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39)
- 2023(18518)
- 2022(15664)
- 2021(14765)
- 2020(12138)
- 2019(27894)
- 2018(27496)
- 2017(52473)
- 2016(28350)
- 2015(31890)
- 2014(31701)
- 2013(31269)
- 2012(29395)
- 2011(26677)
- 2010(27142)
- 2009(24920)
- 2008(23813)
- 2007(21008)
- 2006(18879)
- 2005(17265)
- 学科
- 济(116478)
- 经济(116356)
- 管理(77817)
- 业(75929)
- 企(60861)
- 企业(60861)
- 方法(46235)
- 中国(40675)
- 数学(40081)
- 数学方法(39636)
- 农(33054)
- 融(29427)
- 金融(29425)
- 财(29381)
- 地方(29221)
- 银(28971)
- 银行(28928)
- 行(28007)
- 业经(26485)
- 学(24613)
- 制(24526)
- 贸(23732)
- 贸易(23711)
- 易(23062)
- 农业(22262)
- 环境(18524)
- 理论(18214)
- 和(17777)
- 务(17699)
- 财务(17623)
- 机构
- 大学(397512)
- 学院(396467)
- 济(166472)
- 经济(162862)
- 管理(152602)
- 研究(144067)
- 理学(130210)
- 理学院(128683)
- 管理学(126669)
- 管理学院(125951)
- 中国(115159)
- 京(86690)
- 科学(86384)
- 财(77515)
- 所(72930)
- 研究所(66155)
- 中心(65846)
- 农(63796)
- 财经(60666)
- 江(59220)
- 北京(56214)
- 业大(55588)
- 经(55271)
- 范(54535)
- 师范(54067)
- 院(52345)
- 经济学(50609)
- 农业(49484)
- 州(48332)
- 经济学院(45537)
- 基金
- 项目(263889)
- 科学(208160)
- 研究(196280)
- 基金(191463)
- 家(166639)
- 国家(165243)
- 科学基金(141131)
- 社会(123737)
- 社会科(117315)
- 社会科学(117288)
- 省(101034)
- 基金项目(100582)
- 自然(90130)
- 教育(89314)
- 自然科(88018)
- 自然科学(88000)
- 自然科学基金(86420)
- 划(86040)
- 编号(80094)
- 资助(79274)
- 成果(66366)
- 发(60068)
- 重点(59728)
- 部(58804)
- 课题(56146)
- 创(54549)
- 国家社会(50999)
- 创新(50912)
- 教育部(50468)
- 科研(49945)
- 期刊
- 济(187579)
- 经济(187579)
- 研究(127122)
- 中国(83726)
- 学报(59527)
- 农(58770)
- 管理(57467)
- 科学(57047)
- 财(56427)
- 融(50859)
- 金融(50859)
- 教育(47832)
- 大学(45359)
- 学学(42417)
- 农业(40326)
- 技术(33302)
- 经济研究(30628)
- 业经(30009)
- 财经(29567)
- 经(25395)
- 问题(24116)
- 业(21448)
- 图书(20633)
- 贸(20604)
- 理论(19476)
- 国际(18974)
- 世界(18798)
- 技术经济(18692)
- 科技(18260)
- 现代(18071)
共检索到615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景帅 张东玲 马翩翩
本文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利用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对2008~2017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检验和Kernel密度函数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呈现东部、东北、西部和中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省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超过83.9%的省份存在高高、低低的"俱乐部"特征。分区域来看,整体和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集聚于中低水平,存在"双波峰"两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发展波动性较大,西部地区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本文结论能够为统筹各区域普惠金融协调发展和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琼 张蓝澜 李松林 刘毅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2)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华 贺文瑾
本文首先运用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特征,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分解东中西及八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收敛性检验,最后采用Weaver-Thomas模型对各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核心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陡降—缓降—缓升”的趋势,各地区以东中西这一方式进行区分的差异及其变化幅度皆明显大于以城市群进行区域划分的方式,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空间外溢效应明显内嵌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使其发展日渐趋同;而就收敛速度而言,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最慢,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缩小趋势明显。(3)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4种动力类型,且半数以上地区的驱动动力保持着较高稳定性;东部地区以创新驱动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内源释放动力为主,西部地区则以市场应用动力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原宏 杨治辉
文章使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于“绝对量”“增量”“增速”“变异程度”四项指标的综合距离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半参数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青海、贵州、西藏的数字金融发展均呈现高增长量、高增速、高波动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居民金融素养、金融规模均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而投资规模和金融风险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具体来说,投资规模过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安全性过高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面板数据聚类 半参数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共享价值的提升,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仍存在阻碍,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已提升共享价值,需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共享信用数据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注重数字金融安全以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享价值提升 发展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云 邹博宇 张宽
研究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金融发展质量,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采用相对化处理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度,综合运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收敛模型和局域Moran's I指数解析中国金融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全国整体差异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其主要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金融发展质量均存在σ收敛特征,且支持β收敛机制;金融发展质量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低-高"或"低-低"地理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创新:界定金融发展质量内涵,首次对其基本特征、动态分布、区域差异及来源、收敛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价值:试图从发展质量的视角把脉中国金融发展的演变规律和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金融业的质量提升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也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志来
基于传统金融市场构成、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金融市场配套不完善的原因,普惠金融在现实中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存在不足情况,本文提出了"互联网+"视角来解决普惠金融存在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基于农业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和"互联网+农业+金融"的视角来研究农业互联网金融实现路径,并通过三个现实案例进行解读;二是"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基础,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基于"互联网+"全国征信体系平台的视角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做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引导、基于"互联网+"全国征信体系平台建立以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三方面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发展路径 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向晓建
金融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全面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发展普惠金融,则是增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动力,具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触达能力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立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采用各渠道提升用户金融知识水平、实施差别化监管以及建立征信业协会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洋萍 谢冰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开展多年,期间包括对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体制、业务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效果距离我国普惠金融战略目标还相差甚远。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是一种政府强制主导模式,具有较强的外生依赖性。在这种路径依赖性下,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改革也仅仅是对原有路径的修补,导致外生性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内生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受阻等现象,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鉴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些内生性特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摆脱外生路径依赖,走内生化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外生性 内生性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茜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存在短板,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有待增强;吸储多于放贷,逆向资金流动有待扭转;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意识不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有待健全。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一是突出重点群体,提高普惠金融的精准度。二是突出基础性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三是突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辐射度。四是突出政策导向,构建有效的普惠金融激励机制。五是突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受众的主动意识。六...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排斥 金融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祺琦
近年来,我国着力扩大金融服务的规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和融资需求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金融体系不具备完全的普惠性特征。因此,应丰富金融服务层次,鼓励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调整区域金融结构,推动普惠金融立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洋萍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启动4年来,总体运行平稳,业务规模稳步扩大,成为我国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介绍我国"银行系"及"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现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业务、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普惠性特征,但面临产品"类银行化"、放贷成本高、经营地域受限等困境,必须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充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消费金融公司 普惠性 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学锋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正在逐渐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金融体系取代微型金融,并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金融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尚不成熟,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型企业以及农民个体的融资、贷款仍然相对困难,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如何为农村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尹振涛 舒凯彤
"普惠金融"旨在构建能有效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体系。我国普惠金融在当前"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格局下呈现四种发展模式,但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发展模式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发展普惠金融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帮助全体社会成员获取公平的金融交易机会。征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金融资源的供给水平、扩大金融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提升配置效率,在总体上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完善征信机构体系和推广征信产品等方面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征信体系 金融资源 交易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