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5)
2023(10921)
2022(9165)
2021(8804)
2020(7415)
2019(16997)
2018(16997)
2017(30505)
2016(16579)
2015(18499)
2014(18000)
2013(17758)
2012(16837)
2011(15492)
2010(15788)
2009(14749)
2008(14761)
2007(12948)
2006(11981)
2005(11013)
作者
(46482)
(38978)
(38725)
(37346)
(25180)
(18547)
(17600)
(14853)
(14801)
(14113)
(13629)
(13236)
(12861)
(12771)
(12554)
(12041)
(11593)
(11431)
(11274)
(11105)
(10247)
(9533)
(9305)
(9123)
(8926)
(8834)
(8726)
(8547)
(7854)
(7822)
学科
(64359)
经济(64266)
管理(47798)
(46266)
(39868)
企业(39868)
方法(25588)
中国(22633)
数学(21435)
数学方法(21182)
(17142)
技术(17024)
(16109)
贸易(16096)
(16030)
(15948)
(15791)
业经(15189)
(14758)
(13537)
金融(13533)
(13520)
银行(13490)
(13168)
技术管理(12423)
(12084)
理论(11278)
教育(10578)
(10185)
农业(10133)
机构
大学(238956)
学院(232950)
(104287)
经济(102483)
研究(89406)
管理(85622)
理学(72489)
理学院(71605)
管理学(70511)
中国(70191)
管理学院(70049)
(51934)
科学(51235)
(49141)
(45228)
研究所(40976)
中心(39063)
财经(37826)
(36657)
(36371)
(34622)
北京(33959)
经济学(33409)
(32537)
师范(32229)
(31853)
业大(30320)
经济学院(29737)
农业(28391)
财经大学(28197)
基金
项目(149980)
科学(120196)
基金(111327)
研究(111088)
(97924)
国家(97148)
科学基金(82738)
社会(72915)
社会科(69134)
社会科学(69123)
基金项目(57314)
(55264)
教育(52444)
自然(51825)
自然科(50756)
自然科学(50737)
自然科学基金(49943)
(48243)
资助(45097)
编号(41603)
(36625)
成果(36539)
(35170)
重点(34761)
创新(33419)
(32274)
国家社会(31417)
课题(31256)
教育部(30670)
中国(30210)
期刊
(119287)
经济(119287)
研究(80707)
中国(55661)
管理(37331)
(36988)
学报(36517)
科学(35216)
教育(33929)
(33199)
大学(28548)
(26324)
金融(26324)
学学(26160)
农业(21864)
经济研究(20080)
财经(19971)
技术(19908)
(17520)
(16938)
国际(16557)
业经(15935)
问题(15417)
世界(14635)
(13643)
科技(12716)
技术经济(11993)
(11475)
论坛(11475)
图书(10805)
共检索到379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萍  
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这个理论形态的创造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研究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确立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这是世界革命的维度;二是研究和吸收第二国际的唯物史观的思想成果,建构中国的革命史观,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维度;三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范式,这是中国史观变革的维度。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这三个维度的张力中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进而推进了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史学革命,为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华飞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一是满足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二是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三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来宣传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坚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统一;三是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相统一。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新成果,主要包括群众路线思想、中国革命道路思想、革命战争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符定梦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找到救国良方,在求知识于世界的过程中,对外国教育的经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积极的介绍与传播。从政治的角度看,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思想源泉,为改造中国教育积累了知识,更新了观念。而从比较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包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外国教育的介绍与传播客观上为比较教育的专业化准备了条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勤  
马克思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 ,而且将自己的经济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 ,唯物史观与经济史观既是方法论基础 ,又是基本内容。这不仅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而且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方法对经济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琼  
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造就一批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明  
在第二国际理论家那里,存在着两种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与否定:其一是以伯恩斯坦为代表,他公开地亮出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并明言自己的观点是与马克思相违背的,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不惜对马克思的理论大肆鞭挞;其二是以让·饶勒斯等人为代表,他在提出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时竭力曲解马克思的理论,努力把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说成是符合马克思的理论的,他把宣扬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与歪曲马克思的理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本文着重评述了后一种,即让·饶勒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与否定。另外,本文剖析了让·饶勒斯早期的两个理论观点,即力主把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结合起来,强调唯物史观并不妨碍对历史作唯心的解释,以及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经济全球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谈论的老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性,马克思在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作为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运用的世界市场运行规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也把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作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性、表现及发展趋势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涛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依据当时经济和政治条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现时的具体情况,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和文化都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下面仅就邓小平关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论述作点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民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对青年进行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应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从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志宏  陈丽瑶  王丽娟  
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重大课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新时代的深切召唤,是新思想的题中之义,是新矛盾的必然要求。经调查,当前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受多种价值观影响的新特点,他们学习的内容要凸显时代性,这对高等学校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培养广度上下功夫,要树立全员"大思政"意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夯实党团工作基础;要在培养深度上做文章,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要在培养效度上出实招,探索以建立理论社团,依托新媒体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为线索,在系统评述该理论的建模特点与主要结论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的对比辨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的基本原则与建模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数学方法,但是对其进行数学化建模的过程必须要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原则,即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及其运动来对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含工人与资本家两种行为主体,区分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并且纳入剥削关系与迂回生产特点的动态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建模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为线索,在系统评述该理论的建模特点与主要结论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的对比辨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的基本原则与建模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数学方法,但是对其进行数学化建模的过程必须要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原则,即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及其运动来对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含工人与资本家两种行为主体,区分生产资料与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王洪波  
改革教学方式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准确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疑问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开展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专题式教学"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和实践。沿着专题式教学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唯物史观"部分的"疑问探究式教学"实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进师生的交流、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勤  杨丽丽  
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阐述了落后民族国家如何增强自身生产力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并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相比,李斯特的理论存在很多局限,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李斯特的理论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有启发作用,并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李斯特经济理论也将为其提供理论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