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2)
2023(8451)
2022(7031)
2021(6886)
2020(5516)
2019(12297)
2018(11577)
2017(21485)
2016(11661)
2015(13302)
2014(12631)
2013(12238)
2012(11697)
2011(10904)
2010(10976)
2009(10090)
2008(10117)
2007(8760)
2006(8023)
2005(7344)
作者
(32437)
(27353)
(27297)
(25961)
(17565)
(13102)
(12171)
(10490)
(10347)
(9643)
(9623)
(9546)
(9009)
(8918)
(8804)
(8344)
(8034)
(7965)
(7921)
(7572)
(6923)
(6650)
(6608)
(6362)
(6230)
(6127)
(6051)
(5748)
(5562)
(5471)
学科
(50159)
经济(50095)
管理(28939)
(25738)
方法(21391)
(19407)
企业(19407)
数学(17751)
数学方法(17613)
中国(17138)
(14529)
(11214)
(11203)
贸易(11195)
(10996)
业经(10437)
(10211)
(9795)
农业(9468)
地方(8169)
环境(8060)
(7955)
金融(7953)
(7805)
银行(7790)
(7634)
(7556)
理论(7283)
(7269)
关系(7117)
机构
大学(174020)
学院(170144)
(76393)
经济(75266)
研究(67930)
管理(61185)
理学(52461)
理学院(51757)
中国(51332)
管理学(50928)
管理学院(50585)
科学(38977)
(37677)
(35377)
(33509)
研究所(30799)
中心(28982)
财经(28423)
(26297)
(26244)
(25896)
经济学(25781)
师范(25691)
北京(24615)
(24228)
(23580)
经济学院(23221)
财经大学(21519)
师范大学(21431)
业大(21205)
基金
项目(114963)
科学(92175)
基金(87428)
研究(85298)
(78272)
国家(77286)
科学基金(64576)
社会(58513)
社会科(55466)
社会科学(55450)
基金项目(45192)
(39934)
自然(38808)
教育(38504)
自然科(37896)
自然科学(37880)
自然科学基金(37288)
资助(36004)
(35547)
编号(31202)
(27615)
成果(27079)
重点(26731)
国家社会(26429)
中国(25544)
(25544)
教育部(23953)
(23113)
课题(22697)
人文(22387)
期刊
(84963)
经济(84963)
研究(54059)
中国(33612)
科学(27951)
学报(27521)
(25354)
(25207)
管理(22306)
大学(21421)
学学(20169)
农业(18195)
教育(17610)
财经(14817)
经济研究(14386)
(14259)
金融(14259)
(12962)
世界(12208)
(11648)
问题(11551)
业经(11163)
技术(10921)
国际(10785)
(10472)
(9141)
(8645)
资源(8387)
社会(7995)
技术经济(7104)
共检索到257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朝武  张江驰  
旅游安全行政治理是我国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其行动逻辑及治理成效尚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旅游安全行政治理的行动框架和互动逻辑进行了识别,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旅游安全行政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搜集到650份有效调查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国家治理行动与地方治理行动的成效机制具有类别差异和路径差异。其中,国家治理行动对个体工作投入和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地区旅游安全事故的减缓作用存在治理漏损。地方治理行动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对地区旅游安全事故水平具有减缓作用。宏观愿景导向下的综合治理有助于直接降低旅游安全事故水平,工作激励、平台建设等地方治理行动则通过个体工作投入和组织绩效的完全中介效应来影响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水平。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认识安全治理中国家治理行动与地方治理行动中的互动逻辑和协同效应,为优化我国行业性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梦华  易顺  
中国旅游业近40年的大发展,见证了旅游体制改革深化。近期各地"旅游局"更改为"旅游委"的进程,也引发旅游学界有关政府角色的热议。文章以"治理"为框架,从政治、政体、政策三个维度来分析旅游治理,并从经济建设型、守夜人型、企业管理型、社团组织型、多元政体型、社会崇拜型六个范式分析旅游管理体制,从而为旅游政策的制定及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选择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历史上的重大旅游政策、政府角色变迁和中国旅游治理范式演变,发现中国的旅游管理体制从旅游行政管理演化到旅游大众治理,同时又有回归到以政府为主导的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梦华  易顺  
中国旅游业近40年的大发展,见证了旅游体制改革深化。近期各地"旅游局"更改为"旅游委"的进程,也引发旅游学界有关政府角色的热议。文章以"治理"为框架,从政治、政体、政策三个维度来分析旅游治理,并从经济建设型、守夜人型、企业管理型、社团组织型、多元政体型、社会崇拜型六个范式分析旅游管理体制,从而为旅游政策的制定及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选择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历史上的重大旅游政策、政府角色变迁和中国旅游治理范式演变,发现中国的旅游管理体制从旅游行政管理演化到旅游大众治理,同时又有回归到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管理的迹象,各地政府开始积极规划新机构并加强旅游市场协调能力。文章旨在呼吁各旅游部门在转型期重新思考政府角色、进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梦华  易顺  
中国旅游业近40年的大发展,见证了旅游体制改革深化。近期各地"旅游局"更改为"旅游委"的进程,也引发旅游学界有关政府角色的热议。文章以"治理"为框架,从政治、政体、政策三个维度来分析旅游治理,并从经济建设型、守夜人型、企业管理型、社团组织型、多元政体型、社会崇拜型六个范式分析旅游管理体制,从而为旅游政策的制定及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选择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历史上的重大旅游政策、政府角色变迁和中国旅游治理范式演变,发现中国的旅游管理体制从旅游行政管理演化到旅游大众治理,同时又有回归到以政府为主导的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维民  倪沙  
"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观点不同。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适应于经济基础;正确处理上层建筑治理与生产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其本质要求;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匹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杜兰晓  丁国浩  高长江  
