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3)
- 2023(16976)
- 2022(14403)
- 2021(13441)
- 2020(11125)
- 2019(25735)
- 2018(25258)
- 2017(48683)
- 2016(25995)
- 2015(29311)
- 2014(29067)
- 2013(29019)
- 2012(27103)
- 2011(24733)
- 2010(24932)
- 2009(23098)
- 2008(21858)
- 2007(19086)
- 2006(16975)
- 2005(15489)
- 学科
- 济(113834)
- 经济(113718)
- 管理(71408)
- 业(70640)
- 企(56376)
- 企业(56376)
- 方法(48179)
- 数学(42307)
- 数学方法(41963)
- 中国(38761)
- 农(30447)
- 融(29201)
- 金融(29200)
- 地方(28277)
- 银(27804)
- 银行(27765)
- 财(27264)
- 行(26861)
- 业经(24959)
- 贸(22700)
- 贸易(22679)
- 制(22584)
- 易(22001)
- 学(21345)
- 农业(20833)
- 环境(17387)
- 务(16921)
- 财务(16850)
- 财务管理(16820)
- 技术(16776)
- 机构
- 大学(369615)
- 学院(366831)
- 济(157679)
- 经济(154505)
- 管理(143334)
- 研究(130560)
- 理学(123154)
- 理学院(121784)
- 管理学(120000)
- 管理学院(119345)
- 中国(104428)
- 京(80074)
- 科学(76685)
- 财(71793)
- 所(65145)
- 中心(59621)
- 研究所(59122)
- 农(57487)
- 财经(57325)
- 江(52883)
- 经(52293)
- 北京(51856)
- 业大(51281)
- 经济学(48936)
- 范(48922)
- 师范(48500)
- 院(47102)
- 农业(44664)
- 经济学院(44207)
- 州(43667)
- 基金
- 项目(245961)
- 科学(194205)
- 研究(183307)
- 基金(179405)
- 家(155446)
- 国家(154140)
- 科学基金(132262)
- 社会(117346)
- 社会科(111426)
- 社会科学(111401)
- 基金项目(94349)
- 省(93531)
- 自然(83356)
- 教育(83265)
- 自然科(81421)
- 自然科学(81404)
- 自然科学基金(79968)
- 划(79216)
- 资助(74651)
- 编号(74092)
- 成果(60858)
- 发(55948)
- 部(55419)
- 重点(55021)
- 课题(51387)
- 创(50902)
- 国家社会(48947)
- 教育部(48051)
- 创新(47519)
- 人文(46559)
- 期刊
- 济(173056)
- 经济(173056)
- 研究(116567)
- 中国(74598)
- 学报(54344)
- 管理(53051)
- 农(52948)
- 财(51958)
- 科学(51738)
- 融(47224)
- 金融(47224)
- 大学(41778)
- 教育(41511)
- 学学(39050)
- 农业(36542)
- 技术(30751)
- 经济研究(28761)
- 财经(28255)
- 业经(27435)
- 经(24190)
- 问题(22520)
- 贸(19232)
- 业(19214)
- 图书(19005)
- 理论(18476)
- 技术经济(17862)
- 世界(17658)
- 国际(17280)
- 科技(16600)
- 实践(16563)
共检索到560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焦瑾璞 黄亭亭 汪天都 张韶华 王瑱
本文研究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下,建立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集各省数据,计算2013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是文献中首次对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展开了定量评估和实证分析的尝试。这项目研究对探寻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具有理论和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于晓虹 楼文高 余秀荣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4个方面、37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排名前5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和浙江省;福建省的成长力最强;在30个有效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4个指标是每百万人基金公司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和每万公顷土地保险机构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李志创
研究目标:测度并评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研究方法:借助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依据两个内在特征(年龄、性别)和三个外在特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将目标群体进行分类,通过构建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正规金融对青年和女性群体的包容程度相对有限,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两类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但并未显著改善老年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居民对非正规金融较为依赖,数字金融的出现也并未明显改变这种现状;最后,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将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并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角度考察其服务水平。研究价值:充分识别普惠金融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洋 刘阳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金融脱贫也被认为是解决贫困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我国当前省际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存在最佳的普惠金融指数对贫困减缓产生最大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尚处于低级阶段,故而本文建议政府应不断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同时要考虑地区差异性,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政策,实现资金效率的最大利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耸 王呈斌 刘际陆
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和难度在农村,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通过设计探索性量表和大样本调查,研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及其效应评价。研究发现,设计的探索性量表可以较好地评价浙江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成效,调研用户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较高,农村普惠金融效应略低;影响农村普惠金融效应因素依次为增值服务、融资服务和柜台服务;金融机构需要着重通过拓展增值服务和融资服务来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效应。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效应因素 探索性量表 农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彩霞 王圆圆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使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出口贸易发展关系。首先根据总体面板数据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区域出口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根据区域的不同进行分组回归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东中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刘震 郭峰
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2009—2013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的方法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保持良好态势,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逐步提高,金融服务成本整体下移。同时,也存在地方政府落实补贴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并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覆盖率 效率 成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伟 李树生 胡斌
利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VEC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得到以下结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普惠特别是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高对降低城乡收入比,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金融服务范围维度在现阶段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更能起到主导效应。要改善目前城乡收入分配失衡的状况,必须促进具有普惠金融内涵的金融发展,尤其要创建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伊 高彪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江西省2500多家农户和1000多家农村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伊 高彪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江西省2500多家农户和1000多家农村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润涛
为分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使用2000-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震荡上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以此为基础,使用SYS-GMM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而政府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研究还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对外开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景帅 张东玲 马翩翩
本文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利用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对2008~2017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检验和Kernel密度函数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呈现东部、东北、西部和中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省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超过83.9%的省份存在高高、低低的"俱乐部"特征。分区域来看,整体和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集聚于中低水平,存在"双波峰"两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发展波动性较大,西部地区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本文结论能够为统筹各区域普惠金融协调发展和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正平 王琼
传统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效益低下,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约束,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并从地区、地形和土地种植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且这种促进作用随时间逐渐减弱;(2)相比使用深度,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增加对农业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更大;(3)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本替代劳动的促进作用在北方、山区和大农户中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数字金融时代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