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1)
2023(17251)
2022(14831)
2021(13701)
2020(11502)
2019(26340)
2018(25982)
2017(49584)
2016(26749)
2015(30463)
2014(30237)
2013(30329)
2012(28023)
2011(25871)
2010(25927)
2009(24023)
2008(23366)
2007(20307)
2006(18339)
2005(16328)
作者
(80094)
(66780)
(66298)
(63188)
(42749)
(31837)
(30050)
(26070)
(25360)
(23876)
(23018)
(22746)
(21571)
(21122)
(20613)
(20556)
(19752)
(19636)
(19292)
(18987)
(16755)
(16471)
(15977)
(15237)
(14940)
(14891)
(14664)
(14471)
(13520)
(13148)
学科
(126164)
经济(125986)
管理(74507)
(68343)
(53508)
企业(53508)
方法(51853)
数学(44635)
数学方法(44173)
中国(32688)
(30536)
(27460)
地方(26982)
业经(25606)
(24603)
(22117)
贸易(22104)
(21428)
环境(20717)
农业(20468)
(20367)
理论(18344)
(18295)
(17274)
银行(17222)
(17207)
金融(17205)
(16623)
(15874)
技术(15859)
机构
大学(399197)
学院(394103)
(166651)
经济(163233)
管理(152513)
研究(141235)
理学(131790)
理学院(130188)
管理学(127929)
管理学院(127206)
中国(104734)
科学(87464)
(86161)
(72510)
(71748)
研究所(65792)
(64352)
中心(61919)
财经(58699)
业大(58514)
(56866)
北京(55111)
(54085)
师范(53571)
(53443)
经济学(51516)
(50750)
农业(50382)
经济学院(46221)
(45780)
基金
项目(268820)
科学(211566)
基金(196670)
研究(194717)
(172591)
国家(171229)
科学基金(145806)
社会(125171)
社会科(118593)
社会科学(118559)
基金项目(104098)
(102340)
自然(93801)
自然科(91564)
自然科学(91539)
自然科学基金(89918)
教育(87936)
(86988)
资助(81537)
编号(76989)
成果(63235)
重点(60457)
(59735)
(58418)
(54763)
课题(53456)
国家社会(52368)
创新(51271)
教育部(51035)
科研(50946)
期刊
(186256)
经济(186256)
研究(118287)
中国(74940)
学报(64759)
科学(59921)
(58122)
管理(55683)
(51519)
大学(48585)
学学(45499)
农业(40786)
教育(39543)
技术(32873)
(32035)
金融(32035)
经济研究(30545)
财经(29074)
业经(27809)
(25106)
问题(24201)
图书(23593)
(21310)
(19979)
技术经济(19949)
世界(18652)
资源(18529)
科技(18339)
理论(18217)
(17922)
共检索到58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子璇   史达   马淑花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衡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厘清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并在方法层面对现有的静态测算模型进行动态化创新,定量测度2000—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科学度量其空间演化格局,并识别影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的改善,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3)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长期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效应稳步增强,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极核特征明显;4)旅游经济效益、支持服务、旅游经济规模和调节服务是制约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修新田   陈秋华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修新田   陈秋华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向阳   明庆忠   杨春宇   穆学青   胡金海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理论评价框架,综合采用熵权TOPSIS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障碍度模型,探究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化规律及分维度空间分布模式,并基于多空间尺度诊断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在时间上,2011—2020年旅游生态系统韧性呈现上升趋势,贵阳市、遵义市上升幅度明显,但各市(州)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差异程度逐渐变大。总体上,经济较发达地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在空间上,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异质性格局。(3)响应(R)是阻碍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主要维度;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占GDP比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是调节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主要因子。(4)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效能、遏制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缓解旅游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矛盾、提升旅游生态系统功能是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空间修复的主攻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吴清  周勇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中,HH集聚类型省份呈现显著的"沿海化"分布特征,LL集聚类型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内陆化"分布特征。(3)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园林绿地面积、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数量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是影响2004—2013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吴清  周勇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湘红  
基于熵值法建立协调评价体系,运用系统耦合模型定量测度张家界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复合系统要素预测并进行耦合态势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超前,而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步伐相对滞后,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较多,处于低水平耦合及低度协调发展状态,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当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强有力手段保障旅游、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晓静  刘霁晴  张恩泽  
创新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决定性力量。文章通过梳理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提出构建富有创新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浓度、高度、活跃度、治理度、响应度"五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京津冀城市群2个直辖市与11个地级市2018年相关数据,利用改进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计算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并且识别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创新活力指数看,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创新活力相对缺乏,北京创新活力处于绝对主导位置,天津副中心特征明显,石家庄表现出第三极发展趋势;从5个子维度看,差异系数均证明城市群内部存在显著的创新活力差异,创新响应度方面差异系数最高,津冀城市创新系统学习与反哺能力与北京相比差距最大;从创新生态系统障碍因子看,创新群落结构、创新平台价值和知识环境是京津冀城市群绝大部分城市创新活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具体城市有所差别。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于自身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飞  储毓婷  张平宇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我国15个典型旅游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但系统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武汉和济南由于经济敏感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表现为低脆弱性;厦门和广州因经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较低而处于高脆弱性等级。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客源市场集中度、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敏感性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影响各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虹  范清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管制放松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旅游产业在面临竞争环境巨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下,也日益呈现出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从系统自组织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天然具有融合其他产业的特性,但融合中存在的制度、企业及需求方面的障碍因素却制约了旅游产业融合效果的更好发挥。本文基于旅游产业融合视角,探讨了融合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并结合障碍融合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燕  徐建华  曾刚  吴玉鸣  
本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桂林市进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波动性较大;生态环境综合序参量在1990~2000年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1年后发展趋势有所下降。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发展的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旅游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超前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王文涛  
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抵抗性、恢复性、脆弱性和适应性四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并综合采用模糊物元法、核密度估计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了11个沿海省份2007—2016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时空演化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韧性水平早期提升较快,后期发展渐趋平稳,且呈现更加明显的集中化趋势。空间格局上,逐渐形成从山东至广东的高韧性区域,南北两侧省份的韧性水平偏低。具体到不同维度,上海、山东和广东的抵抗性水平较强,环渤海地区的恢复性水平较弱,珠三角地区的脆弱性水平普遍较强,但适应性能力较差。障碍因素方面,海洋生态响应和海洋经济活力是影响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