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5)
2023(10747)
2022(8874)
2021(8346)
2020(6475)
2019(14774)
2018(14290)
2017(26254)
2016(14150)
2015(16029)
2014(15914)
2013(15822)
2012(15226)
2011(14183)
2010(14298)
2009(12889)
2008(12827)
2007(11186)
2006(10370)
2005(9847)
作者
(41076)
(34232)
(34042)
(32365)
(21912)
(16414)
(15463)
(13333)
(13142)
(12159)
(11887)
(11614)
(11154)
(11111)
(10767)
(10661)
(10174)
(10087)
(9928)
(9751)
(8879)
(8384)
(8252)
(7916)
(7773)
(7768)
(7593)
(7533)
(6944)
(6930)
学科
(71049)
经济(70988)
管理(31658)
(29253)
中国(25571)
方法(22656)
地方(22643)
(19693)
企业(19693)
(19410)
数学(19059)
数学方法(18942)
业经(15182)
(14425)
贸易(14408)
(13962)
农业(13501)
地方经济(12952)
(12747)
(12197)
金融(12196)
(12047)
银行(12038)
环境(11998)
(11942)
(11882)
(11545)
(10525)
理论(9776)
发展(9518)
机构
学院(203971)
大学(202079)
(91111)
经济(89363)
研究(82275)
管理(70116)
中国(64376)
理学(58168)
理学院(57299)
管理学(56491)
管理学院(56071)
科学(47963)
(45896)
(41689)
(39682)
研究所(37649)
中心(36149)
(32506)
(32266)
师范(32214)
(31882)
财经(30713)
北京(30560)
(29945)
经济学(29294)
(28019)
师范大学(26324)
经济学院(26261)
(26117)
科学院(25237)
基金
项目(130040)
科学(103147)
研究(100099)
基金(93120)
(81169)
国家(80493)
科学基金(67806)
社会(65138)
社会科(61824)
社会科学(61813)
(49812)
基金项目(48376)
教育(45582)
(42394)
编号(39653)
自然(39541)
自然科(38538)
自然科学(38528)
资助(38405)
自然科学基金(37823)
(35644)
成果(32699)
重点(30466)
课题(29714)
发展(29579)
(29403)
(29096)
国家社会(28056)
中国(27010)
(26849)
期刊
(111317)
经济(111317)
研究(69181)
中国(50376)
(30748)
教育(29605)
科学(29253)
管理(28013)
学报(27960)
(27063)
(22975)
金融(22975)
农业(21861)
大学(21578)
学学(19781)
技术(19054)
经济研究(18491)
业经(17860)
财经(15319)
问题(14681)
(13667)
(13472)
世界(12755)
国际(12629)
(12537)
资源(11403)
图书(10602)
(10206)
论坛(10206)
技术经济(9826)
共检索到336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从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发现,最早系统性提出"全域旅游"理论体系的是发表在2013年第3期《人文地理》上的"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作者:厉新建、张凌云、崔莉)一文,该文的理论框架来源于2011年5月前两位作者所做的《绍兴全城旅游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四新八全",后在"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研究"课题中将"全城旅游"改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在旅游学界,学者们曾创造出无数个概念,但没有一个概念像"全域旅游"这样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响应。这既不是个别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致,也不是行政力量的推动结果,而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来自深厚的市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随着今年年初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公布,"全域旅游"正在作为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抓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概念与理论的建立是要指导社会实践的,旅游概念与理论的建立需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在旅游学界,学者们曾创造出无数个概念,但没有一个概念像"全域旅游"这样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响应。这既不是个别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致,也不是行政力量的推动结果,而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来自深厚的市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随着今年年初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公布,"全域旅游"正在作为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抓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概念与理论的建立是要指导社会实践的,旅游概念与理论的建立需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是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面临重大的历史抉择关头,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与再认识,都曾扮演过十分关键的角色,甚至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时下,中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与旅游科学研究的发展都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规模与水平,而在这三个领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政府、旅游企业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是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面临重大的历史抉择关头,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与再认识,都曾扮演过十分关键的角色,甚至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时下,中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与旅游科学研究的发展都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规模与水平,而在这三个领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政府、旅游企业和从事旅游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机构,由于共同面对着知识生产与利用的问题,因此,也自然会正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是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面临重大的历史抉择关头,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与再认识,都曾扮演过十分关键的角色,甚至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时下,中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与旅游科学研究的发展都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规模与水平,而在这三个领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政府、旅游企业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张进福  马仪亮  妥艳媜  马海鹰  李明龙  舒伯阳  肖建勇  谷慧敏  宋潇潇  徐凯伦  高天明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旅游业而言,也进入了品质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人们出游机会的增多,人们对旅游的追求开始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业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需求品质化"。可以说,发展品质旅游既是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同时是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旅游中高级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冰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消费品。旅游业作为幸福导向、健康导向、文明导向的产业,对增进社会福祉和人民幸福十分重要。本期笔谈组织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旅游与社会福祉"话题进行讨论,以期通过启发研究和指导产业的发展来增进社会福祉和人民幸福。本期笔谈作者包括1位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2位企业界人士,以及6位关注旅游社会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尚意  
19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在1980年代有许多人开始诟病其方法论比较薄弱~((1)),或者有人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说教多、实践少”~((2))。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意味着人们难以采纳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随着后现代主义大潮的到来,挑战一切既有方法论成为主旋律,一些尚未搞懂人文主义地理学方法的人们也就绕过人文主义地理学。如此,就好比一个人,决定不吃3个馒头来消除饥饿感,而是直接吃第3个馒头。2022年8月10日,人文主义地理学创始人段义孚先生仙逝。在缅怀这位睿智的地理学前辈之际,中国学者也在反思。本组笔谈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他们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认识。除了参加笔谈的学者,其他未能参加笔谈的学者也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如何采用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场。尽管我们还不能给这些学者贴上“人文主义地理学者”的标签,但这样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其一是与坚持“科学主义至上”的学者保持对话,其二是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对话,其三是与人文主义地理学者自身对话,并在对话中找到各个方法论存在的价值,从而推进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其中有些人开始进入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