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2)
- 2023(17319)
- 2022(14674)
- 2021(13676)
- 2020(11653)
- 2019(27392)
- 2018(26924)
- 2017(51306)
- 2016(27481)
- 2015(31687)
- 2014(31567)
- 2013(31280)
- 2012(28945)
- 2011(26022)
- 2010(26299)
- 2009(24573)
- 2008(23998)
- 2007(21157)
- 2006(18534)
- 2005(16623)
- 学科
- 济(133144)
- 经济(133012)
- 管理(77221)
- 业(74739)
- 企(60706)
- 企业(60706)
- 方法(59077)
- 数学(53015)
- 数学方法(52273)
- 中国(33824)
- 农(31629)
- 财(30458)
- 地方(26110)
- 贸(25689)
- 贸易(25673)
- 业经(25071)
- 易(24994)
- 学(24484)
- 制(21207)
- 农业(21159)
- 融(18627)
- 金融(18623)
- 理论(18280)
- 银(17927)
- 和(17913)
- 银行(17896)
- 务(17880)
- 财务(17814)
- 财务管理(17766)
- 环境(17353)
- 机构
- 大学(400860)
- 学院(398839)
- 济(177554)
- 经济(174274)
- 管理(154252)
- 研究(137773)
- 理学(133206)
- 理学院(131789)
- 管理学(129313)
- 管理学院(128586)
- 中国(105403)
- 京(83975)
- 科学(80614)
- 财(79160)
- 所(68972)
- 财经(63382)
- 中心(63169)
- 研究所(62498)
- 农(62461)
- 江(58445)
- 经(57714)
- 经济学(56124)
- 业大(55946)
- 北京(53202)
- 范(50766)
- 经济学院(50536)
- 师范(50247)
- 院(49271)
- 农业(49000)
- 财经大学(47093)
- 基金
- 项目(264386)
- 科学(209629)
- 基金(195199)
- 研究(191760)
- 家(170503)
- 国家(168936)
- 科学基金(145374)
- 社会(124107)
- 社会科(117831)
- 社会科学(117799)
- 基金项目(101466)
- 省(100781)
- 自然(93663)
- 自然科(91591)
- 自然科学(91567)
- 自然科学基金(89975)
- 教育(89457)
- 划(85508)
- 资助(82223)
- 编号(75964)
- 成果(61805)
- 部(60057)
- 重点(59872)
- 发(56941)
- 创(54655)
- 课题(52619)
- 国家社会(52472)
- 教育部(52112)
- 创新(51170)
- 科研(50959)
- 期刊
- 济(192360)
- 经济(192360)
- 研究(118669)
- 中国(76889)
- 财(62084)
- 学报(59491)
- 管理(57937)
- 科学(56217)
- 农(55799)
- 大学(45967)
- 学学(43282)
- 教育(39822)
- 农业(38056)
- 技术(37473)
- 融(36301)
- 金融(36301)
- 经济研究(32811)
- 财经(32049)
- 业经(28111)
- 经(27573)
- 问题(25053)
- 贸(23398)
- 统计(23289)
- 业(21855)
- 技术经济(21664)
- 世界(20696)
- 策(20631)
- 国际(20533)
- 决策(18746)
- 版(18012)
共检索到597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林
2005年汇改以后中国的出口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造成的热钱涌入和政府因为外需不足启动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虚高,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的出口导向型政策是否还适合于中国的未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文章发现出口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一段时间后的未来都是适合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补贴、特别优惠和税收优惠等促进出口的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应受到鼓励并继续坚持。
关键词:
中国 出口企业 贸易保护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程翔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出口导向型的争论,本文根据1977—1998 年中国的出口与GDP等统计数据,利用格氏因果性检验及协整性检验等计量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这一假说。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尽管无法发现两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是出口导向型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出口 实证检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晓蓉 刘艳
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的角度,以制成品出口取代总出口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理变量,构建了制成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型。利用修正的模型考察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技术溢出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面板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制成品出口确实提高了该地区的增长效率。但是金融危机后,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减弱,意味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急剧下降。因此,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修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迫在眉睫。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蓉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单要素贸易条件,是一类综合衡量技术进步、出口价格相对变动的贸易条件指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不仅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传统要素,还将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出口考虑进来,以考察亚洲新兴经济体单要素贸易条件与出口导向型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陷入"贫困化增长",相反推动了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对这些经济体GDP增长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江林 张中元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在东亚地区已推行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带动了多个东亚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增长奇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对东亚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后危机时代,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其作用会有所弱化,同时内需将成为东亚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
东亚 出口导向 增长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凌
亚洲新兴经济体通过30多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也因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减弱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抑制现象。本文将生产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到要素商贸条件中,通过世行的数据表明,要素商贸条件推动了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因此提出,我国在短期内没有对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进行根本转变的需要,且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占据我国经济增长的比重依然很大,客观公正推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将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鑫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日本制造、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和中国崛起等这些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特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水平形成了对比。这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大多采取了先贬值后升值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干预手段,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对比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历次金融危机时期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及所采取的非常规汇率政策,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汇率政策 汇率干预 美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桁林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绩效 1979年之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很小,外商直接投资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很大变化,年平均的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约10%),利用外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更快。利用外资促使出口增长的政策性导向十分明显,如规定外资企业外销比例、自筹流动资金比例和地区优惠政策等。出口导向使得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转向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是,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缺乏长期增长的潜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戴翔
近年来,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可持续性备受关注,特别是受到本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更是让众多学者对后危机时代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该文分析指出,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国际梯度转移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与中国特有劳动要素禀赋相耦合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中国比较优势的客观使然。在后危机时代,这些决定性因素仍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奉行这一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关键词:
出口导向型 经济全球化 可持续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阿什德 叶德利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贸易条件趋势 进出口波动 亚洲区域 中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蓝庆新 姜峰
随着金砖国家出口占世界份额的增长,五大成员国出口贸易关系成为经济热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是否挤占了BRICS其他成员国的贸易生存空间,金砖国家在贸易领域中是否存在着竞争大于合作问题?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构建开放型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分析中国出口对开放型经济体净进口带动作用的机理,并且构建动态引力实证模型,采用2003~2015年BRICS成员国对173个国家出口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法进行参数估计,实证发现,中国出口对BRICS其他成员国出口贸易不存在挤占效应,而是产生明显的带动效应,特别是在低收入的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文章结论表明,金砖国家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深化和强化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是符合金砖国家发展利益的共赢之举。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出口贸易挤占 带动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涵 张鸿武
为使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论具有解释力,关键是要保证计量模型有理论依据,并将出口置于经济增长系统之中来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采用出口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不同时期对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5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形成、劳动力及出口总额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1952~1978年间,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出口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