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2)
- 2023(14829)
- 2022(12690)
- 2021(12117)
- 2020(10166)
- 2019(23320)
- 2018(22992)
- 2017(43359)
- 2016(23972)
- 2015(27284)
- 2014(26626)
- 2013(26310)
- 2012(24190)
- 2011(21926)
- 2010(21730)
- 2009(19861)
- 2008(19262)
- 2007(16697)
- 2006(14531)
- 2005(12716)
- 学科
- 济(93073)
- 经济(92972)
- 管理(66704)
- 业(63108)
- 企(52215)
- 企业(52215)
- 方法(43021)
- 数学(37496)
- 数学方法(37093)
- 中国(27470)
- 农(24653)
- 学(21528)
- 财(21288)
- 业经(20333)
- 贸(18769)
- 贸易(18758)
- 技术(18586)
- 易(18294)
- 地方(17033)
- 制(16634)
- 农业(16197)
- 理论(15429)
- 银(15052)
- 银行(14976)
- 环境(14936)
- 和(14811)
- 行(14393)
- 融(14205)
- 金融(14204)
- 教育(13228)
- 机构
- 大学(337620)
- 学院(334130)
- 济(135473)
- 经济(132769)
- 管理(130105)
- 研究(120013)
- 理学(112907)
- 理学院(111617)
- 管理学(109708)
- 管理学院(109119)
- 中国(88355)
- 科学(75908)
- 京(73304)
- 所(61424)
- 农(59434)
- 财(58346)
- 研究所(56745)
- 业大(53678)
- 中心(52578)
- 财经(47430)
- 农业(46994)
- 江(46944)
- 北京(46747)
- 范(44061)
- 院(43689)
- 师范(43604)
- 经(43386)
- 经济学(41027)
- 州(38063)
- 经济学院(37010)
- 基金
- 项目(234537)
- 科学(183216)
- 基金(169638)
- 研究(168924)
- 家(150621)
- 国家(149407)
- 科学基金(126198)
- 社会(105722)
- 社会科(100195)
- 社会科学(100166)
- 省(90571)
- 基金项目(89972)
- 自然(82474)
- 自然科(80578)
- 自然科学(80554)
- 自然科学基金(79122)
- 教育(77088)
- 划(77050)
- 资助(69883)
- 编号(67014)
- 成果(54828)
- 重点(52971)
- 部(51845)
- 创(50333)
- 发(50105)
- 课题(47222)
- 创新(47152)
- 科研(44921)
- 国家社会(43939)
- 教育部(43936)
- 期刊
- 济(142485)
- 经济(142485)
- 研究(98474)
- 中国(64846)
- 学报(59255)
- 农(53543)
- 科学(53154)
- 管理(47667)
- 大学(43935)
- 财(42231)
- 学学(41283)
- 教育(39028)
- 农业(37794)
- 技术(28387)
- 融(26408)
- 金融(26408)
- 经济研究(23677)
- 财经(22650)
- 业经(21816)
- 业(21309)
- 经(19439)
- 问题(18446)
- 科技(18072)
- 图书(18000)
- 技术经济(16247)
- 版(15732)
- 贸(15541)
- 业大(15488)
- 理论(15421)
- 世界(15186)
共检索到486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利 牛俊义 党占海 李毅 谢小龙 关天霞 田彩萍
【目的】研究中国新育油用亚麻品种(系)木酚素含量与基因型和地点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11个油用亚麻品种(系)2005、2006年在4个代表性试点的木酚素含量。【结果】11个亚麻品种(系)88点次木酚素含量变幅为6.487~13.127mg·g-1,以97047平均含量最高,伊04的最低;4个地点中以河北坝上点最高,新疆伊犁点最低。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对木酚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1%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系)木酚素含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以97047和伊04的稳定性好。【结论】基因型是影响木酚素含量的首要因子,品种选育是提高木酚素含量的首选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建增 杨若菡 吴学英 杜刚 朱炫 白永刘 刘飞虎 刘其宁
【目的】本文对从荷兰和加拿大引入的油用亚麻品种资源进行综合鉴定、分析与评价,为育种者和加快优良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播种,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比较丰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聚类,把试验材料划分为3大类,为不同育种目标提供依据。【结论】对45份优异种质资源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外引 亚麻 鉴定与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锦鸿 梅鸿献 刘艳阳 杜振伟 汪学德 郑永战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刚 王家银 杨若菡 孙玲 吴学英 刘飞虎 刘其宁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度进行分析,表明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多样性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把能代表7个性状的前3个因子归类为产量因子、单果种子数因子和株形因子,经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按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聚成为3大类,为不同育种目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外引 亚麻 农艺性状 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生 党占海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张瑜 陈芳 张琼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凇 张晓昱 王宏勋
在获得 1株高产γ- 亚麻酸 (gammalinolenicacid,GLA)的刺孢小克银汉霉菌 (Cunninghamellaechinu lata)的基础上,观察了影响其菌体形态和GLA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pH、装液量、离子的类型和浓度、接种体类型等对刺孢小克银汉霉菌的形态影响很大。起始为pH 5,装液量 (500mL三角瓶 )为 50 ~100mL以及适当的离子浓度有利于刺孢小克银汉霉菌体保持分散的形态,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GLA的含量。利用纯孢子液接种始终造成刺孢小克银汉霉菌体形态成为球形,GLA含量较低,处于 10%以下,而菌块接种形态成絮状,GLA含量较高,可达 13%...
