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1)
- 2023(9785)
- 2022(8113)
- 2021(7404)
- 2020(5954)
- 2019(13727)
- 2018(13358)
- 2017(25493)
- 2016(13352)
- 2015(15327)
- 2014(15114)
- 2013(15353)
- 2012(15027)
- 2011(14015)
- 2010(14071)
- 2009(12912)
- 2008(12781)
- 2007(11281)
- 2006(10380)
- 2005(9779)
- 学科
- 济(74349)
- 经济(74291)
- 业(33432)
- 管理(32583)
- 中国(25563)
- 方法(24199)
- 企(24067)
- 企业(24067)
- 地方(21530)
- 数学(21077)
- 数学方法(20987)
- 农(20165)
- 业经(16738)
- 贸(15573)
- 贸易(15557)
- 易(15113)
- 农业(13485)
- 地方经济(12888)
- 发(12672)
- 制(12492)
- 银(12417)
- 银行(12407)
- 融(12356)
- 金融(12356)
- 行(12239)
- 产业(12113)
- 环境(11429)
- 财(11083)
- 学(10965)
- 技术(10508)
- 机构
- 学院(200119)
- 大学(199506)
- 济(99754)
- 经济(98211)
- 研究(81832)
- 管理(72989)
- 中国(63551)
- 理学(61334)
- 理学院(60599)
- 管理学(59944)
- 管理学院(59557)
- 科学(44940)
- 京(44475)
- 财(41778)
- 所(41607)
- 研究所(37490)
- 中心(35347)
- 财经(32679)
- 经济学(32172)
- 农(31749)
- 江(29876)
- 经(29846)
- 北京(29631)
- 院(29195)
- 经济学院(28891)
- 范(27603)
- 师范(27381)
- 科学院(25231)
- 业大(25220)
- 农业(24497)
- 基金
- 项目(127051)
- 科学(101738)
- 研究(96752)
- 基金(93105)
- 家(80819)
- 国家(80179)
- 科学基金(67995)
- 社会(65185)
- 社会科(62156)
- 社会科学(62147)
- 基金项目(47927)
- 省(47694)
- 教育(42403)
- 划(40428)
- 自然(39478)
- 自然科(38560)
- 自然科学(38553)
- 资助(38406)
- 自然科学基金(37910)
- 编号(37125)
- 发(35140)
- 成果(30603)
- 发展(29537)
- 部(29518)
- 重点(29386)
- 展(29061)
- 国家社会(28370)
- 课题(27195)
- 中国(27076)
- 创(26857)
- 期刊
- 济(117599)
- 经济(117599)
- 研究(69816)
- 中国(45916)
- 农(31086)
- 管理(30137)
- 财(28610)
- 科学(28235)
- 学报(26364)
- 融(23322)
- 金融(23322)
- 农业(21729)
- 教育(21506)
- 大学(20742)
- 经济研究(20502)
- 学学(19343)
- 业经(18910)
- 技术(17316)
- 财经(16867)
- 问题(16038)
- 经(14974)
- 贸(14920)
- 世界(14040)
- 国际(13901)
- 业(12356)
- 技术经济(11205)
- 经济问题(10203)
- 商业(9705)
- 经济管理(9471)
- 坛(9426)
共检索到326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星星 田贻萱
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3—5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形成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发展规模,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引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在全球范围拥有巨大市场和增长潜力、逐步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拉动商品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等态势,但也面临产业链起点不平衡冲击新能源资本市场秩序、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亟待提高、贸易保护政策等竞争形势加剧发展不确定性等问题。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任务在于优化新能源产业领域资源配置,构建优势互补的多元能源体系,优化新能源产业链整体部署,加快形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格局,巩固提高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转型 新发展理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加快新能源的发展,以确保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新的制高点。我国需要在这场能源变局中趋利避害,抓住机会,加快发展。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新能源 中国 政策取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春梅 刘昭晖 赵莉华
分析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特点、战略和政策,总结其未来发展趋势。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发展状况 发展趋势 经验总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超
2011年以来,欧美连续针对中国光伏及风电设备出口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多重压力下,无锡尚德这样的国内新能源巨头甚至走到了破产边缘,给产业发展蒙上一层无法挥去的阴影。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各项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如何认识扶持政策?现有扶持政策应做怎样调整?怎样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都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新能源产业国际发展态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江波
随着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逐渐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通勤、出行等需求,它的维护成本低,设计感强,相比同等价位的化石燃料汽车能带来更大的消费满意度,成为私家车市场新宠。新能源汽车的旺盛增长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创造了新契机,同时也对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我们建议城市规划中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应统筹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充电设施;二是应分区域、差别化地规划建设充电设施;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监督,形成有利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充电设施 城市规划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慰慈 罗志勇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态势吴慰慈,罗志勇Abstract:China'sunderstandingoftheimportanceoftheindustrialstructurefortheinformationserviceconformstotha...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程桂荣 陈永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占荣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本文以风电产业为例,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市场化发展趋势。文章在对市场化背景下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有利于河西走廊未来风电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市场化 风电产业 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伟
本文目的是对日本新能源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并与中国进行比较,以从中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教训。文章首先比较分析日本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起步较早的日本目前在新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推广方面都在逐步丧失领先地位,2010年的发展目标将很难实现,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展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取得了超预期增长。但是,中日两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都面临着高成本、入网难两个短期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源,并比较了中日两国为克服这些障碍所采取的补贴、税收和监管等政策措施,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设计更完善,但在政策执行力方面中国与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文章提出...
关键词:
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 日本 中日比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张立元
本文以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测算为切入点,研究人均产出水平差异的成因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问题。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确定人力资本数量的"基准水平",推导得出人力资本质量测算公式。由此测算全球经济、7个经济区域、4个经济组织、73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质量及年均增长率,按照测算结果从总量和人均这两个层面对其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分析。本文发现,人力资本质量水平的跨国差异能够解释人均产出水平跨国差异的绝大部分,这两种差异将长期存在,即使高收入经济体之间也未显示出趋同的经验证据。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本质量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其提升速率确已逐渐放缓。这一经济事实既决定了长期内中国仍将是发展中经济体,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质量水平快速提升是中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的关键,更是实现赶超目标的基础。而合乎数理逻辑、易于观测、在政策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好且空间较大的人力资本质量提升途径是消费产出比的扩大。本文预测,若将中国经济消费产出比在未来30年内平稳扩大至2017年美国经济的0.865,仅此就能确保中国最晚可于2027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同时,若能辅之以成熟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将政府支出侧重于持续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基础研究,或将缩短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和领先经济体的时间进程。本文预测,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年均率额外再增加1%,2024年,中国就可跻身高收入经济体;2049年,人均产出水平接近5万美元,达到美国的54.7%。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震
本文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作为研究起点,以其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成本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税收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根据这个机制,本文提出了未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成本特征 税收优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邓强
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通常是指在当前林业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木质林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构建立体式、多角度的现代化林业经济生态模式。由胡明形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西部林业产业发展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一书,立足于西部林业的发展现状,阐述林业产业发展研究理论基础、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等内容。该书可为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对广大林业生产主体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文豪 任建华
本文使用中国200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市场潜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考虑区域异质性差异后发现,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东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显著。渠道机制分析发现,市场潜能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的渠道机制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潜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市场潜能跨过门槛值后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市场潜能 高新技术产业 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岚 谢百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