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5)
2023(6790)
2022(5692)
2021(5656)
2020(4481)
2019(10170)
2018(9641)
2017(18053)
2016(9417)
2015(10701)
2014(10431)
2013(10503)
2012(9827)
2011(9378)
2010(9032)
2009(8537)
2008(8239)
2007(7046)
2006(6442)
2005(6036)
作者
(26906)
(22754)
(22541)
(21620)
(14393)
(10857)
(10159)
(8773)
(8661)
(7894)
(7705)
(7646)
(7425)
(7294)
(7098)
(7048)
(6815)
(6803)
(6519)
(6381)
(5925)
(5472)
(5223)
(5164)
(5150)
(5085)
(4828)
(4724)
(4568)
(4534)
学科
(49812)
经济(49781)
管理(20302)
方法(19824)
(17053)
数学(16783)
数学方法(16686)
中国(15183)
(12213)
企业(12213)
(11814)
地方(11345)
(10983)
贸易(10977)
(10744)
(10359)
业经(8776)
环境(7336)
农业(7238)
地方经济(7087)
理论(6821)
(6795)
关系(6765)
(6737)
(6555)
(6414)
金融(6412)
(6170)
银行(6161)
(6133)
机构
大学(146560)
学院(142763)
(66323)
经济(65358)
研究(56298)
管理(52395)
理学(44823)
理学院(44173)
管理学(43576)
管理学院(43271)
中国(42498)
科学(33373)
(31995)
(27607)
(26774)
研究所(25574)
中心(23960)
(23044)
师范(22889)
经济学(22630)
财经(22375)
北京(20985)
(20688)
经济学院(20249)
(20006)
师范大学(19195)
(18926)
(18632)
科学院(17634)
财经大学(16878)
基金
项目(96684)
科学(78507)
基金(74141)
研究(71054)
(65169)
国家(64759)
科学基金(55322)
社会(49393)
社会科(46977)
社会科学(46971)
基金项目(38774)
(33821)
自然(33615)
自然科(32829)
自然科学(32819)
自然科学基金(32266)
教育(31691)
资助(30780)
(29771)
编号(26405)
(22746)
(22539)
国家社会(22447)
重点(22198)
中国(21706)
成果(21702)
教育部(19739)
(19477)
人文(18855)
发展(18618)
期刊
(71571)
经济(71571)
研究(44086)
中国(26383)
科学(21621)
学报(21107)
管理(17772)
(17065)
(16607)
大学(15814)
学学(14382)
教育(14249)
经济研究(12758)
农业(12383)
财经(11338)
(10554)
金融(10554)
(10019)
(10000)
技术(9683)
业经(9681)
问题(9657)
世界(9312)
图书(8948)
国际(8878)
资源(8251)
(7451)
(7411)
(6607)
旅游(6607)
共检索到21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代希  吴必虎  
随着旅游学术研究日益繁荣,旅游学术共同体不断壮大。文章以中国知网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和CSCD数据库作为数据检索源,通过25个旅游相关字段检索了1979—2021年我国学者发表的旅游类文章40 245篇,采用文献计量统计、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图谱等多种方法,从合著网络、学缘关系、学术流派3个维度全面认识和评估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发展概况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核心学者群多达649位成员,马耀峰、陆林、孙根年等学者的科研成果数量多,保继刚、吴必虎、马耀峰、黄震方等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大;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形成核心领导型、领域驱动型、培养带动型、学科交叉型等4种网络发展模式。(2)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是我国旅游学术人才培育的主力单位,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分别是旅游学术人才输出或输入的重要阵地;旅游学术领域目前存在同源驱动型、定向流动型、地缘临近型等3种学缘关系,对旅游学术机构的成果产出有重要影响。(3)在理论范式指导下,旅游学术领域主要有三大传统流派,分别是以陈传康、保继刚、吴必虎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流派,以谢彦君、樊友猛、龙江智等为代表的旅游体验流派,以张广瑞、张凌云、邹统钎等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流派。该研究为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评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分析框架,并对旅游学科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人才培养、学科理论建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张斌  陈岩英  黄晓波  黄倩  张凌云  
随着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代际更替,中国(包括港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该研究采用53个关键字段从SSCI国际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析出2001—2021年中国机构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并由3个独立小组,背对背遴选甄别相应论文。经筛选剔除后,共获得刊载在566种期刊上的旅游类论文7624篇,涉及8528位作者和1188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中国学者和机构在SSCI上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年度数量分布、来源期刊、论文作者和机构进行了多项指标(分值、频次、h指数、g指数)评价。研究表明:(1)从2008年开始,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超过100篇并逐年递增,2020年首次超过1000篇,2021年达到1635篇,年均增长率高达30.11%。(2)Tourism Management是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的h指数和g指数均为最高,国际影响力排名Top10的期刊均属于“Hospitality,Leisure,Sport&Tourism”类;(3)虽然目前一些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旅游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国际影响力占明显优势,但是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强,中国台湾则逐渐降低;(4)中国香港旅游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较高,中国大陆(内地)和中国澳门旅游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正快速提升;(5)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研究较具国际影响力的机构主要有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陆林   花玉莲   陈劼绮  