关键词:
刺孢小克银汉霉菌 菌体形态 γ-亚麻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志 毛志怀
用烘烤、蒸煮、溶剂提取、微波加热等方法对亚麻籽进行处理 ,采用苦味酸盐法测定亚麻籽中氰化氢(HCN)含量 ,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降低亚麻籽中HCN含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未加工的亚麻籽中HCN的质量分数为 380 g·kg-1;微波加热后减少了 82 % ,蒸煮法减少了 2 7% ,溶剂法提取 1,2和 3次分别减少了 5 2 % ,80 %和 89% ,烘烤减少 18% ,水煮法减少 10 0 %。微波法对HCN的去除率最高 ,烘干法最低 ;溶剂法相对于微波加工法更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蒸煮法和水煮法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亮亮 黄旭雄
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60、180和540 μg/mL的硫酸链霉素(STRS),研究STRS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 pyrenoidosa SHOU-1002)生长、细胞组成及α-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前6 天,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各STRS处理组,第10 天对照组生物量及单个细胞干重均显著大于各STRS处理组。STRS处理组的生物量随培养液中STRS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对照组、20、60和18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54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前4 天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α-亚麻酸是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细胞脂肪酸组成中的优势脂肪酸,且4 天后各STRS处理组藻细胞中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 天,18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mg/g)最高(52.09 mg/g),较对照组提升了108.19%;同时180 μg/mL STRS处理组的α-亚麻酸产量(35.34 mg/L)也最高。藻细胞色素(%DW)和脂肪酸(%)的相关性分析显示α-亚麻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培养液中STRS降低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量的同时促进了藻细胞中α-亚麻酸的蓄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庆华 关凤芝 王玉富 李建英 焦洪双 路颍 吴广文 宋宪友 杨学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关键词:
亚麻 分子育种 进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树森 朱会杰 王剑英
运用梯度法设计亚油酸、亚麻酸三水平饲料试验。结果指出,中国对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受饲料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比值双重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对虾对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6%和0.87%,二者的最适比值为2.48。作为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活性高于亚油酸。在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蛋白饲料为主要原料的对虾实用饲料中,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比值偏高,而且二者含量均不足。按需要同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将可获得最佳效益。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亚油酸 亚麻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农春莲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继红 郭华 王燕 陈冬纯
根据芝麻油在波长299,294,290.5 nm处有不同于其他植物油的吸收,采用三波长二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芝麻油含量,与波多因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稳定、试剂易得等特点,可批量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孝芳 贾尚智 石亚亚 陈勋 闵彩云
在田间条件下,以10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品种(系)间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光合特性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n与Tr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Ci存在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将10个绿茶品种(系)划分为3类,20-3-2、20-3-3、03-7-4、04-3-3和CK的光合特性较优。茶树叶片的叶绿素与Pn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Chla、Chl与Pn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0.778。
关键词:
绿茶 光合特性 叶绿素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才 伊六喜 高凤云 贾霄云 张辉 张立华 任龙梅 周宇 赵小庆 斯钦巴特尔
为进一步揭示显性核不育亚麻不育分子机理,以显性核不育亚麻不育株分离的可育花蕾和不育花蕾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开展了G-E07-830、G-E07-330和G-E07-100这3个花蕾发育相关基因在亚麻花蕾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原位杂交中G-E07-830、G-E07-330和G-E07-100基因在亚麻可育和不育花蕾绒毡层中表达特异性信号;实时定量PCR得出在早期不育亚麻花蕾中表达量显著大于其他发育时期的花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