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5)
- 2023(5352)
- 2022(4541)
- 2021(4413)
- 2020(3834)
- 2019(9044)
- 2018(8816)
- 2017(16775)
- 2016(9059)
- 2015(10119)
- 2014(9827)
- 2013(10030)
- 2012(9478)
- 2011(8563)
- 2010(8378)
- 2009(7760)
- 2008(7673)
- 2007(6452)
- 2006(5696)
- 2005(5262)
- 学科
- 济(43402)
- 经济(43368)
- 业(22009)
- 管理(21805)
- 方法(20695)
- 数学(19151)
- 数学方法(19056)
- 企(17580)
- 企业(17580)
- 中国(14485)
- 贸(10856)
- 贸易(10850)
- 易(10662)
- 学(9597)
- 财(9508)
- 农(9274)
- 制(8335)
- 业经(6958)
- 银(6735)
- 银行(6713)
- 关系(6681)
- 融(6561)
- 金融(6561)
- 行(6556)
- 体(6447)
- 出(6316)
- 结构(6197)
- 产业(6091)
- 地方(5988)
- 环境(5804)
- 机构
- 大学(134771)
- 学院(129890)
- 济(64892)
- 经济(64089)
- 研究(54317)
- 管理(46009)
- 中国(42110)
- 理学(40221)
- 理学院(39702)
- 管理学(39083)
- 管理学院(38858)
- 科学(32280)
- 京(28891)
- 所(28405)
- 财(27063)
- 研究所(26419)
- 农(23397)
- 经济学(22639)
- 财经(22443)
- 中心(22202)
- 经(20899)
- 经济学院(20442)
- 院(20114)
- 北京(18848)
- 业大(18728)
- 农业(18675)
- 江(17065)
- 财经大学(17047)
- 科学院(16589)
- 范(16229)
- 基金
- 项目(89730)
- 科学(71108)
- 基金(69083)
- 家(62854)
- 国家(62448)
- 研究(61370)
- 科学基金(51752)
- 社会(42426)
- 社会科(40424)
- 社会科学(40418)
- 基金项目(35554)
- 自然(33086)
- 自然科(32390)
- 自然科学(32374)
- 自然科学基金(31899)
- 省(30385)
- 资助(29815)
- 划(27869)
- 教育(27480)
- 部(22001)
- 重点(21187)
- 中国(20769)
- 编号(20765)
- 发(19720)
- 国家社会(19446)
- 教育部(18679)
- 创(18343)
- 科研(17857)
- 创新(17447)
- 成果(17168)
共检索到19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和细纹,其中宽带数0~1个,细纹数27~37个。最小AIC法拟合分析显示,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的生长与眼柄细纹数都呈显著的Logistic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眼柄中的宽带与其年龄相关,细纹可用来分析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而细纹的形成周期是否与个体差异、生长环境差异等相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舒畅 刘必林 蒋瑞 张鑫浩 迟宗豪 罗世鹏 童项璠
甲壳类的蜕壳生长机制使其能够记录生物学信息的钙化组织周期性消失。一直以来,甲壳类年龄和生长的研究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观察和分析了采集于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河道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眼柄微结构,并研究了其眼柄上的生长纹与体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眼柄切片的横截面和纵切面均可观察到其微结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等4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暗相间的生长纹,样本生长纹的数目范围为8~31个;生长纹间距由色素层与钙化层的交界处到钙化层与膜层的交界处呈现出由宽到窄的变化趋势。克氏原螯虾眼柄的生长纹数目与其体长、体质量的Logistic关系式分别为L=(96.66)/(1+e~(-0.25(t-2.54)))、W=(22.48)/(1+e~(-0.41(t-11.7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国强 董双林 王芳 穆迎春 董少帅 刘相义
采用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其生长的呼吸能消耗。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与增重的关系都可以用线性方程Re=r×G+k很好地描述,所有规格对虾的呼吸能(Re)与增重(G)和体重(W)的复合关系可用方程Re=r×G+b×Wc很好地拟合。不同大小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饲料时每增长1g湿重、1g干重、1g蛋白质、1kJ能量的呼吸能消耗相应范围分别为12.660~17.785kJ、21.600~31.292kJ、31.572~45.537kJ、1.089~1.453kJ。但中国明对虾摄食不同饵料后,单位体重增长的能耗在不同饵料投喂的对虾间存在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志峰 廖承义 刘晓云 范瑞青 姜明 高澜 徐怀恕
用电镜对中国对虾幼体复眼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 期复眼仅处于眼基细胞状态,至Z2 期,构成复眼的每个个眼的基本组成结构已具备,但各部分结构尚待进一步发育。个眼的小眼面至仔虾期以前均呈六角形状,但当仔虾体长达0.7~0 .8cm 时,小眼面基本成为方形。随着幼体发育,角膜厚度渐增;其下角膜生成细胞中的主要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逐渐减少;幼体阶段,晶状体外亦有角膜生成细胞延伸而成的鞘包围,晶状体束在Z3 期或Z2 末期才由晶状体细胞分泌而成,晶状体细胞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晶状体束则逐渐粗大;晶状体基部周围的虹膜色素细胞在仔虾期以前均未见色素颗粒产生;小网膜细胞内的色素颗粒随发育...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复眼 超微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明对虾 生长特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王重刚 宋振荣 邹文政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卵原细胞结构简单,代谢水平低,核孔稀少,通过核周池来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卵黄发生前晚期和卵黄发生初期的卵母细胞变化显著:核膜凹凸不平,核仁数量多,核孔密集,大量核仁外排物经核孔输送到卵质中;卵质中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代谢活性极强。卵黄发生旺盛期是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卵质边缘还呈辐射状排列了一圈椭圆形皮质棒,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卵黄发生晚期卵质中充满了粗大的卵黄粒和脂滴,胞器锐减。另外,探讨了卵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卵黄形成的关系以及皮质棒的来源与功能。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汝少国 李永祺 姜明 刘晓云
