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7)
- 2023(18159)
- 2022(15737)
- 2021(14997)
- 2020(12555)
- 2019(29398)
- 2018(29061)
- 2017(56434)
- 2016(30915)
- 2015(35136)
- 2014(35149)
- 2013(34975)
- 2012(32765)
- 2011(29726)
- 2010(29815)
- 2009(27524)
- 2008(27354)
- 2007(24342)
- 2006(21461)
- 2005(19345)
- 学科
- 济(126345)
- 经济(126214)
- 管理(86022)
- 业(82611)
- 企(67325)
- 企业(67325)
- 方法(58136)
- 数学(50277)
- 数学方法(49735)
- 中国(35378)
- 农(34788)
- 财(32614)
- 学(28210)
- 贸(27458)
- 贸易(27445)
- 易(26751)
- 业经(26574)
- 制(26414)
- 地方(25520)
- 银(24095)
- 银行(24036)
- 农业(23072)
- 行(22848)
- 环境(20797)
- 融(20147)
- 金融(20144)
- 和(20036)
- 理论(19689)
- 务(19496)
- 财务(19415)
- 机构
- 大学(444432)
- 学院(442142)
- 济(182566)
- 经济(178654)
- 管理(172429)
- 研究(155331)
- 理学(147981)
- 理学院(146283)
- 管理学(143895)
- 管理学院(143082)
- 中国(120316)
- 科学(95681)
- 京(95473)
- 财(84129)
- 所(79326)
- 农(74821)
- 研究所(72313)
- 中心(70225)
- 财经(66908)
- 江(65832)
- 业大(65060)
- 北京(61159)
- 经(60769)
- 范(59268)
- 农业(58887)
- 师范(58733)
- 院(56164)
- 经济学(55292)
- 州(53125)
- 经济学院(50024)
- 基金
- 项目(294820)
- 科学(231134)
- 研究(214623)
- 基金(214369)
- 家(187097)
- 国家(185600)
- 科学基金(157975)
- 社会(134476)
- 社会科(127436)
- 社会科学(127403)
- 基金项目(113513)
- 省(113189)
- 自然(103030)
- 自然科(100529)
- 自然科学(100502)
- 自然科学基金(98715)
- 教育(97954)
- 划(96271)
- 资助(89658)
- 编号(87194)
- 成果(71660)
- 重点(66395)
- 部(65851)
- 发(63765)
- 课题(60335)
- 创(60088)
- 科研(56672)
- 创新(56157)
- 教育部(56046)
- 国家社会(55015)
- 期刊
- 济(199902)
- 经济(199902)
- 研究(134298)
- 中国(82800)
- 学报(69988)
- 农(67446)
- 科学(65305)
- 财(62943)
- 管理(61152)
- 大学(52178)
- 学学(48987)
- 融(46778)
- 金融(46778)
- 教育(45892)
- 农业(45437)
- 技术(36386)
- 财经(32357)
- 经济研究(32191)
- 业经(31678)
- 经(27637)
- 问题(26615)
- 业(24618)
- 贸(23598)
- 图书(22535)
- 技术经济(21719)
- 理论(21376)
- 国际(20670)
- 版(20086)
- 科技(19996)
- 资源(19974)
共检索到662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鹏 杨蕾
交通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旅游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旅游交通碳足迹的科学测算是研究旅游产业碳排放,实现低碳出游的基础。文章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较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交通碳足迹测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空间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约为132.1×108 kg,各省市区碳足迹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最后,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增加低碳交通工具的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和低碳宣传教育将是我国近期出游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足迹 测算模型 低碳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鹏 杨蕾
旅游相关的碳足迹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科学客观地测算旅游碳足迹,是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落实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研究基础。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并结合旅游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碳足迹测算概念模型。实证测算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旅游碳足迹总量约为33.4×109 kg,约占全国碳足迹总量0.387%,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终端旅游碳足迹总量仍将进一步增长。此外,通过NPP数据计算和处理,引入碳排放压力指数表征旅游碳足迹时空差异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碳足迹的排放特征打下基础。最后,从低碳旅游区域环...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月 姚恩建 郝赫
优化出行结构、提升出行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是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提出一种低碳导向的多模式交通出行服务定价调节策略,从出行服务商、出行者和环境角度出发,以服务商收益最大化,网络出行时间和交通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在考虑出行者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行为的情况下对网络流量均衡分配,实现多方式协同出行和碳排放管理精细化。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商通过定价调节能优化网络出行结构、缓解小汽车路段拥堵状况、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同时实现自身盈利和交通碳排放量下降的目标。不同的优化结果表明:服务商不能仅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还需要综合考虑出行者出行成本和出行方式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承担交通系统的协调与减排责任。该文明确了出行服务商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盈利空间和应承担的责任,为服务定价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芬 王怀採 钟永德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碳排放计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计量-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其碳排放计量是其节能减排的第一步。旅游作为一种因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动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动态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流动规模、封闭性、不规则性、时空分布等特点。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研究将旅游者从客源地-目的地-客源地的中观尺度进行考量,具有显著的旅游产业空间运动特征,不仅可以突破现有不同尺度下碳排放研究的割裂,从点、线、面整体认识旅游者交通碳排放,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影响,同时也可以丰富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理论与方法。本文以世界自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毕竟 罗艳菊
基于在海南省火山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调查数据,根据环境态度,运用K-Means聚类法将旅游者划分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和近人类中心主义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持不同环境态度的旅游者全球气候变暖认知及低碳出行意向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⑴前往海南火山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者以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居多;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相比,近生态中心主义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学历也较高。⑵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对全球气候变暖致因、气候变暖认知、后果意识及其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显著高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⑶近生态中心主义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的意向显著高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有助于旅游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谢爱华 张彤 张小花 钟诚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游用地研究发展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旅游用地研究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2文献质量在不断提高、3发表研究文献的刊物数量逐年增多、4高等院校始终是研究主力军,说明旅游用地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学术地...
