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0)
- 2023(9450)
- 2022(7663)
- 2021(7271)
- 2020(6108)
- 2019(13842)
- 2018(12895)
- 2017(24222)
- 2016(12200)
- 2015(13589)
- 2014(12598)
- 2013(12457)
- 2012(11563)
- 2011(10562)
- 2010(10567)
- 2009(10205)
- 2008(9145)
- 2007(8055)
- 2006(7099)
- 2005(6542)
- 学科
- 济(50147)
- 经济(50102)
- 业(40194)
- 管理(37928)
- 企(34475)
- 企业(34475)
- 融(25903)
- 金融(25903)
- 中国(25199)
- 银(23437)
- 银行(23432)
- 行(22840)
- 方法(20149)
- 数学(17819)
- 数学方法(17737)
- 技术(15747)
- 财(14605)
- 制(13472)
- 农(12682)
- 贸(12613)
- 贸易(12597)
- 易(12432)
- 业经(12311)
- 技术管理(12061)
- 中国金融(11285)
- 地方(10213)
- 务(9265)
- 财务(9251)
- 财务管理(9237)
- 企业财务(8910)
- 机构
- 大学(164517)
- 学院(163272)
- 济(82950)
- 经济(81752)
- 管理(64014)
- 研究(59467)
- 中国(54798)
- 理学(54743)
- 理学院(54219)
- 管理学(53746)
- 管理学院(53419)
- 财(37804)
- 京(34264)
- 财经(29948)
- 科学(29380)
- 中心(28871)
- 经济学(28131)
- 经(27598)
- 所(27555)
- 经济学院(25392)
- 研究所(24878)
- 财经大学(22720)
- 北京(22508)
- 江(22367)
- 融(21551)
- 院(21250)
- 金融(21172)
- 农(19595)
- 商学(19282)
- 银(19152)
- 基金
- 项目(107725)
- 科学(88118)
- 研究(83909)
- 基金(81783)
- 家(70033)
- 国家(69490)
- 科学基金(60885)
- 社会(58233)
- 社会科(55605)
- 社会科学(55596)
- 基金项目(42255)
- 省(39456)
- 教育(37454)
- 自然(35228)
- 自然科(34570)
- 自然科学(34564)
- 自然科学基金(34059)
- 划(33243)
- 资助(32378)
- 编号(31061)
- 创(29721)
- 创新(26824)
- 国家社会(26017)
- 部(25656)
- 成果(25558)
- 重点(24511)
- 发(24377)
- 中国(23604)
- 教育部(23143)
- 制(22392)
共检索到261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曾刚何炜主编李广子贺霞副主编2019年7月/98.00元ISBN 978-7-5201-5155-9本报告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独有的特征,全面介绍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进展情况,以及实务领域的创新案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正本清源、普惠金融的政策引领、银行业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非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保险业的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平 赵昊华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据样本,匹配中国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显著抑制企业创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金融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融资依赖度高的弱势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机制依然显著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让弱势群体获利更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提供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资产"重虚轻实";第二,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第三,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第四,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助力融资弱势企业发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何正根
如何破解中国广大农村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本文建议,通过数字金融创新,大力推动村域支付普惠金融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机构主要把网点设置在县城和乡镇中心,设置于行政村的网点少之又少。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银行机构逐渐改变了过往收缩农村银行网点的趋势,转而在一些经济率先发展的县城或乡镇扩张网点,县城和乡镇基本实现了银行实体网点的全覆盖。但是,村域受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11月25日,中国民生银行在京举办行庆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普惠金融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讨会,来自政府机构、金融同业机构、小微企业等社会各界约200余人参会。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在研讨会上指出,普惠金融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巨大。中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柱 吴战勇 吴信科
基于组织双元理论视角,文章利用2011—2020年我国33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融资效率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检验结果表明融资效率能够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发挥有效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融资效率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正向效应以及融资效率的中介效应均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文献,而且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继强 李婷 张兴焱 牟思蓓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空间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并且科技创新是其中的不完全中介,三者之间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是正向的,但对非本地区却呈现抑制作用,产生虹吸效应;以上影响机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与整体基本一致,且影响效应更强,但无论是否考虑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鹏
近年来,在互联网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除市场自发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外,作为发展主导型有为政府,在推动区域发展、城市治理和行业管理等实践中,各地也开展了政府引导型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这种创新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是普惠金融与我国特殊体制机制有效融合的协同创新,彰显制度自信和制度优势,也是新时代金融更好服务社会、更好促进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政府引导型 供应链金融服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 陈迪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1年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监管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因所在行业、地区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鸿 王新
<正>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也是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阳泉市分行以数字化改革手段推动机制变革、系统重塑,研究制定了“1+4”政策框架,出台了《阳泉市智慧金融发展行动方案》,引领全市金融机构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形成信用贷款无忧办理、融资需求精准掌握、政务服务实时送达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分工、聚合过程中,普惠金融业务链条的参与者、资金供需双方都获得了价值,促进了商业价值与普惠金融社会价值的兼容普惠金融的难点与痛点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反对金融排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数字普惠或者"互联网+"普惠的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大量包含信息的数据,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贷服务的门槛,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排斥。但是,随着这种"互联网+"的模式把线上用户的数据挖掘得越来越充分,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范志英 杜俊萍
本文从理论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承担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逻辑关系,并选取我国A股2011-2020年期间的上市中小企业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