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7)
- 2023(14131)
- 2022(12305)
- 2021(11870)
- 2020(9870)
- 2019(22956)
- 2018(22748)
- 2017(43662)
- 2016(23948)
- 2015(27123)
- 2014(26885)
- 2013(26679)
- 2012(25010)
- 2011(22779)
- 2010(22798)
- 2009(20967)
- 2008(20529)
- 2007(17936)
- 2006(15945)
- 2005(14317)
- 学科
- 济(95587)
- 经济(95481)
- 管理(69580)
- 业(64937)
- 企(53336)
- 企业(53336)
- 方法(42322)
- 数学(36722)
- 数学方法(36300)
- 中国(28597)
- 农(26596)
- 财(23293)
- 学(20701)
- 业经(20583)
- 贸(20154)
- 贸易(20143)
- 易(19679)
- 地方(19042)
- 制(18017)
- 农业(17527)
- 和(16512)
- 策(16408)
- 环境(16134)
- 银(15114)
- 银行(15076)
- 理论(15034)
- 技术(14864)
- 划(14523)
- 行(14489)
- 务(14001)
- 机构
- 大学(342971)
- 学院(340059)
- 济(141649)
- 经济(138648)
- 管理(135641)
- 研究(121758)
- 理学(116755)
- 理学院(115447)
- 管理学(113723)
- 管理学院(113079)
- 中国(91663)
- 京(74307)
- 科学(73898)
- 财(63364)
- 所(61829)
- 研究所(56515)
- 农(53999)
- 中心(53798)
- 财经(50713)
- 江(48923)
- 业大(48495)
- 北京(47972)
- 经(46328)
- 范(45767)
- 师范(45361)
- 院(44373)
- 农业(42251)
- 经济学(42109)
- 州(39702)
- 经济学院(37956)
- 基金
- 项目(230457)
- 科学(180908)
- 研究(170621)
- 基金(167430)
- 家(146028)
- 国家(144833)
- 科学基金(123277)
- 社会(106927)
- 社会科(101315)
- 社会科学(101289)
- 基金项目(87933)
- 省(87032)
- 自然(79594)
- 自然科(77577)
- 自然科学(77556)
- 教育(77438)
- 自然科学基金(76183)
- 划(74523)
- 资助(70188)
- 编号(69494)
- 成果(57745)
- 部(52194)
- 重点(51485)
- 发(49878)
- 课题(48068)
- 创(47180)
- 教育部(44530)
- 国家社会(44021)
- 创新(44006)
- 科研(43688)
- 期刊
- 济(155626)
- 经济(155626)
- 研究(104044)
- 中国(65323)
- 学报(52647)
- 管理(50139)
- 科学(49556)
- 农(48601)
- 财(45361)
- 大学(39010)
- 教育(37950)
- 学学(36226)
- 农业(34320)
- 融(30465)
- 金融(30465)
- 技术(28022)
- 经济研究(24881)
- 财经(24395)
- 业经(24165)
- 经(20867)
- 图书(20454)
- 问题(20373)
- 业(18597)
- 贸(17793)
- 理论(16504)
- 技术经济(16430)
- 资源(16291)
- 世界(16147)
- 科技(15958)
- 国际(15804)
共检索到507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萍 李健 何玉英 孔杰 王清印
中国明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水域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由于忽视对中国明对虾种群自然状态下遗传多样性的监测 ,缺乏对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管理 ,造成黄、渤海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目前 ,随着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 ,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中国明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 ,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种质资源 保护策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吴强 谢周全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雪忠 徐兆礼 黄洪亮
由于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丰富,可捕量是世界现有渔业产量的1倍以上,因而参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是中国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航行距离长等,加之捕捞技术和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与其他渔业相比,具有较大的成本压力。尽管如此,由于南极磷虾属于寒带海洋生物,具有其特殊的营养学特征,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的潜力较大,因此在进行南极磷虾开发的准备过程中,应以最终产品的设计为导向,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产品综合开发能力等以化解高成本的压力;从相关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的研究和捕捞技术改进为出发点,重视项目的经济技术和盈利...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策略 捕捞 商业化开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廖永岩 李晓梅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 ,初步分析了鲎的种类资源及地理分布、鲎资源的价值、我国鲎的资源现状、我国鲎资源减少的原因 ,指出了对我国鲎资源进行保护的必要 ,提出了保护策略。
关键词:
鲎 中国海域 资源保护 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明德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资源的现状及近年来生产情况,分析了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自然资源衰减原因及增殖放流后的成效,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对虾,渔场,捕捞,增殖放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云 李纪元 潘文英 王业中 李朝栋
为了查明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和威胁因素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结合查阅文献和标本,初步掌握了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现状。野生浙江红山茶集中分布在武夷山系和怀玉山系,水平分布于25°50′~31°00′N,113°52′~121°02′E,垂直分布介于海拔360~1 600 m。浙江红山茶资源处于衰老和退化状态,受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因山体开发和用于薪材而被砍和被烧,因园林用途而被挖以及断枝采果等因素,已致使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接近濒危,其分布范围和资源总量逐年锐减,必须采取原地保存、迁地保护、...
关键词:
园林学 浙江红山茶 种质资源 保护对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华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李吉涛 戴芳钰 王学忠
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高氨氮和高pH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应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研究,根据在BSA基因池产生的差异,筛选出与高氨氮耐受相关引物77对,与高pH耐受相关引物102对,以用于验证分析。根据片段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6个可能与高氨氮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氨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孟庆武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凡纳滨对虾 行为 充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吴强 栾青杉 陈瑞盛 王俊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培旗 李健 刘淇 王群
用药浴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复方新诺明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对幼虾生长的影响和中毒的机理。结果表明,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的24h LC50和48h LC50分别为300、355mg/L和232、17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2、12mg/L;用50、100、200mg/L的复方新诺明对幼虾药浴35d,各试验组未见任何临床变化,而100、200mg/L药物浓度对幼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影响极显著(P<0·05),血清AST、AL...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盛强 茹辉军 李云峰 倪朝辉
近十年来,中国开展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体系建设,已在包含湖泊、水库、河流、河口和海洋等不同水域先后建成523处保护区。根据国土类型、水域类型、地理分区、行政区划、水系或海域划分等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水域类型分配、空间布局和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等方面的不足。内陆水域保护区数量远多于海域保护区数量,而河流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则显著小于海洋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各类型保护区布局有待优化;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以及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珠江等流域,西南和华南地区相关水系分布较少,保护区空间分布有待改善;黄颡鱼、鳜、翘嘴鲌、鲤、中华鳖等物种被30处以上保护区设为主要保护对象,尚有6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未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必须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对存在的不足,需要研究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相适应的管理对策,制定发展规划与生态红线,达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优质、健康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国强 董双林 王芳 穆迎春 董少帅 刘相义
采用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其生长的呼吸能消耗。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与增重的关系都可以用线性方程Re=r×G+k很好地描述,所有规格对虾的呼吸能(Re)与增重(G)和体重(W)的复合关系可用方程Re=r×G+b×Wc很好地拟合。不同大小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饲料时每增长1g湿重、1g干重、1g蛋白质、1kJ能量的呼吸能消耗相应范围分别为12.660~17.785kJ、21.600~31.292kJ、31.572~45.537kJ、1.089~1.453kJ。但中国明对虾摄食不同饵料后,单位体重增长的能耗在不同饵料投喂的对虾间存在显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孙坚强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放流 鱼类 生态位特征 围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明对虾 生长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