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9)
- 2023(20191)
- 2022(16871)
- 2021(15568)
- 2020(13130)
- 2019(29987)
- 2018(29241)
- 2017(55066)
- 2016(29619)
- 2015(33237)
- 2014(32942)
- 2013(32665)
- 2012(30307)
- 2011(27471)
- 2010(27449)
- 2009(25508)
- 2008(24588)
- 2007(21639)
- 2006(18838)
- 2005(17013)
- 学科
- 济(125539)
- 经济(125415)
- 管理(81219)
- 业(80650)
- 企(64129)
- 企业(64129)
- 方法(53929)
- 数学(47796)
- 数学方法(47257)
- 中国(40754)
- 农(34962)
- 财(32176)
- 地方(29747)
- 融(29552)
- 金融(29549)
- 银(28675)
- 银行(28605)
- 业经(27685)
- 行(27608)
- 贸(25764)
- 贸易(25743)
- 易(25040)
- 学(25013)
- 制(24987)
- 农业(23850)
- 务(20208)
- 财务(20146)
- 财务管理(20101)
- 企业财务(19140)
- 环境(19095)
- 机构
- 学院(421227)
- 大学(420975)
- 济(177903)
- 经济(174466)
- 管理(158705)
- 研究(148916)
- 理学(136902)
- 理学院(135322)
- 管理学(132963)
- 管理学院(132206)
- 中国(117373)
- 科学(91891)
- 京(89193)
- 财(80206)
- 农(78248)
- 所(76098)
- 中心(69792)
- 研究所(69524)
- 业大(65520)
- 财经(64041)
- 江(62339)
- 农业(61892)
- 经(58360)
- 北京(56119)
- 经济学(55371)
- 范(54661)
- 师范(53974)
- 院(53177)
- 经济学院(50052)
- 州(49975)
- 基金
- 项目(285293)
- 科学(224338)
- 基金(208321)
- 研究(202723)
- 家(184267)
- 国家(182763)
- 科学基金(155655)
- 社会(130629)
- 社会科(124007)
- 社会科学(123974)
- 省(111191)
- 基金项目(109818)
- 自然(101460)
- 自然科(99206)
- 自然科学(99174)
- 自然科学基金(97413)
- 划(94472)
- 教育(93016)
- 资助(85236)
- 编号(79898)
- 重点(65103)
- 发(65077)
- 成果(64253)
- 部(63003)
- 创(59830)
- 创新(56069)
- 课题(55877)
- 科研(55599)
- 国家社会(55078)
- 教育部(53694)
- 期刊
- 济(190661)
- 经济(190661)
- 研究(122103)
- 中国(84778)
- 学报(71502)
- 农(71309)
- 科学(64422)
- 财(61493)
- 管理(57254)
- 大学(53303)
- 学学(50543)
- 融(49513)
- 金融(49513)
- 农业(48182)
- 教育(41996)
- 技术(35316)
- 经济研究(32005)
- 财经(31483)
- 业经(31451)
- 经(27148)
- 业(26323)
- 问题(25262)
- 贸(22049)
- 版(20604)
- 技术经济(20334)
- 统计(20285)
- 国际(19861)
- 世界(19545)
- 科技(19409)
- 商业(19032)
共检索到63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辉 许舜威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可得状况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维度下的财政支出占比以及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城镇化水平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IFI指数测算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庆正 李红 刘香甜
选取中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样本数据,利用Cov层次分析法(Cov-AHP)和正交偏向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PLS),分别对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东西部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各因素中重要性最大,而存款贷款比例、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建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推出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金融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意识,促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平稳有序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渠道 金融扶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琼 张蓝澜 李松林 刘毅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2)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差异 收敛性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岳 谢晨瑶 黄佳宁
提出包括碳金融渗透度、碳金融可得性和碳金融作用效果3个维度的测度体系,利用TOPSIS法构建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测度全国各省2017年和2021年的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各省份的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整体的碳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是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珩 罗剑朝 郝一帆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调查数据,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ov-AHP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的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中间业务交易金额与当地生产总值之比、农户拥有农村信用社银行卡数量、存款加权利率水平和贷款加权利率水平是评价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重要的4个指标;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村信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珩 罗剑朝 郝一帆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调查数据,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ov-AHP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的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中间业务交易金额与当地生产总值之比、农户拥有农村信用社银行卡数量、存款加权利率水平和贷款加权利率水平是评价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重要的4个指标;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并呈现出分化格局;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竞争环境、政府财政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总体水平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翔 王曼怡 田昕 康萌萌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技术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研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金融超前区和滞后区的极差明显,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在上述两个模型成为金融发展的反向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中是正向因素,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双向变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栋 吴翔 曹改改
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各省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0.485上升至2018年的0.773,已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但分地区来看,中国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人类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临一定的困难。文章为此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阻碍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稳步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财政对医疗费用的支出比例及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提升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业斌
一、广西普惠金融基本状况对于广西而言,近年来其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积极进展,已出台《广西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政策措施,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普惠金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行"农金村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