资源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农药的过度使用外,劳动力、资本、水资源、土地资源、化肥等资源的投入都会带来农业资源效率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资源效率虽然基准水平较高,但是仍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且在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农业资源效率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在影响因素之中,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交通、教育、财政支农等因素的水平越高,则越能提高农业资源效率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杰 耿献辉
农业资源效率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避免农业自然资源受损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运用SFA模型对中国2007—2018年的农业资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合核密度函数方法分析农业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状态,最后运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资源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农药的过度使用外,劳动力、资本、水资源、土地资源、化肥等资源的投入都会带来农业资源效率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资源效率虽然基准水平较高,但是仍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且在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农业资源效率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在影响因素之中,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交通、教育、财政支农等因素的水平越高,则越能提高农业资源效率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和佳慧 吴映梅 余丽娇 焦敏 郭怡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资源韧性和环境韧性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00—2020年西部地区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西部地区乡村韧性呈波动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2)乡村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其中西藏和青海一直为低度韧性,新疆、贵州和内蒙古等省份主要为中度韧性和较高韧性,2020年广西和重庆为高度韧性。(3)乡村韧性发展受到经济驱动力、政府调控驱动力、信息驱动力和人口驱动力等多因子相互作用、共同驱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佳蓉 何杰 屈国兴 侯嘉烨 王恒恒
【目的】探究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05/TM、Landsat-07/ETM和Landsat-08/OLI系列数据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统计分析该区域近21年的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指标,从而构建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探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遥感生态指标、自然和社会等12个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近21年来,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在2000—2007年呈上升状态,生态环境变好区域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及外围区域和灵武市北部;2007—2013年有所退化,退化区域主要分布于银西高速铁路以东的丘陵地区和宁东地区;2013—2020年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月牙湖及灵武市马家滩地区。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三区两县的林场和农田区域,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灵武市的丘陵和戈壁滩等地区。NDVI与WET对生态环境质量起正向作用,NDBSI与LST对其起负向作用。【结论】单因子探测中,遥感生态指标NDBSI对生态质量影响最大,自然社会因子中高程、PM_(2.5)和GDP是主要影响因子。交互探测显示,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协同增强,遥感生态指标中NDBSI和LST对生态影响程度较高,自然社会因子中高程、聚落聚集度、GDP、PM_(2.5)以及夜间灯光对银川市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于潇 韩伟 郧文聚 吴克宁 魏洪斌 杜国明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1985—2013年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实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趋势呈"V"字形,其主要障碍因素从初期的响应系统,演变为研究期末的压力和状态系统;在土地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压力、负面环境影响不断增大的同时,人类也对自身行为进行了的调整,采取对策进行对系统环境胁迫进行了积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张婷婷 朱永明 康艳青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障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探讨2011-2020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自然资本利用情况,并对影响足迹深度的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以厘清黄河流域自然资源消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山东、陕西属于资本存量重度消耗型,宁夏属于资本存量中度消耗型,河南和四川属于资本存量轻度消耗型,青海、甘肃、内蒙古属于资本存量微度消耗型;回归分析表明: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耕地面积等因素对不同省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此,应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生产性土地,发展绿色生产,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王潇涵 刘梓田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林业大省与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黑龙江省1998~2018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六大土地类型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黑龙江省21年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使用年初与年末人口数的算术平均数计算人均生态足迹的数值,以避免对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均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找出威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人均生态足迹均值为3.55 hm~2/人,增长率达到112.43%;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值为1.82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92,黑龙江省面临较大的生态压力,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人均生态赤字均值为–1.73hm~2/人,以年均5.97%的速度增长,分析生态赤字结构可知,化石燃料用地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草地和建筑用地,只有林地一直处于生态盈余;(3)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污染和环境建设是导致生态足迹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污染加快生态足迹的进程,环境建设对生态足迹有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