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5)
2023(10516)
2022(9060)
2021(8598)
2020(7408)
2019(17395)
2018(17044)
2017(32018)
2016(17576)
2015(20281)
2014(20431)
2013(20479)
2012(19491)
2011(17896)
2010(17727)
2009(16921)
2008(16941)
2007(15295)
2006(13388)
2005(12241)
作者
(52308)
(44143)
(43989)
(42250)
(27978)
(21187)
(19954)
(17168)
(16495)
(15495)
(15266)
(14819)
(14161)
(14015)
(13810)
(13616)
(13385)
(12953)
(12885)
(12678)
(10999)
(10867)
(10664)
(10121)
(9964)
(9954)
(9682)
(9626)
(8951)
(8869)
学科
(78920)
经济(78777)
管理(48128)
(43965)
方法(36888)
(34487)
企业(34487)
数学(31768)
数学方法(31512)
中国(22707)
(21515)
(18343)
(17250)
贸易(17240)
(16846)
(16568)
(15735)
环境(15441)
业经(15235)
地方(14390)
农业(13857)
(12160)
(11923)
银行(11899)
(11634)
(11459)
(11348)
金融(11345)
理论(10819)
(10557)
机构
大学(267301)
学院(264402)
(115254)
经济(113071)
管理(98874)
研究(95800)
理学(84825)
理学院(83729)
管理学(82399)
管理学院(81891)
中国(73442)
科学(58220)
(57403)
(52040)
(48976)
研究所(44692)
(44413)
中心(43189)
财经(41499)
(38583)
(37750)
业大(37387)
北京(36987)
经济学(36977)
(36907)
师范(36588)
农业(35083)
(33981)
经济学院(33390)
财经大学(30665)
基金
项目(173220)
科学(136493)
基金(128031)
研究(125260)
(112365)
国家(111479)
科学基金(94172)
社会(82068)
社会科(77726)
社会科学(77705)
基金项目(67893)
(64721)
自然(59522)
自然科(58062)
自然科学(58037)
自然科学基金(57057)
教育(56395)
(55860)
资助(53325)
编号(48690)
成果(40234)
(39745)
重点(39619)
(38082)
国家社会(35045)
(34919)
课题(34012)
教育部(33914)
科研(33613)
中国(33199)
期刊
(127330)
经济(127330)
研究(77349)
中国(51446)
学报(41675)
(40393)
科学(39866)
(39531)
管理(33597)
大学(31057)
学学(29229)
农业(27449)
教育(23371)
(22716)
金融(22716)
财经(21026)
经济研究(20549)
技术(20061)
业经(19185)
(18185)
问题(17643)
(16045)
(15743)
国际(14254)
世界(13824)
资源(13819)
技术经济(13083)
统计(12649)
(12588)
理论(11491)
共检索到39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奥勇   吴京盛   汪雅   张亦恒   李雪娇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科学评估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旅游、经济、生态、社会四个系统界定了TECC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TECC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中国TECC呈上升趋势,四个系统协同演进,但各系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2011—2021年中国TECC总体差异有所上升,区域间差异缩小而区域内部总差异在扩大,差异主要来自于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3)2011—2021年中国TECC障碍度总体上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高障碍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相关企业、就业人数、医疗水平和城市交通五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奥勇   吴京盛   汪雅   张亦恒   李雪娇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科学评估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旅游、经济、生态、社会四个系统界定了TECC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TECC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中国TECC呈上升趋势,四个系统协同演进,但各系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2011—2021年中国TECC总体差异有所上升,区域间差异缩小而区域内部总差异在扩大,差异主要来自于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3)2011—2021年中国TECC障碍度总体上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高障碍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相关企业、就业人数、医疗水平和城市交通五方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林泉  文正祥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分析、研究 ,不但是对一旅游地进行开发、规划的有效工具 ,也不仅是被动地控制游客流量 ,不使其超过承载力的某一阀值 ,更重要的是 ,通过它可以指导我们主动地对旅游地进行合理管理 ,更好地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这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的现实意义。基于此 ,本文运用模糊线性规划测度模型来分析云南丽江云杉坪景区的合理环境承载力及合理的资源配置 ,以期为旅游规划和景区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果  
文章以山西省为研究区,选取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其指标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测算山西省2000~2017年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GIS软件汇编山西省2000年、2005年、2011年及2017年的空间差异图。研究发现:从时间来看,2000~2017年山西省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值以年均增速为14.72%的速断呈不断上升态势发展;从空间来看,2000年山西省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均相对较低,但南部总体水平高于北部地区,2005年山西省东部地区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西部地区,2011年晋中、晋城及运城的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高,2017年空间形态呈现东南部生态资源承载力水平高于西北部地区。通过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接待游客设施及建立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景点等方式能提高山西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莹莹  王娟  
从人地协调关系的视角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机理,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用多指标加权评价模型,分别测度2001-2012年间沿海地区及各省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计量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双方的均衡性、长期性与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2001-2012年间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彼此存在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与降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莹莹  王娟  
从人地协调关系的视角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机理,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用多指标加权评价模型,分别测度2001-2012年间沿海地区及各省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计量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双方的均衡性、长期性与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2001-2012年间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彼此存在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与降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秀平  翁钢民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升目的地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具等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指出:(1)针对旅游相关主体偏好的区间性特征、界定基于多主体需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体系,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供给指标与主体对旅游环境的需求要素角度构建指标体系;(2)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动态匹配机理、测度模型,模拟特定主体的行动轨迹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波动轨迹;(3)结合时代特征,关注典型区域,并展开应用研究;(4)对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进行优化,分析可持续承载"潜力"转化为可持续承载"实力"的系统性管理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泰城  肖鹤亮  
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和理论发展过程,对目前国内用于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文章分别对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应用的相关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科学有效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推动我国城市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区域旅游发展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在海岛旅游研究背景基础上,总结出海岛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六大特点:空间完整性、进入条件具有可游性、季节性、产品多样性、综合性、神秘性。归纳了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相关概念。通过分析环境承载力在旅游研究中的方法应用,试图构建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成立专家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评价指标集;扩大专家组范围进行封闭式调查,对指标进行筛选,辅以专家座谈,确定29个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基瑜  于静  袁浩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UTECC)研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UTECC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由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城市旅游资源承载力、城市旅游经济承载力、城市旅游社会承载力、城市旅游心理承载力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科学的界定和使用UTECC指标体系,可以使城市旅游发展更加合理,充分利用城市旅游承载量资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天  甘碧群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个单位。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秀平  翁钢民  
本文通过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秦皇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