通过对0.10mg/L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中毒的肝胰脏细胞内质网严重水肿、扩张、囊泡化,片层结构水肿;线粒体内嵴局部瓦解;肝管微绒毛出现空缺区域及药物中毒的退化结构;脂滴电子密度不匀。2.中毒的肌肉细胞肌原纤维萎缩、间隔增大,肌浆网水肿、扩张,部分肌浆网膜破裂,线粒体内嵴膨胀,细胞质中出现中毒坏死巢。
关键词:
久效磷,中国对虾,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世瑞 栾生 孔杰
以1个人工授精获得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2家系为材料,对其中80尾中国明对虾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选择19个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对每一个体进行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家系遗传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微卫星位点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作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方差分析,考察各微卫星位点对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P>0.05);相关分析得到,19个微卫星位点中RS0683和FC019两个微卫星位点与体长、全长、体质量呈显著相关(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玉 罗坤 孔杰 张天时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2个近交家系为基础培育近交群体,近交系数为0.375;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选育的核心群体做对照群体。将实验对虾养殖60d,每隔20d测量体长与体质量。通过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耐盐力、耐温力和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能力6个指标来评价近交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和抗逆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近交群体和对照群体在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这3个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近交 生长 存活 抗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沛东 张倩 张秀梅 涂忠
在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未添加底质、水泥底、全沙底、沙泥底和砂砾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生长及行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精养模式下,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在各底质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精养模式中未添加底质处理组实验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低,沙泥底处理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高,分别达到100%和12.9%/d。两种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对中国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半精养模式沙泥底处理组实验虾的SGR最高,是未添加底质处理组的1.39倍;而精养模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石林 刘鹰 陈慕雁 周毅 张涛 杨红生
以不同比例的鲜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人工饲料配合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测定各种饵料配比对其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配合投喂1/4以上的赤子爱胜蚓(干重比)可显著提高中国明对虾幼虾的生长速率(P<0.05),但对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蚯蚓投喂量的增加,对虾肌肉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其中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门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促摄食氨基酸(蛋氨酸Met、赖氨酸Lys、甘氨酸Gly)的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投喂蚯蚓对对虾肌肉中促摄食氨基酸含...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何玉英 刘萍 李健 孔杰 王清印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永望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陈萍 戴芳钰 刘德月
以强壮藻钩虾(以下简称钩虾)作为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天然饵料,以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研究钩虾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对两种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体质量分别为(0.33±0.0204)g和(2.07±0.184)g,分别记为SF组和MF组]和日本囊对虾[体质量为(0.25±0.018 1)g,记为SM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钩虾,养殖35 d。结果显示:(1)与人工配合饲料相比钩虾可以提高MF组和SM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SM组对虾的成活率;(2)钩虾可以显著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细胞总数(P<0.05);(3)钩虾可以显著提高3组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及S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