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5)
- 2023(12796)
- 2022(10767)
- 2021(10216)
- 2020(8661)
- 2019(19854)
- 2018(19371)
- 2017(36364)
- 2016(19338)
- 2015(22058)
- 2014(21473)
- 2013(21237)
- 2012(19549)
- 2011(17695)
- 2010(17231)
- 2009(15599)
- 2008(14975)
- 2007(12868)
- 2006(11143)
- 2005(10117)
- 学科
- 济(81172)
- 经济(81085)
- 管理(56188)
- 业(54637)
- 企(43435)
- 企业(43435)
- 方法(39714)
- 数学(35980)
- 数学方法(35543)
- 中国(24248)
- 农(24034)
- 贸(21199)
- 贸易(21188)
- 易(20843)
- 财(20749)
- 技术(17007)
- 学(16126)
- 业经(15882)
- 制(15020)
- 农业(14472)
- 出(13742)
- 银(12623)
- 地方(12587)
- 银行(12575)
- 行(12093)
- 环境(11926)
- 融(11657)
- 金融(11656)
- 务(11525)
- 财务(11480)
- 机构
- 大学(273933)
- 学院(270918)
- 济(121068)
- 经济(119089)
- 管理(105652)
- 研究(96605)
- 理学(91317)
- 理学院(90411)
- 管理学(88894)
- 管理学院(88410)
- 中国(74776)
- 京(58354)
- 科学(57452)
- 财(52546)
- 农(47973)
- 所(47860)
- 中心(45117)
- 研究所(43799)
- 财经(42369)
- 业大(41536)
- 江(39641)
- 经(38963)
- 经济学(38660)
- 农业(38091)
- 北京(36720)
- 院(35447)
- 经济学院(34981)
- 范(32956)
- 师范(32485)
- 财经大学(31882)
- 基金
- 项目(189162)
- 科学(150002)
- 基金(141623)
- 研究(134382)
- 家(125983)
- 国家(125070)
- 科学基金(106892)
- 社会(87907)
- 社会科(83665)
- 社会科学(83646)
- 基金项目(73451)
- 省(70344)
- 自然(69967)
- 自然科(68444)
- 自然科学(68421)
- 自然科学基金(67247)
- 教育(61647)
- 划(60808)
- 资助(59238)
- 编号(50731)
- 部(43559)
- 重点(43175)
- 发(40595)
- 创(40182)
- 成果(39883)
- 国家社会(38506)
- 创新(37896)
- 教育部(37367)
- 科研(37191)
- 大学(35360)
- 期刊
- 济(123628)
- 经济(123628)
- 研究(80245)
- 中国(54042)
- 学报(45268)
- 农(42484)
- 科学(42202)
- 管理(40361)
- 财(40161)
- 大学(34902)
- 学学(32867)
- 农业(29536)
- 技术(26512)
- 教育(25869)
- 融(24159)
- 金融(24159)
- 经济研究(21471)
- 财经(21375)
- 经(18493)
- 业经(18254)
- 贸(17338)
- 业(17140)
- 问题(16767)
- 国际(15038)
- 技术经济(14980)
- 世界(14815)
- 统计(13246)
- 科技(13175)
- 版(12756)
- 图书(12318)
共检索到405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俊妍
本文引入了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的概念,以便更客观地考察中国的贸易结构及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研究发现,尽管中国传统分类方法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最能反映一国技术深度的中等技术产品,以及需要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技术产品并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品还是主要集中在较低技术含量LT1类产品与以及部分能把生产环节分割到中国的HT1类高技术产品上。文中最后强调了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明了贸易结构提升的方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丛海彬
根据Lall(拉尔)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角度,对浙江省1999年~2010年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证明,该阶段浙江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整体上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存在不合理现象,进一步优化技术贸易结构势在必行。
关键词:
浙江出口贸易结构 技术含量 技术附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丽丽 龚静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将价格与Lall et al.(2006)的产品技术含量相结合的测度方法,即通过对目标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一产品价格进行分位数排序,我们将HS 6分位产品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层次。通过测算,不难发现传统的产品技术含量测算方法由于没有区分产品价格层次,高估了同一类产品中处于低端层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低估了同一产品中高端层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对Rodric结果的再测算,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高端和中端层产品。另外,中国出口产品复杂度的测算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相对世界或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复杂度仍然较低;从动态看,中国出口产品复杂度提升主要...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产品技术含量 价格 高端产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浩 胡小娟 辛丽萍
在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产品内贸易盛行。本文根据2000—2013年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基于豪斯曼构建的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得出这期间其出口技术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实证分析FDI、R&D及中间产品进口五大行业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FDI、R&D和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但对细分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与出口技术含量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类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俊妍
目前依据传统的产品分类进行国际贸易结构分析,难以更细致地描述一国贸易结构的特性并进行国际比较。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视角进行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显现出比传统分析方法更多的优势,据此能较好地反映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在国际分工中的相关信息,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结构进行比较。据此进行的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比较,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关键词:
技术含量 产品附加值 贸易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猛
垂直化分工的发展使得一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全部技术含量并不等于其实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离了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产品国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低于全部技术含量;尽管中国出口最终品所含的全部技术含量与国内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但国内技术含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部技术含量;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长速度慢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尽管中国正在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出口的高技术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没有提高。
关键词:
国内技术含量 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林发勤
从出口产品的国內增加值视角,探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Koopman等(2012)的研究计算中国各行业国內增加值,一方面展现各行业国內技术含量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行业特征数据,定量分析国內增加值比重(国內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行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越高,该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越明显,高技术行业的国內增加值比重增长高于其他行业,而加工贸易比重等其他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国內增加值变动。在未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力资本累积,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鼓励外资出口企业建立本土化研...
