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8)
- 2023(13449)
- 2022(10886)
- 2021(10029)
- 2020(8196)
- 2019(18626)
- 2018(17993)
- 2017(33958)
- 2016(18231)
- 2015(20358)
- 2014(20141)
- 2013(20321)
- 2012(18989)
- 2011(17285)
- 2010(17528)
- 2009(16401)
- 2008(16513)
- 2007(14792)
- 2006(13463)
- 2005(12615)
- 学科
- 济(94071)
- 经济(93975)
- 业(78320)
- 企(69590)
- 企业(69590)
- 管理(64946)
- 方法(36139)
- 业经(29646)
- 农(28381)
- 中国(28228)
- 数学(26972)
- 数学方法(26820)
- 财(25755)
- 地方(21529)
- 农业(20783)
- 务(18727)
- 财务(18705)
- 财务管理(18685)
- 技术(18012)
- 企业财务(17718)
- 贸(17626)
- 贸易(17606)
- 制(17279)
- 易(17131)
- 和(15888)
- 策(15110)
- 理论(14759)
- 划(14681)
- 发(14283)
- 环境(14024)
- 机构
- 学院(271814)
- 大学(266314)
- 济(124443)
- 经济(122444)
- 管理(106754)
- 研究(96317)
- 理学(90470)
- 理学院(89484)
- 管理学(88429)
- 管理学院(87887)
- 中国(77619)
- 京(57850)
- 财(56775)
- 科学(54350)
- 所(48141)
- 财经(44722)
- 农(43187)
- 研究所(43060)
- 中心(42624)
- 江(42026)
- 经(40688)
- 经济学(38318)
- 北京(37749)
- 范(35192)
- 师范(34895)
- 院(34893)
- 业大(34665)
- 经济学院(34531)
- 农业(33477)
- 州(33286)
- 基金
- 项目(171237)
- 科学(138153)
- 研究(129078)
- 基金(126599)
- 家(109035)
- 国家(108057)
- 科学基金(94308)
- 社会(86504)
- 社会科(82302)
- 社会科学(82286)
- 省(66314)
- 基金项目(66086)
- 自然(57867)
- 教育(57112)
- 自然科(56555)
- 自然科学(56543)
- 自然科学基金(55610)
- 划(54608)
- 资助(52319)
- 编号(49799)
- 发(42985)
- 成果(39358)
- 部(38626)
- 重点(38454)
- 创(38072)
- 业(37320)
- 国家社会(36956)
- 发展(35757)
- 课题(35281)
- 展(35178)
- 期刊
- 济(147632)
- 经济(147632)
- 研究(86761)
- 中国(57596)
- 管理(45082)
- 财(44890)
- 农(41078)
- 科学(37000)
- 学报(33647)
- 农业(28878)
- 融(28100)
- 金融(28100)
- 大学(26771)
- 教育(26160)
- 业经(25775)
- 学学(25226)
- 技术(24760)
- 经济研究(24002)
- 财经(22648)
- 经(19743)
- 问题(19160)
- 业(18078)
- 贸(16690)
- 技术经济(16302)
- 世界(16266)
- 国际(14975)
- 统计(13509)
- 商业(13468)
- 现代(13459)
- 经济管理(12677)
共检索到429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红 刘呈庆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科学测度和评价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0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估。研究表明:2011—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产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水平、创新能力、文旅融合程度、生态保护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2020—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总体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其他四大指标得分均持续上升,反映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而不断提升。但是各省份之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距离高质量发展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应重点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创新质量、深化文旅融合、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朋飞 曹钰晗 龙荟冰 田子业 李星明 耿飚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借助绝对β收敛、核密度估计、NICH指数与Hurst指数叠加等方法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与发展趋势,最后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且具有收敛特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为高值聚集区;(2)未来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西差距有缩小趋势,而南北差距有扩大风险,同时西南地区及中部地区增长趋势较强,而青海有弱反持续发展趋势;(3)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动态性,主要来自创新驱动、环境效应、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效率4个方面,以及服务质量与文旅协调度,还需特别关注旅游业发展稳定性与旅游业效应发挥。为此,文章从强化增长极溢出效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破除主要障碍因子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凯 郭鑫 甘畅 唐小惠 刘浩龙
科技创新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首先,基于修正后熵值法分别评价中国30个省(区、市)2004—2018年的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佐证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2004—2018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二者的均值分别由2004年的0.197和0.337上升为2018年的0.206和0.363,且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且耦合协调度均值表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强自我发展惯性,且二者存在显著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及科技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张瑞
“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对旅游之于个体幸福水平提升重要价值的论断。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 国民幸福 水平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 刘力钢 演克武 李顺
