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5)
2023(14742)
2022(12791)
2021(11956)
2020(9982)
2019(23057)
2018(22530)
2017(43732)
2016(23438)
2015(26416)
2014(26111)
2013(26252)
2012(24284)
2011(22159)
2010(21819)
2009(20038)
2008(19514)
2007(16856)
2006(14741)
2005(12911)
作者
(67294)
(55955)
(55508)
(52864)
(35625)
(26677)
(25263)
(21902)
(21139)
(19754)
(19206)
(18861)
(17690)
(17620)
(17294)
(16974)
(16592)
(16377)
(16028)
(15932)
(13693)
(13686)
(13388)
(12554)
(12466)
(12331)
(12219)
(11967)
(11099)
(11016)
学科
(107422)
经济(107318)
管理(63464)
(60887)
方法(49294)
(48756)
企业(48756)
数学(42794)
数学方法(42424)
中国(28273)
(26706)
地方(23536)
业经(22559)
(21818)
(20417)
贸易(20407)
(20232)
(19790)
农业(18038)
(16722)
环境(15863)
(15527)
理论(15184)
技术(15018)
(14739)
金融(14737)
(14344)
银行(14309)
产业(14201)
(13734)
机构
大学(339969)
学院(337641)
(145101)
经济(142412)
管理(135359)
研究(118442)
理学(117902)
理学院(116581)
管理学(114848)
管理学院(114233)
中国(87962)
(72856)
科学(71377)
(62020)
(58629)
研究所(53739)
中心(52418)
财经(51147)
(50435)
业大(47737)
(46710)
北京(46657)
(46479)
(45396)
师范(45037)
经济学(44814)
(43202)
经济学院(40636)
农业(39542)
财经大学(38244)
基金
项目(234747)
科学(186341)
基金(172950)
研究(172547)
(150407)
国家(149253)
科学基金(128527)
社会(111621)
社会科(106048)
社会科学(106024)
基金项目(91960)
(88806)
自然(82200)
自然科(80277)
自然科学(80261)
自然科学基金(78847)
教育(77547)
(75344)
资助(71986)
编号(68390)
成果(54854)
(52847)
重点(52465)
(51534)
(48363)
课题(46943)
国家社会(46844)
教育部(45522)
创新(45164)
人文(44628)
期刊
(153599)
经济(153599)
研究(100514)
中国(58554)
学报(50223)
科学(48738)
管理(48467)
(45089)
(42772)
大学(38232)
学学(35942)
教育(33025)
农业(32207)
(27394)
金融(27394)
技术(27288)
经济研究(25909)
财经(24548)
业经(24216)
(21128)
问题(20347)
(17476)
(17249)
技术经济(16704)
图书(16562)
理论(16422)
科技(15851)
资源(15848)
世界(15809)
商业(15141)
共检索到48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我国旅游产业聚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论断提供了稳健的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春济  高静  
为了定量地反映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文章使用E-G指数从全国、区域和部门三个层面对1997-2005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释了产生上述趋势的原因。文章认为:(1)大部分旅游产业部门不适合高度的地方性集聚,除非有较高的资源承载力作为支撑;(2)应该突破局部的空间限制,把更广阔的空间纳入到旅游产业集聚经济中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1998~2006年的聚集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并且在研究时限内总体集聚程度在不断提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勇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空间旅游业发展模型,然后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省域市场潜能、旅游业聚集密度与旅游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和旅游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业空间聚集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借助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验证了市场潜能、聚集密度对我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稳健性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唐燕  张吉辉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亚光  
围绕旅游经济发展效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对2005—2014年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旅游经济效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综合Kumbhakar和Lovell(2000)的效率增长解构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解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区域异质性特征。技术进步率以及规模效率是制约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短板;技术进步率与配置效率的低下是阻碍西部地区旅游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生产前沿技术水平、优化产业规模结构将是推动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向效率转型的关键要务。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玉  杨勇  
互联网引发了旅游业聚集的深刻变革。旅游业聚集密度作为旅游业聚集规模扩张与产业空间分布的表征形式之一,其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基于经验证据的系统研究。文章采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等变量及设定计量模型,从全国、区域和企业不同层面探究互联网对旅游业聚集密度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明显推动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第二,互联网通过旅游业多样化间接促进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但是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对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具有动态、显著、积极的非线性影响,并未体现“边际效应”递增特征。第四,互联网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聚集密度具有异质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依托互联网推动旅游业聚集密度优化和提升旅游要素配置及聚合效能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The article holds that after over twenty years' development,China's tourism industry not only registers sharp rise in number and scale,but also undergoes great changes in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evidently unde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梁林  刘兵  李嫄  
应用分析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设计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趋势预测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型构建、定性结合定量确定模型参数和定量结合定性仿真运行四个阶段,并以曹妃甸新兴工业区为案例,预测了该地区人才聚集的未来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本文对中国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揭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程度。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自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二者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联系和作用关系。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带动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而旅游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凯  易静  
利用Gini系数、E-G指数、行业地区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指标以及产业利润率、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等产业绩效衡量指标,基于2010年的截面数据,探究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及其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域集聚特征明显;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与区位条件差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旅游产业集聚总体上对产业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影响甚微。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秦晓楠   王悦   韩苗苗  
为辨析不同类型的文旅产业交互响应机理,提升产业融合的政策效率,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PVAR模型探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交互关系的区域差异,并引入控制变量解析差异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交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交互关系,但不同区域交互响应结果有所差异,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东部地区文旅产业呈现较为良好的短期互动,但产业内驱相对饱和,缺乏长效机制促进文旅融合,亟待突破产业壁垒,创新产业融合路径;(2)中部地区文旅产业交互失衡,更多表现为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但文化产业自身驱动力较弱,受外部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影响较大,需增强旅游产业价值让渡,促进文旅产业资源整合与价值互换;(3)西部地区文旅产业互动失调,其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及财政投资,有待深入挖掘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独立到融合质的飞跃。因此,我国应针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文旅产业交互响应模式的差异,适应性地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融合策略的适用性与落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