关键词:
国内增加值 技术含量 加工贸易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群 张曙霄
本文采用2001-2011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从产品技术含量的视角比较了中德出口商品结构。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中国中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最高,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而同期德国变化最大的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有所提升;在2001-2011年的绝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出口商品整体技术水平超过了德国,但就技术高度而言远落后于德国;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动幅度大,德国则比较稳定;除了2004-2006年间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高于德国外,其余时段德国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更高;中国高技术产品优化较明显,但仍没有德国高技术产品的优化度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国兵 黄铄珺
文章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同行业外资进入不利于内资多产品企业产品组合技术提升,而有助于产品组合配置优化,但综合效应不显著。(2)外资进入降低了外资技术领先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内资企业平均出口技术含量,但提升了产品组合配置效率,结果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含量。(3)外资进入通过提高产品组合技术提升了企业高技术品出口技术含量,而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配置提升了企业异质品和中等技术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外资进入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协调能提升产品组合技术和产品组合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据此,在开放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创新以提升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差异化,以增强本土企业对外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熙维 陈小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出口贸易总量不断上升,出口贸易结构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否得以提升却是一个仍存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计算中国1996-2010年出口品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刻剖析,并对其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行针对性的跨国比较,从更深层面上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而指出中国在当今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变迁路径。
关键词:
国际分工 技术含量 跨国比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文章按照世界银行2006年人均GNI分组标准选取了32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在SITC Rev2的3位码分类水平下,采用杜修立、王维国对Hausmann等人修正后的方法,测算了1996-2009年各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与英国、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差距较大,与墨西哥、阿根廷等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明显,不敌于金砖国家中的南非,低于东盟的新加坡,在可观测样本中仅居于下中等水平。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是外贸大国但绝非外贸强国。未来中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在高技术领域我们会受到高收入国家的阻击;在中低技术领域,金砖国家和东盟是我们的竞争对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万晓宁 孙爱军
利用计量方法,从技术含量和竞争态势角度,对中国和东盟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未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地位,甚至与东盟个别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在高技术农产品出口比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中高技术农产品出口比例方面略显弱势;中和低这两类技术的农产品出口比例凸显了中国、越南和泰国出口农产品技术结构已呈高端化状态,但从动态角度来看,存在一些隐忧;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出口农产品之间更多呈现出互补态势,但中国对东盟各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而东盟对中国出口农产品造成的竞争压力十分有限。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应一些启示。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农产品 技术含量 竞争态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晶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关键词:
出口技术含量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齐俊妍 王岚
提升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含量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从贸易转型和技术升级两个维度对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演变路径进行分解,刻画了"生产率门槛"效应对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机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本文提出"复合完全技术含量"和"国内完全技术含量"概念,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并测算了2002和2007年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企业性质的出口产品复合完全技术含量、国内完全技术含量以及国内完全技术含量指数(国内技术成分)。通过分析贸易转型和技术升级对不同类型行业国内完全技术含量演变的影响,识别出中国出口产品国内技术成分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据此从贸易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志珊
本文基于Michaely的研究,采用Hausmann,Huang和Rodrik等人的测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方法,设计了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复杂度指数,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4年(WIOD)的数据,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计算了这四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指数,得出结论:在1995至2014年的20年间,这四个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都在提升,各国间差距不明显,基本同属一个档次,但是进步最快的是印度。原因主要是印度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形成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沿着价值链在升级。因此,中国在实践中应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达...
关键词:
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 新兴发展中国家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