红色旅游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进行的一种旅游体验和实践活动,它一般通过红色景观凝视,体验红色文化,感受特定的政治文化情感,是培养和扩展公众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基于特定的政治文化而产生,具有强烈的政治文化属性,与公众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文化逻辑联系,这种文化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红色旅游与国家认同之间的文化实践逻辑、文化体验逻辑和文化经验逻辑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志明  李春生  
社会事实的清晰化是相关事实信息的函数,也是影响国家治理的关键变量。土地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治理清晰化的基本对象,是治理画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土地信息管理为分析对象,阐释了土地信息管理的清晰化维度及其政治逻辑。土地信息管理作为重要的国家治理技术,具体包括土地测绘、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和标准设定等技术,推动了土地规范属性、自然属性、管理属性和使用属性的清晰化。国家通过国家认证、标准化、资源配置和知识生产等介入和干预社会,不断拓展和延伸国家的基础性权力。土地信息管理说到底就是国家对土地进行信息化操作,展示了国家干预、介入和支配土地资源的过程,生动呈现了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斯佳  
国家治理绝不是抽象化的存在,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需借助于更加具象化的事例与话语方式。地方债内嵌于央地关系,对地方债治理的研究有利于在更加具象化的时空境遇中感知央地互动和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地方债扩张与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表现出的发债锦标赛、隐性同群效应、分锅自保等行为逻辑反映了央地博弈的结果,涉及国家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模式、治理过程、治理目标等多个方面问题,为此本文从地方债治理角度探讨国家治理,以对完善和创新国家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理顺央地关系、释放稳定和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有所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中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工业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9.4%的"中国奇迹"。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博伟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特色小镇的加快推进,旅游小镇成为投资的新"风口",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旅游小镇的热潮有其必然的逻辑,但是在旅游小镇的发展中泥沙俱下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对旅游小镇既要有信心,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冷静,防止一哄而上,大起大落。一、旅游小镇发展的逻辑1.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旅游小镇的发展首先需要放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中进行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但在如何提高城镇化率上,一直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小城镇不能产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王思雅  
旅游发展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学界尚缺乏对其理论内涵及实现机制的整体性探讨。文章从共同体理论视角出发,厘清中国城乡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现实问题并参照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社区变迁模型,建构了“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城乡共同体分析框架。进一步,文章以桂林阳朔县作为案例,剖析旅游发展统合城乡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即主体吸附、反向嵌入和情境修饰,以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来自旅游领域的逻辑思路和现实参考。一方面,文章补充了现有城乡融合研究对社会结构层面的忽视;另一方面,文章与经典的共同体研究进行对话,认为地域仍是城乡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文化意义的亲和性是旅游发展统合城乡共同体的突出特征且具有情境限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学的逻辑基点,旅游学要想建立起独立的研究体系和知识体系,需要首先发展出旅游活动的本质体系。根据辩证法和现象学的思想,将旅游抽象为一种移动、一种体验和一种位势。任何学科都不是铁板一块,它们均是由学派、学系、学须等分形结构构成,旅游学也不例外。目前,旅游学已经展现出多个学派、学系和学须的端倪,自我认同的旅游学人要尽可能趋同求同,主动寻求入列就位,以本质理论为指导,竭力促进旅游学的发展壮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巧生  周娜  成金华  
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关键矿产资源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资源安全治理的焦点.直面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调整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的判断,中国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在梳理已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家资源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出发,以锂资源为例剖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表征,并从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三个维度解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治理逻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洪昌  舒伯阳  
大数据的发展为旅游治理转型提供新的出路。旅游大数据发展面临着行业间壁垒与信息孤岛、部门间壁垒与数据政绩、政企间壁垒与权力寻租、企业间壁垒与利益分割、主客间壁垒与数字鸿沟等困境。借鉴贵州省大数据治理的实践探索经验,提出行业监管手段创新和社会化治理转型,为其他地区旅游业乱象的防治以及其他行业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