中国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中国旅游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新时代旅游研究亟待探索具有本土化、时代化和谱系化的旅游学知识体系。中国旅游发展的地域实践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征,蕴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理性,为中国旅游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富矿”。因此,文章基于地域类型的研究视角,立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基础,遵循知识管理和学科体系建设的价值原则,系统逻辑、时空逻辑和尺度逻辑的认识论原则以及类型学的方法论原则,构建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域类型旅游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自然保护地旅游和遗产地旅游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三大主体”和“一个特殊”的中国旅游学知识体系。在更为鲜活的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中,地域类型旅游呈现出尺度嵌套、尺度重组和尺度跃迁的融合发展现象,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是地域类型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山脉、河流、国家文化公园、高铁等线性介质深刻影响了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发展方向。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旅游学的重要途径,为推动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化、旅游业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苗红  耿一睿  
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13—2017年收录的论文进行研究者科研合作的归纳分析发现,2013—2017年旅游研究的科研合作紧密度较小,全球范围整体合作较为松散,但地区内部合作较为紧密,合作关系存在明显的个人、机构和地缘指向特征,合作关系表现出"强强合作"的特征,并且合作机构以高校为主,其中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发文量相对也较高。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其中美国的发文量虽高,但研究者人数较少,成果基本集中在部分高产研究者身上,中国地区的研究在近5年呈现活跃的态势,对近5年的旅游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后的研究者不仅要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还应注重学科之间的合作,跨地域、跨学科增加研究驱动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方方  王辉  徐红罡  
女性旅游学者逐渐崭露头角,但与男性学者在学术产出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然而该方面研究缺乏关注。文章利用混合研究方法,选取2000—2016年《旅游学刊》载文作为样本,对学术成果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女性旅游学者即将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主要群体;女性旅游学者的发文数量比例低于男性学者;目前定量方法已成为中国旅游研究中的主流,擅长定性研究的女性学者在实证主义范式下较难发挥自己的优势;女性旅游学者和男性旅游学者关注的话题差异较大,前者倾向于关注旅游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后者倾向于关注旅游发展实践中的问题。旅游学科发展、就业性别歧视、学业认真程度、旅游教育的性别结构、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研究实践对性别差异的影响不容忽视。总体来说,男性在中国的旅游研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女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快速增长到了稳定发展的阶段,但在学术界仍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宋治清  邓利华  
本文对中国最早创刊的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刊》自1986年创刊至1999年共14年发表的全部计1435篇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讨论 ,研究论文的内容类属及专业和地域背景。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现状、特点 ,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尹书华,戴光全,李静.节事参与者的空间秩序感知与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国际灯光节为例郭云娇,梁睿昕,罗秋菊.媒介叙事建构港珠澳大桥为红色旅游时空场域的过程及效果研究——基于叙事与"记忆之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文章采用主客体关系范式,对40多年来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价值演变予以梳理,旨在为旅游学进一步繁荣提供一个反思性框架。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从入境市场“一元”向入境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三元”的连续发育,中国的旅游研究发生了3个面相上的转换,即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市场再到生活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转移,从概念移植到理论引进再到本土化创新的学科技术拓展,从行业指向到学科内部指向再到社会指向的学科传播转向。面相转换隐含从“社会合法性”到“知识合法性”的逻辑进路,体现着旅游学科的自主性诉求,同时引起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分化。与自主化相伴而来的内卷化和碎片化,滋生唯智主义偏见和学究谬误,加剧了旅游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有碍于旅游学的健康发展。为了创建一个有生命力的旅游学术共同体,借鉴布洛维的社会学类型分析框架,文章提出将旅游学区分为专业旅游学、政策旅游学、批判旅游学和公共旅游学4种有机联系的研究形态,其中,专业旅游学是一切旅游学的基础,其强盛需要其他旅游学的支撑,而发育批判旅游学是实现旅游学术共同体价值弥合的必由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张丹  张燕雪  周晓莹  汪才静  
文章通过对2001—2017年间中国作者在旅游类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检索和统计研究,分析发现:(1)近两年来,中国大陆机构作者在旅游类SSCI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幅明显,逐渐超过中国台湾、港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2)大陆学术机构的贡献度及论文被引频次逐渐提升,但与港澳及台湾地区相比仍较低;(3)通过对不同时期论文的关键词分析提取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现,中国作者的旅游研究总体由旅游需求、旅游营销等宏观领域转向旅游者行为意愿、满意度、地方依恋等旅游者行为领域,且对在线评论、社交媒体等在线旅游者行为的关注度逐渐提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鲁  党宁  宋志伟  郑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旅游与旅游研究"为主题,讨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我国旅游产业实践的焦点问题,以期促成具有引领性的中国旅游研究成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旅游产业与旅游学科发展之路,凝聚旅游学人之力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