关键词:
旅游用地 研究进展 发展特征 影响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新 何红 李双 杜建括
作为定量评估的有效工具,旅游足迹方法在考察旅游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的尺度、方法、内容等角度对中国旅游足迹家族(主要成员包括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碳足迹和旅游水足迹等)相关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旅游足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比较旅游足迹家族成员之间的异同,分析旅游足迹方法的比较优势,剖析当前旅游足迹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国际旅游足迹研究最新动向对完善中国旅游足迹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旅游足迹研究以及可持续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基本行为特征出发,将居民出行总成本分为出行货币成本、出行时间厌恶成本、出行时间机会成本三部分,采用经济学局部均衡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按照出行成本最小化原则设定目标函数,并引入城市空间规模、收入水平、交通政策、交通状况等外生变量,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内生决定与外生影响机制及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仅通过增加道路资源供给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交通政策,都将促使居民选择以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主要指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组合,并提高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伯华 刘云鹏 窦银娣
气候变化越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战略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旅游的现实选择,碳足迹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以南岳衡山旅游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碳足迹总量是索道旅游交通的2.6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46.1倍;从影响因素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南岳旅游景区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分别累计产生了45.5%和145.8%的碳增量,而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则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因子,分别累计实现了73.8%和17.6%的碳减排。因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戴湘毅 李橙 范文静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作为独特的专项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我国博物馆数量较多,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文章首先界定了博物馆、旅游碳足迹的相关概念,然后选取三座建筑规模与年客流量不同的博物馆,从直接、间接与完全三方面构建博物馆旅游能耗与碳足迹估算模型,估算得出,2012年我国每座博物馆旅游能耗与碳足迹均值分别为52.26 TJ与8771.62 t,所有博物馆旅游完全能耗与完全碳足迹分别为187 569.54 TJ与3148.14×104t,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的比例分别为48.73%与51.27%,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的平均比例分别为64.43%与35.57%。最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规划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翌
构建基于碳足迹测算和生态足迹测算两种方法的生态效率评估模型,以张家界为实例,分别测算2012年张家界旅游活动各环节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具有高效性,旅游收入与生态环境负荷没有线性关系。基于碳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益主要是要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旅游活动尤其是交通、住宿环节的碳排放。基于生态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除了节能减排外,提高生物性生产土地的生产力尤其是耕地也是关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张家界 碳足迹 生态足迹 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卫 陈志刚 赵荣钦 黄贤金 赖力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丽敏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现实的挑战。本文在实地调查旅游数据资料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计算北京旅游者在游览、酒店和交通方面的碳足迹,分析出北京旅游者碳足迹排放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和游览活动上,在三者碳足迹中,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最多,其次是酒店的碳排放量,游览活动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碳排放相对较少。根据以上计算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为北京市发展低碳旅游提供决策参考,对北京市实现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北京 旅游者 碳足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于宝明
大家知道城市交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碳排放一个主要排放源,已有数据表明交通在碳排放占整个社会碳排放量25%,深圳目前交通的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邓峰
旅游客源地、交通和旅游目的地共同构成旅游功能结构系统,作为物质通道主体的交通是联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本文根据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基于1987-2016年CNKI、CSSCI和CSCD核心期刊数据资源库收录的学术论文,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揭示中国旅游交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交通研究成果初具规模,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中国旅游交通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交通、城市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业是中国旅游交通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基本遵循"实践→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化变迁,进入重视实证的研究阶段。研究结论可为旅游交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