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5)
2023(17021)
2022(14692)
2021(14021)
2020(11612)
2019(27060)
2018(26484)
2017(50554)
2016(27059)
2015(30337)
2014(30190)
2013(29750)
2012(27238)
2011(24398)
2010(23865)
2009(21847)
2008(21120)
2007(17621)
2006(15158)
2005(13134)
作者
(75666)
(63319)
(62522)
(59817)
(40110)
(30351)
(28523)
(24716)
(23875)
(22234)
(21502)
(21380)
(19921)
(19871)
(19568)
(19328)
(18701)
(18670)
(18027)
(18006)
(15408)
(15398)
(15094)
(14364)
(14114)
(14041)
(13813)
(13670)
(12678)
(12450)
学科
(110539)
经济(110423)
管理(74272)
(71257)
(57970)
企业(57970)
方法(53583)
数学(46903)
数学方法(46326)
中国(30429)
(28653)
(27563)
(23442)
业经(23064)
(21295)
贸易(21286)
(20772)
地方(20513)
农业(19499)
(18284)
(17396)
财务(17325)
财务管理(17295)
理论(17270)
环境(16608)
(16459)
企业财务(16441)
技术(16426)
(15988)
银行(15944)
机构
大学(378392)
学院(375604)
(156126)
经济(153235)
管理(149625)
理学(130790)
理学院(129326)
研究(129189)
管理学(127010)
管理学院(126327)
中国(96521)
(80007)
科学(79423)
(69341)
(63503)
(59673)
研究所(58505)
中心(58383)
财经(56708)
业大(55592)
(52090)
(50880)
北京(50520)
(49716)
师范(49219)
经济学(48088)
(47405)
农业(46862)
经济学院(43462)
财经大学(42789)
基金
项目(265990)
科学(210508)
基金(196646)
研究(191668)
(172441)
国家(171109)
科学基金(147357)
社会(122970)
社会科(116694)
社会科学(116667)
基金项目(104272)
(100641)
自然(96732)
自然科(94543)
自然科学(94519)
自然科学基金(92853)
教育(87620)
(85955)
资助(81661)
编号(75876)
成果(60055)
(59549)
重点(59421)
(56366)
(55016)
国家社会(51769)
课题(51550)
科研(51482)
创新(51454)
教育部(51260)
期刊
(159792)
经济(159792)
研究(108751)
中国(66216)
学报(60627)
科学(56716)
管理(53218)
(52890)
(52033)
大学(46397)
学学(43752)
教育(37564)
农业(37502)
技术(31598)
(29187)
金融(29187)
财经(27288)
经济研究(27246)
业经(24915)
(23542)
问题(20865)
(20188)
图书(18222)
(17914)
技术经济(17539)
科技(17532)
理论(17514)
(17293)
资源(17115)
世界(16536)
共检索到536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鹏  郑垂勇  丘萍  
旅游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为相对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贡献力量,国务院、旅游局等曾先后提出要"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这种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思路有一定理论基础: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落后地区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追赶发达地区,最后达到收敛的均衡状态;但是从空间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会出现两极分化而不是收敛的结果。为检验我国旅游增长是哪一种结果,以我国1990~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使用β无条件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了我国入境旅游收敛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入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张瑜璇  
基于Narayan在2006年提出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收敛假说,首次对中国的收敛性进行检验。文章选取中国2006年至2015年来自16个主要客源国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在考虑含有结构变动的情形下,进行面板和单变量单位根检验来分析中国客源市场总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收敛情况;接着,进一步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验证单位根检验结果;最后,分别按地理和经济因素划分俱乐部,检验俱乐部内部的收敛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既不满足总体收敛,也不满足俱乐部收敛,表明我国的入境客源市场多样性较差,且存在一部分主要客源市场的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而市场营销方面,中国的客源市场不适合无差异营销和俱乐部营销。这一研究结果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产业数字化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测算2011—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收敛模型等方法刻画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动态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呈递增趋势,区际差距不断缩小,局部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延伸方向波动性较强;相邻省份间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作用显著,且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σ、β收敛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振民  赖启福  黄秀娟  朱佳佳  林萍萍  
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3~2014年森林公园的面板数据,以传统的经济带为研究的宏观单元空间,运用DEA效率测算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进行了测算;成功地借助多种收敛检验模型对不同地理空间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差异水平以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V"谷状,并且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均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波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改善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效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对全国旅游效率的改善贡献较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徐飞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地区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收敛性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徐飞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地区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收敛性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扭转旅游业CO_2排放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国柱  王成勇  
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四川省2002年—2017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四大区域中川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最小,川中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较大,川南-川东地区以及川南-川中地区旅游经济区域间差距较小,而川东-川西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旅游经济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呈现σ收敛,川南地区、川中地区和川西地区σ收敛,川东地区则存在σ发散;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显著的条件β收敛,但川西地区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生延超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本文基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戈冬梅  姜磊  
基于全国30个省域1996~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GMM)法,对全国省域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省域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存在双向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演变。入境旅游平均增长率最快的地区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泛珠江三角三大经济圈,而四川、西藏、湖南、甘肃的入境旅游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我国省域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因此,应在加强三大经济圈入境旅游发展的同时,推进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业发展,最终使我国入境旅游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宋海岩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纪小美  陈金华  付业勤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流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流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2旅游流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3旅游流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4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福义  生延超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鉴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应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发展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