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55)
2023(19225)
2022(16403)
2021(15321)
2020(12852)
2019(29600)
2018(29176)
2017(55324)
2016(30226)
2015(34072)
2014(33829)
2013(33504)
2012(30996)
2011(28296)
2010(28478)
2009(25913)
2008(25239)
2007(22091)
2006(19624)
2005(17480)
作者
(90756)
(75596)
(75253)
(71376)
(48117)
(36285)
(33969)
(29649)
(28865)
(26978)
(25792)
(25768)
(24276)
(24045)
(23377)
(23186)
(22509)
(22466)
(21696)
(21653)
(19078)
(18783)
(18423)
(17201)
(17018)
(16754)
(16732)
(16588)
(15185)
(14939)
学科
(126838)
经济(126716)
管理(79718)
(77580)
(61364)
企业(61364)
方法(55651)
数学(48447)
数学方法(47711)
中国(37028)
(34950)
地方(28886)
(28649)
业经(27755)
(27430)
(24653)
贸易(24635)
(23916)
农业(23716)
(21784)
理论(20036)
环境(19726)
(19645)
银行(19565)
技术(18993)
(18975)
(18874)
(18730)
金融(18728)
(17045)
机构
大学(432082)
学院(431001)
(172667)
经济(169110)
管理(164636)
研究(154723)
理学(142359)
理学院(140636)
管理学(137821)
管理学院(137060)
中国(116122)
科学(99522)
(94325)
(80111)
(80037)
(75843)
研究所(73573)
业大(69274)
中心(68891)
(63313)
农业(63059)
财经(60679)
北京(60382)
(58777)
师范(58067)
(56011)
(55318)
经济学(51811)
(51030)
师范大学(47069)
基金
项目(296635)
科学(231844)
基金(214590)
研究(209680)
(191090)
国家(189546)
科学基金(160384)
社会(131412)
社会科(124555)
社会科学(124521)
(115301)
基金项目(113325)
自然(106686)
自然科(104238)
自然科学(104210)
自然科学基金(102304)
(98595)
教育(96304)
资助(89816)
编号(83673)
重点(67590)
成果(67263)
(66326)
(64551)
(61027)
课题(58952)
科研(57313)
创新(57067)
计划(55609)
教育部(54361)
期刊
(188990)
经济(188990)
研究(126399)
中国(86321)
学报(76294)
(72666)
科学(69118)
管理(60038)
大学(56530)
(54156)
学学(53400)
农业(50272)
教育(48733)
(37283)
金融(37283)
技术(36471)
业经(31548)
经济研究(31443)
财经(28809)
(27103)
(24788)
问题(24556)
图书(21900)
科技(21863)
(20896)
技术经济(20621)
资源(20580)
业大(19949)
统计(19926)
(19754)
共检索到639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郑向敏  
文章采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和位序规模理论,从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两方面对2003-2011年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呈波浪型变化,但相对差异较小,彼此竞争激烈。17个旅游强县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旅游强县的总收入规模位序变化呈现稳定、波动、跨跃三种发展类型。研究得出: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位序分布是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淑新  何元庆  王学定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研究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谢爱华  张彤  张小花  钟诚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游用地研究发展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旅游用地研究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2文献质量在不断提高、3发表研究文献的刊物数量逐年增多、4高等院校始终是研究主力军,说明旅游用地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学术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劲松  
本文使用一种新颖的理论范式——扎根理论,研究了制约中国民众购买旅游保险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基于一次社会调查,通过创建开放性译码与主轴译码,最后得出选择性译码,进而构建了制约中国旅游保险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鹏  冯娟  谢双玉  方叶林  乔花芳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0年-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G指数、锡尔系数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格局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中国大陆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均有所提高,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内部,但区域差异已波动缩小;旅游业综合效率受旅游产业地位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纯技术效率受到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最大,规模效率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驱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胡明明   叶钰玲  
通过采集、统计和可视化中国旅游业专利数据,围绕时间趋势、申请主体、空间分布、技术结构及主要技术进展对旅游业相关专利的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个人和学校是旅游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但缺乏合作性专利;未来旅游发明专利以学校和企业为主导;(2)东、中、西部的专利产出有较显著的梯度特征;(3)旅游业相关专利较注重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旅游设施与设备、旅游产品上;(4)旅游业技术创新领域在通信技术影响下向旅游教育、旅游数智化等方面变迁,学校和企业成为旅游数智化的主要助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业相关专利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旅游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利用广义熵指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中国不同省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种不均衡性主要来自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地区内部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不断下降;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分别呈现出递减与递增的变化规律;旅游购物、娱乐、通讯金融服务等收入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的影响十分大,且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传统的旅游住宿、景点门票与游览、交通收入的影响正好相反。文章为不同省份旅游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朝武  张俊  
文章以2006—2010年我国发生的旅游突发事件案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伤亡人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趋势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旅游突发事件伤亡规模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从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和设施因素等结构维度,对旅游突发事件伤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信息解构,并利用OLS模型和GWR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突发事件伤亡规模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由东向西、自北向南皆呈倒U形分布,且东西向差异幅度略大于南北向。此外,Moran指数为0.1626,说明我国旅游突发事件伤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当前,江西苏区旅游呈现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态势,但也存在各地发展不均衡、旅游规模差距较大等问题,旅游规模排名前位的主要有井冈山、新余、吉安(县)、安源,其他县市大都保持接近状态,竞争较为激烈。江西苏区旅游在旅游产品、区位条件、城市经济、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地旅游规模发展存在差异。对于井冈山、吉安县等旅游发展处于高位的县市,应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多类型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产品转型升级,以增加客源和提高旅游人均消费。对于赣州、抚州等处于低位的县市,应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引入和稳定客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丹竹  
随着城乡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旅游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农村旅游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体现了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也说明农村旅游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农村旅游的平稳持续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把握农村旅游发展格局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厘清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才能给出符合中国农村旅游发展规律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震  
农村旅游业因其卓越的就业与经济推动能力,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推手,成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府战略性安排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农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农村旅游发展不断演变,在模式创新、空间布局等各方面均呈现了新特点,这与农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当代农村旅游发展特点,把握好农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