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0)
- 2023(15807)
- 2022(13372)
- 2021(12198)
- 2020(10322)
- 2019(23647)
- 2018(22870)
- 2017(43611)
- 2016(23316)
- 2015(26566)
- 2014(26662)
- 2013(26691)
- 2012(25452)
- 2011(23211)
- 2010(23475)
- 2009(22246)
- 2008(21656)
- 2007(19388)
- 2006(17252)
- 2005(16056)
- 学科
- 济(110992)
- 经济(110902)
- 业(60882)
- 管理(59641)
- 企(47727)
- 企业(47727)
- 方法(43886)
- 中国(37852)
- 数学(37170)
- 数学方法(36830)
- 农(30205)
- 地方(29983)
- 融(28663)
- 金融(28660)
- 银(27425)
- 银行(27395)
- 行(26616)
- 业经(25336)
- 财(24175)
- 制(22041)
- 贸(22036)
- 贸易(22017)
- 易(21343)
- 农业(20531)
- 学(19978)
- 理论(16273)
- 环境(16234)
- 和(15962)
- 发(15687)
- 地方经济(15636)
- 机构
- 学院(341374)
- 大学(340003)
- 济(149319)
- 经济(146225)
- 研究(125779)
- 管理(124568)
- 理学(105410)
- 理学院(104064)
- 管理学(102398)
- 管理学院(101726)
- 中国(101171)
- 科学(74786)
- 京(73913)
- 财(67313)
- 所(64332)
- 研究所(58132)
- 中心(58035)
- 农(57718)
- 财经(52866)
- 江(52217)
- 经(47888)
- 北京(47833)
- 范(47520)
- 经济学(47373)
- 业大(47164)
- 师范(47058)
- 农业(45136)
- 院(44883)
- 经济学院(42741)
- 州(42452)
- 基金
- 项目(219552)
- 科学(172940)
- 研究(161938)
- 基金(158920)
- 家(138303)
- 国家(137150)
- 科学基金(116468)
- 社会(104437)
- 社会科(99279)
- 社会科学(99253)
- 省(85759)
- 基金项目(83515)
- 教育(72675)
- 自然(72276)
- 划(72098)
- 自然科(70580)
- 自然科学(70558)
- 自然科学基金(69317)
- 资助(66107)
- 编号(64630)
- 发(53664)
- 成果(53100)
- 重点(50188)
- 部(48586)
- 课题(46070)
- 创(45636)
- 国家社会(43806)
- 发展(43643)
- 展(42957)
- 创新(42847)
- 期刊
- 济(170427)
- 经济(170427)
- 研究(107018)
- 中国(73164)
- 农(53869)
- 学报(50723)
- 财(50396)
- 科学(48946)
- 管理(45916)
- 融(45317)
- 金融(45317)
- 大学(38304)
- 农业(36279)
- 学学(35918)
- 教育(35866)
- 技术(28894)
- 经济研究(28084)
- 业经(27635)
- 财经(26469)
- 问题(23115)
- 经(22982)
- 业(20386)
- 贸(20042)
- 国际(18368)
- 世界(17512)
- 技术经济(17412)
- 统计(16277)
- 商业(15987)
- 图书(15469)
- 理论(15410)
共检索到534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在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13年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均衡,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空间集聚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东西部融合程度差距较大,东南沿海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较快、新兴业态丰富,为"高—高"关联区域,形成带动全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溢出效应明显;中部地区旅游与文化资源丰富,是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西部地区则重在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寻找创新发展点,打破"低—低"集聚僵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拓夫 方丽婷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有关数据,通过4个二级指标以及16个三级指标,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耦合协调等级进行划分,通过Moran’s I和Anselin local Moran’s I法对二者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虽然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但两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东部、西部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差距。最后,在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理念、坚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新导向、打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容新特色、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新品质、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新思路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景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时空变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庄伟光 赵苑妤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基于2015—2021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1省(区、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测算,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过2/3的省(区、市)实现数值提升和等级跨越,空间上呈现从原来的“北高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的对调性改变格局,凸显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相对发展优先度同样呈现南北格局,相对而言北方地区两者的同步性更强。总体上看,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不断筑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夯实,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深度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依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偏低的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持续偏低。所以,西南地区要重视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进而实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度 西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红艳 薛宝琪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黄山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红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以及运用中国2004~2013年数据,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下几个细分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相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最高,艺术与旅游业融合程度最低。因此,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段忠贤 王坤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名,提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为:2001—2011年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位于(0.5,0.8)之间,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均值位于(0.3,0.5)之间,总体上属于中度耦合协调。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大,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未来东中部地区需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的1999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长期耦合关系显著,但是短期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支持作用明显,但是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不明显;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作用不显著,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明显;不同地区要根据其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耦合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
曲靖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传松 任建兰
全域旅游是"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探讨全域旅游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19962015年中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旅游业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中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综合指数逐渐上升,且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呈现交错向上发展态势。(2)旅游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耦合等级由低水平耦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业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