文章构建了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19年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地区差距;东部和西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地区间的差异平均贡献率为54.74%;全国及四大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东部和西部地区绝对差异增加,中部和东北地区绝对差异缩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吴卫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构建涵盖产业转型、产业运行与产业共享3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借助泰尔指数、重心模型与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等方法,探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长沙和湘潭为核心和次核心的“双核”结构,长沙始终保持领先,娄底与益阳等则相对滞后。(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敛缩,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差异有所减缓,东西差距有待优化。(3)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的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劳动力在发达(欠发达)城市负向(正向)显著,而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结构尚未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郝晨 冯学钢 吴杨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耿松涛 张鸿霞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回顾旅游业发展历程,结合时代背景与产业特征,本文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旅游业发展划分为逐渐起步(1978—1991年)、快速推进(1992—2008年)、业态融合(2009—2018年)、高质量发展(2019年至今)四个阶段。进入新时代,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助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重要使命,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现阶段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依据系统理论,动力因素是激发系统活力的源泉,消费需求拉动力、资本投入驱动力、国家政策推动力、技术创新支撑力是推动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基于此,本文又进一步提出要发挥政策优势,强化文旅融合;坚持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立足消费需求,提升品质供给;注重生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四条实践路径,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书昊 魏敏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从狭义视角来看,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升级旅游产品质量、提高旅游经济效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增强旅游可持续性;从广义视角来看,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旅游功能效益,发挥正向外部效应。为了实现上述核心要求,既要走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的外在驱动路径,又要走产业融合和品牌塑造的内在突破路径。同时,从矛盾应对的视角出发,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两手”协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机制。研究结论对更好地从理论上认识和从实践上推动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强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凯 胡鸣镝 关锐 甘畅
【目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息息相关,厘清二者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水平;其次,分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状态;最后,借助PVAR模型探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研究表明:(1)2010—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但增速较缓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2)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由基本协调向中度协调跃升,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3)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交互影响,从短期影响来看,二者的交互效应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结论】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总体上均处于上升状态,但各地区间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应根据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进爱 邱伟芳
本文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IP指数,然后实证分析文化IP如何拉动居民消费。结果表明:第一,一个地区文化IP塑造得越多越好,越能够显著拉动居民消费;第二,一个地区文化IP水平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在之后的三年内都能持续发挥促进效果,这表明对文化IP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着眼长远来规划和开展文化IP的塑造;第三,文化IP指数在较高的水平区间能够对拉动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更大影响;第四,文化IP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第五,交通便利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加强文化IP水平对拉动居民消费的正向效应;第六,文化IP能够通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拉动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向阳 汪洁 刘备
高质量的流通体系能更大范围联接生产和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十四五”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评价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熵权法测算213个城市2011—2019年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莫兰指数检验法、Markov链分析方法揭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存在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华中、西南、东北地区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长态势明显;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造成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并呈现空间聚集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应通过促进流通业提质增效,摒弃粗放发展方式;聚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推动流通业协调发展;注重焦点城市溢出资源的承接与利用,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建设,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潇 杨阳
文章从农业经济效率与稳定、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农业绿色生产引领和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1999—2020年宏观数据,对30个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1999—2020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子维度及综合水平均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在差异呈现“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缓慢下降”态势;并且在2020年达到了最低点,其中,东、中、西部地区收敛态势与全国层面基本一致,而东北地区的收敛情况则呈波动状态。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秀琼 黄福才
本文从产品质量、环境质量、要素质量、产业增长方式和产业运行质量5个方面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和产业规模的扩张相比,产业发展质量是令人担忧的。
关键词:
产业发展质量 旅游业 定量评价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