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1)
2023(5612)
2022(4672)
2021(4608)
2020(3932)
2019(9023)
2018(8806)
2017(15877)
2016(8950)
2015(10510)
2014(10178)
2013(10246)
2012(10044)
2011(9286)
2010(9092)
2009(8366)
2008(8272)
2007(7206)
2006(6287)
2005(5828)
作者
(27448)
(23394)
(23096)
(22301)
(14741)
(11185)
(10425)
(9328)
(9016)
(8297)
(8228)
(7692)
(7665)
(7648)
(7515)
(7208)
(6872)
(6694)
(6618)
(6543)
(5943)
(5855)
(5706)
(5300)
(5246)
(5194)
(5171)
(5066)
(5004)
(4913)
学科
(40285)
经济(40248)
管理(18707)
方法(17854)
(16960)
数学(16655)
数学方法(16591)
中国(15107)
(11237)
企业(11237)
(10379)
贸易(10373)
(10217)
(10058)
(8563)
(7588)
(7316)
(7259)
银行(7232)
(7095)
地方(6991)
(6815)
金融(6814)
农业(6386)
环境(6222)
业经(6169)
(6055)
关系(5866)
(5674)
(5091)
机构
大学(131441)
学院(129370)
(61897)
经济(60945)
研究(56901)
中国(43347)
管理(42210)
理学(35595)
理学院(35124)
管理学(34585)
科学(34409)
管理学院(34367)
(30747)
(29759)
(28801)
研究所(28406)
(25863)
中心(24116)
农业(23220)
经济学(21185)
业大(20788)
财经(20788)
(19835)
北京(19777)
(19238)
科学院(19231)
经济学院(19166)
(17552)
(16486)
师范(16257)
基金
项目(87221)
科学(67185)
基金(63706)
研究(61506)
(58933)
国家(58501)
科学基金(46684)
社会(39644)
社会科(37626)
社会科学(37619)
基金项目(32171)
(31292)
自然(29106)
自然科(28417)
(28411)
自然科学(28402)
自然科学基金(27946)
教育(27912)
资助(27511)
编号(22241)
重点(21100)
(20869)
中国(20487)
(20013)
成果(19170)
国家社会(18060)
(17864)
课题(17427)
教育部(17235)
创新(17040)
期刊
(64331)
经济(64331)
研究(41190)
中国(28839)
学报(26261)
(26219)
科学(22519)
农业(18322)
(18214)
大学(18168)
学学(17188)
管理(15831)
教育(13079)
(12501)
(12362)
金融(12362)
经济研究(12192)
财经(10853)
(10205)
技术(10101)
世界(9952)
(9574)
国际(9390)
问题(9001)
业经(7633)
统计(6661)
业大(6309)
技术经济(6167)
(6042)
资源(5877)
共检索到201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村  孔凡美  郭军  孔令让  
为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寻找氮高效基因,在高、低氮2个水平下,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试材,对其氮素利用特性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E附加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低氮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5E代换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高氮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4E代换系氮素总累积量和籽粒氮累积量在高、低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表明5E和4E染色体可能分别携有促进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促进氮素吸收转运的高效基因,长穗偃麦草5E和4E染色体可以作为提高小麦氮营养特性的有益基因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宋亚珍  孙志刚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4附加、H9014-154-2为Nh7附加。初步推断华山新麦草的Nh5和Nh4染色体分别能补偿普通小麦的5A和3B,3D的缺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丁溧  傅体华  任正隆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瑞菊  陈佩度  刘大钧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敬昌  刘伟华  程雪佼  郭勇  宿俊吉  杨欣明  高爱农  柴守诚  李立会  
【目的】对5个小麦-冰草附加系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F2的减数分裂进行观察,分析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冰草附加系背景下诱导染色体变异的有效性,为获得小麦-冰草染色体易位奠定基础。【方法】杂交F2植株幼穗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采用常规细胞学方法,冰草P染色质的检测采用GISH方法。【结果】杂交F2PMC减数分裂中期普遍观察到多个单价体、多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和断片,多数组合观察到染色体桥,个别组合出现单价环状染色体。杂交F2减数分裂染色体存在异常现象:平均36.5%的细胞中有多个单价体,15.8%的细胞含有多价体,31.6%和11.7%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断片和桥,四分体时期存在微核、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玉霞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宁延龙  高俊岭  
对林木营养的研究虽然开始较早,但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仅限于对基因差异的表面研究上,极少涉及林木的遗传机制。由于在人工林抚育中较少采取施肥措施,而且经常要在贫瘠的土地上植树造林,因此对林木营养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文章探讨了营养性状的概念,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林木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就不同营养水平上林木基因差异的研究、林木养分效率(NUE)研究和林木营养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评述。林木养分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两方面;林木营养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主要从根系分泌物、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Km,Im ax,Cm in)和根系形态三方面进行讨论。借鉴农作物的研究成果,作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琴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根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及染色体C-分带,在中国春-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1个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92G460。通过分析亲本及92G460的苗期叶片GOT同工酶酶谱表型,推测92G460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大赖草染色体来自N染色体组,该染色体携有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的同工酶结构基因Got-N2,故可以将大赖草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染色体命名为6N。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妍彤  郭强  毛培春  田小霞  崔国文  孟林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附加不同浓度的2,4-D、6-BA和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和生根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3 mg·L–12,4-D+0.025 mg·L~(–1) 6-BA,诱导率达77.78%,4周后可见淡黄色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0.1 mg·L~(–1) 2,4-D+3 mg·L~(–1) 6-BA,分化率达66.67%,4周后出现芽点,同时伴随根毛发生;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R(1/2MS+15 g·L~(–1)麦芽糖+3 g·L~(–1)植物凝胶)+0.5 mg·L~(–1) NAA,移栽后全部成活。从而建立了一套从长穗偃麦草"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生根–移栽"的组培再生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逆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璐璐  陈士强  李海凤  刘慧萍  戴毅  高勇  陈建民  
【目的】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导入主栽小麦背景,培育小麦-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抗赤霉病易位系,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利用外源优良基因提供新种质。【方法】利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代换系DS7E(7B)与扬麦16杂交的F_2种子进行~(60)Co辐射(30 000 raD)和种植,表现型选择收获存活M_1植株的种子,从M_2连续通过表型农艺性状选择、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特异分子标记PCr扩增筛选,最后在M_4代对中选材料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证实。【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薇薇  汤才国  李葆春  郝晨阳  张学勇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荣朝  张敬原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赵茂林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物质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Line15为一个具有较高耐盐特性的材料,其染色体组成为2n=44=22II,属于一个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根据SSR检测结果表明,Line15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与小麦的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第3部分同源群着丝粒和第7部分同源群短臂密切相关。结论对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15进行了生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志英  李存东  冯丽肖  孙红春  
【目的】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小麦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研究,确定控制小麦穗花发育的主效应染色体,并对耐旱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6x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穗花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结果】各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过程与亲本较为一致,都能正常通过穗原基和花原基分化两个阶段。在正常灌水条件下,2B代换系与父本Synthetic6x发育同步,分化最慢,7D次之,其它代换系发育较快,与母本中国春基本同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2D代换系穗花分化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中国春和其它代换系。且2D代换系每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光艳  李瑞芬  张敬原  葛荣朝  赵茂林  沈银柱  黄占景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本不同的扩增带。进一步用Line24和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7个不同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验证,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这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特异带可以作为Line24中多枝赖草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根据这4对引物各自对应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说明Line24中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是第3,5,6和7部分同源群多枝赖草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