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9)
2023(12854)
2022(10545)
2021(9647)
2020(8004)
2019(17919)
2018(16860)
2017(31875)
2016(16939)
2015(18625)
2014(17939)
2013(17941)
2012(16625)
2011(15040)
2010(14898)
2009(13907)
2008(12712)
2007(10895)
2006(9632)
2005(8585)
作者
(49765)
(41493)
(41249)
(39159)
(26027)
(20018)
(18509)
(16253)
(16039)
(14335)
(14307)
(13893)
(13093)
(12976)
(12943)
(12911)
(12310)
(12200)
(11880)
(11839)
(10308)
(10061)
(9903)
(9403)
(9399)
(9136)
(8882)
(8843)
(8336)
(8289)
学科
(74714)
经济(74647)
(43342)
管理(42822)
(32100)
企业(32100)
方法(30801)
数学(28512)
数学方法(28368)
中国(28208)
(26344)
金融(26343)
(23991)
银行(23948)
(23270)
(21487)
地方(20194)
(18225)
(16836)
贸易(16823)
(16480)
业经(15616)
(15616)
农业(15213)
(13803)
环境(12087)
中国金融(11371)
(10936)
财务(10922)
财务管理(10909)
机构
大学(238069)
学院(237410)
(109051)
经济(107313)
研究(89188)
管理(87347)
理学(76372)
理学院(75458)
管理学(74348)
管理学院(73945)
中国(73236)
科学(54529)
(49467)
(48338)
(46242)
(45427)
研究所(42142)
中心(41869)
业大(38738)
农业(38415)
财经(37935)
经济学(36070)
(34890)
(33482)
经济学院(32871)
(31603)
北京(30714)
(29780)
师范(29385)
财经大学(28591)
基金
项目(169298)
科学(134156)
基金(126126)
研究(118391)
(112922)
国家(112031)
科学基金(94759)
社会(80046)
社会科(76176)
社会科学(76157)
基金项目(66845)
(66219)
自然(60737)
自然科(59389)
自然科学(59367)
自然科学基金(58332)
(55385)
教育(52391)
资助(50586)
编号(44188)
重点(39261)
(38636)
(37947)
(36112)
国家社会(34950)
创新(34019)
成果(34018)
科研(32930)
教育部(32167)
中国(32024)
期刊
(110008)
经济(110008)
研究(69606)
中国(46475)
(43533)
学报(43436)
科学(39048)
(35418)
金融(35418)
(32580)
大学(32108)
学学(30848)
农业(29310)
管理(29140)
经济研究(19871)
财经(18907)
教育(17714)
业经(16986)
(16386)
(16318)
技术(16211)
问题(14905)
(14400)
国际(13343)
世界(12731)
资源(12204)
(11614)
科技(11176)
技术经济(11157)
业大(11050)
共检索到350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陆凤芝  黄永兴  徐鹏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性、效用性、承受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及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区域格局;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之间呈U型关系;前一期的普惠金融水平、人口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陆凤芝  黄永兴  徐鹏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性、效用性、承受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及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区域格局;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之间呈U型关系;前一期的普惠金融水平、人口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葛和平  朱卉雯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急速发展拓宽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提高了普惠金融的触及能力。本文汇总并分析了2011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择科学的指标,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服务支持三个维度选取16个指标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呈现由东至西递减发展的整体趋势,但部分城市有例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呈U型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滞后1期、人口密度、金融意识、互联网使用情况均与数字普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原宏  杨治辉  
文章使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于“绝对量”“增量”“增速”“变异程度”四项指标的综合距离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半参数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青海、贵州、西藏的数字金融发展均呈现高增长量、高增速、高波动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居民金融素养、金融规模均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而投资规模和金融风险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具体来说,投资规模过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安全性过高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春  谭学通  
县域普惠金融的均衡化发展是助推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中国2007—2017年1 972个县域数据,考察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演进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县域普惠金融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稳步上升趋势;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且随时间扩大的地区差距,并具有显著空间正自相关,且高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成渝城市群;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同时处于高水平县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最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就全国而言,公共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就地区(东中西)而言,各影响因素差异性明显。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张晓甜  白家瑛  
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2007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四类因素对甘肃各市州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全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各州市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各地区存款资源运用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率滞后期水平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区域性发展具有正效应,而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其发展具有负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翟帅  
本文选取江苏省2005年至2013年数据,测算了江苏省普惠金融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三产业的拉动率、网络普及率等因素与江苏省普惠金融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的拉动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则与江苏省普惠金融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公路铁路里程、教育水平与普惠金融指数不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改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婧  胡国晖  
本文依据2002~2011年中国银行业数据,在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四类因素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整体状况良好,其发展以现有金融机构在从业人员和机构网点方面的扩张为主导,但不可忽视存、贷款占比提高的同步性;同时,应采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等弱势产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宏观金融政策调整频率等措施,改善金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协同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辉  许舜威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可得状况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维度下的财政支出占比以及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城镇化水平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明贤  郑洲舟  陈铯  
县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研究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相关性,揭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化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固化"特征;(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按主要板块呈现集聚特征;(3)不同区域内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4)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与数字普惠之间起调节作用,会抑制传统金融发展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推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云飞  王丹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金融领域的重大战略,文章运用四川省2004-2015年金融发展数据,从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选取八项指标,通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对,对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了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普惠金融指数逐年上升的现状。通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影响四川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调查,计算了各影响因素与普惠金融指数的灰色关联系数,探讨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地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较大,提出增加金融供给、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保护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促进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云飞  王丹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金融领域的重大战略,文章运用四川省2004-2015年金融发展数据,从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选取八项指标,通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对,对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了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普惠金融指数逐年上升的现状。通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影响四川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调查,计算了各影响因素与普惠金融指数的灰色关联系数,探讨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地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较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卡吨   彭宝玉   张博   吴凡   刘亚男  
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21年黄河流域89个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大致存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增速呈“西南部快、东北部慢”的演化格局。(2)基尼系数总体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区域间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和上中游地区,超变密度贡献率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呈波动起伏上升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以“高-高”和“低-低”类型为主,“高-低”和“低-高”类型则相对零散分布。(4)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具有正向溢出作用,政府支持程度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则为负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