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2)
- 2023(12701)
- 2022(10668)
- 2021(9876)
- 2020(7894)
- 2019(18153)
- 2018(17627)
- 2017(32222)
- 2016(17191)
- 2015(19671)
- 2014(19383)
- 2013(19076)
- 2012(18383)
- 2011(17228)
- 2010(17344)
- 2009(15682)
- 2008(15644)
- 2007(14314)
- 2006(13249)
- 2005(12150)
- 学科
- 济(78889)
- 经济(78804)
- 管理(44453)
- 业(43553)
- 企(33286)
- 企业(33286)
- 中国(29785)
- 方法(25405)
- 农(23431)
- 地方(22283)
- 数学(21633)
- 数学方法(21430)
- 业经(18444)
- 贸(16841)
- 贸易(16824)
- 易(16362)
- 农业(15558)
- 制(15519)
- 学(15309)
- 财(14899)
- 银(14666)
- 银行(14631)
- 行(14347)
- 融(14103)
- 金融(14103)
- 发(13949)
- 环境(12612)
- 地方经济(11956)
- 和(11878)
- 策(11567)
- 机构
- 大学(248303)
- 学院(247279)
- 济(108386)
- 经济(106163)
- 研究(100543)
- 管理(86921)
- 中国(77850)
- 理学(72121)
- 理学院(71157)
- 管理学(70063)
- 管理学院(69585)
- 科学(59299)
- 京(56726)
- 所(51895)
- 财(48531)
- 研究所(46892)
- 农(44435)
- 中心(44337)
- 江(39539)
- 北京(37353)
- 财经(37025)
- 院(36474)
- 范(35595)
- 师范(35190)
- 农业(34660)
- 业大(34382)
- 经济学(33926)
- 经(33817)
- 州(31607)
- 科学院(30466)
- 基金
- 项目(158108)
- 科学(123890)
- 研究(117774)
- 基金(113294)
- 家(101128)
- 国家(99884)
- 科学基金(82852)
- 社会(75256)
- 社会科(71235)
- 社会科学(71219)
- 省(59951)
- 基金项目(57612)
- 教育(53459)
- 划(52047)
- 自然(50880)
- 自然科(49643)
- 自然科学(49627)
- 自然科学基金(48772)
- 资助(47173)
- 编号(46719)
- 发(40628)
- 成果(39947)
- 重点(37077)
- 部(35554)
- 课题(35063)
- 发展(32959)
- 创(32756)
- 展(32388)
- 国家社会(31860)
- 中国(31119)
- 期刊
- 济(132749)
- 经济(132749)
- 研究(83448)
- 中国(63710)
- 农(42948)
- 学报(40194)
- 科学(38157)
- 管理(37320)
- 财(34813)
- 教育(34613)
- 大学(30588)
- 农业(29900)
- 学学(28107)
- 融(27884)
- 金融(27884)
- 技术(22221)
- 经济研究(22048)
- 业经(21324)
- 财经(19033)
- 业(17139)
- 问题(17007)
- 经(16727)
- 贸(15934)
- 世界(15514)
- 图书(15197)
- 国际(15147)
- 坛(12706)
- 论坛(12706)
- 技术经济(11944)
- 书馆(11699)
共检索到41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万喆
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智库的数量正在急速增长,但智库发展现状与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要求还不相符,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也仍不相称。为此,我们亟须吸收西方智库建设的经验教训,建设一批有能力、有理想、有担当的专业智库。具体来说,理论上以我为主,要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研究为核心任务;机制上互融互通,实现学术与实践、微观与宏观的融合;舆论上要引领国内舆论,扩大国际话语权;监督上要为参与政策、解释政策、改进政策提供平台。
关键词:
智库建设 国家治理 国家战略 舆论导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银付
在变动不居、日日以新的终身学习时代,继续教育与首次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这从根本上说,依赖于学校教育和学校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培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永臻 李鹏程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必由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创新到了新的阶段,技术模仿的空间和收益越来越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须实现三个转型;一是大量的商业技术创新需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以充分发挥市场在探索未知领域创新阶段的强大优势,避免政府选错路径带来重大损失和贻误时机;二是创新的驱动机制需由技术模仿向体制改革释放创新主体活力转型,政府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制度环境方面去,而不是直接组织科研和生产;三是创新理念由"精英型创新"...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人力资本 包容性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如荣
传统贸易利益的取得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流动性以及多边体制的政策约束的限制,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贸易利益的重点。贸易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扩散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离开了国际贸易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将很难取得成效。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贸易利益 技术扩散 技术进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占峰 金家厚 鲍宗豪
目前,中国智库发展迫切需要破解诸多难题:"谋"与"断"不分的政府决策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动,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性框架缺失,"体制外"智库与"体制内"智库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决策服务为导向的互动合作机制严重缺乏,社会多元化的研究资助机制远未建立。为此,我们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并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验,系统性地构建新的体制与机制。
关键词:
智库 发展 理念 体制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摆在所有教育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界的政协委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巍
"十三五"时期,在"新周期"、"新常态"下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建立科学的政府引导机制、有效的市场驱动机制、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低碳发展 机制环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平 张大龙
发展我国国债市场亟须解决的十大问题卢平张大龙问题之一:国债利率机制比较僵硬。在我国现行国债利率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1)确定国债利率的依据及国债利率的地位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市场经济较发达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好
智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智库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门类众多、综合实力与专业实力参差不齐的智库中仍缺乏专业的战略智库。在诸多领域缺乏国家战略以及鲜有战略型智库的背景下,需要专业的战略型智库扮演政府高层"大脑"角色。构建国家新型战略智库是从战略安全角度出发,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决策咨询。
关键词:
国家战略 智库 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发挥着智库功能。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广大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校智库 专业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弘扬
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哲学社会科学如思想明灯和理论导航,树立鲜明的旗帜,指引社会文明进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刘力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杨圣明刘力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客观要求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将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任何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