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3)
- 2023(15189)
- 2022(13113)
- 2021(12363)
- 2020(10228)
- 2019(23609)
- 2018(23370)
- 2017(44617)
- 2016(24295)
- 2015(27885)
- 2014(27918)
- 2013(27610)
- 2012(25037)
- 2011(22642)
- 2010(22414)
- 2009(20825)
- 2008(20386)
- 2007(17636)
- 2006(15530)
- 2005(14095)
- 学科
- 济(101755)
- 经济(101620)
- 管理(72747)
- 业(64907)
- 企(54394)
- 企业(54394)
- 方法(43923)
- 数学(38444)
- 数学方法(38075)
- 中国(29837)
- 农(25705)
- 财(25660)
- 业经(22402)
- 制(21829)
- 地方(21656)
- 学(20269)
- 贸(19837)
- 贸易(19827)
- 易(19320)
- 环境(16541)
- 农业(16522)
- 银(16063)
- 银行(16024)
- 和(15826)
- 融(15723)
- 金融(15719)
- 务(15373)
- 行(15356)
- 财务(15283)
- 财务管理(15253)
- 机构
- 大学(349606)
- 学院(346176)
- 济(144472)
- 经济(141594)
- 管理(136467)
- 研究(120917)
- 理学(118164)
- 理学院(116817)
- 管理学(115047)
- 管理学院(114409)
- 中国(90988)
- 京(75145)
- 科学(72561)
- 财(66194)
- 所(60207)
- 研究所(54869)
- 中心(53158)
- 财经(52896)
- 农(51526)
- 业大(48651)
- 江(48637)
- 经(48201)
- 北京(48145)
- 范(45772)
- 师范(45411)
- 经济学(44232)
- 院(44005)
- 农业(40281)
- 经济学院(39790)
- 财经大学(39509)
- 基金
- 项目(237143)
- 科学(187564)
- 研究(175588)
- 基金(173704)
- 家(150914)
- 国家(149733)
- 科学基金(128537)
- 社会(112312)
- 社会科(106526)
- 社会科学(106500)
- 基金项目(91928)
- 省(89654)
- 自然(82014)
- 自然科(80050)
- 自然科学(80033)
- 教育(79876)
- 自然科学基金(78568)
- 划(76523)
- 资助(71270)
- 编号(70265)
- 成果(57990)
- 部(53517)
- 重点(53229)
- 发(50956)
- 创(48994)
- 课题(48970)
- 国家社会(46749)
- 教育部(46203)
- 创新(45905)
- 制(45889)
- 期刊
- 济(157916)
- 经济(157916)
- 研究(106432)
- 中国(67003)
- 学报(52277)
- 管理(50247)
- 科学(49786)
- 财(49125)
- 农(47084)
- 大学(40003)
- 教育(37625)
- 学学(37470)
- 农业(33005)
- 技术(30729)
- 融(29610)
- 金融(29610)
- 财经(25908)
- 经济研究(25876)
- 业经(23994)
- 经(22138)
- 问题(20415)
- 贸(17465)
- 业(17385)
- 图书(16929)
- 理论(16663)
- 科技(16292)
- 世界(16212)
- 技术经济(16103)
- 国际(15468)
- 现代(15284)
共检索到51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志文 高志刚
通过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各国货物转运量、产品结构以及乌鲁木齐与中亚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等变量,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物流量。建议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协调基础上,构建中国-中亚物流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的组织机构,通过政府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对策实现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协调机制 引力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志文 高志刚
通过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各国货物转运量、产品结构以及乌鲁木齐与中亚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等变量,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物流量。建议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协调基础上,构建中国-中亚物流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的组织机构,通过政府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对策实现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协调机制 引力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豫新 朱新鑫
农业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目前,除土库曼斯坦外,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均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农业合作协定》的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网络交易,电子商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兴盛。而这种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的传统购物模式,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物流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农村物流的角度,通过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的协调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婷婷 吴娜
针对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引入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反映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发展关系的灰色控制模型,充分揭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最后以我国为例做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灰色关联理论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海峰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城一地的资源组织能力和容纳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领域向综合化、规模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条件下,要求区域城镇系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新疆西北区域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以及当前西北疆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从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就完善区域地方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合作组织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合作保障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合作机制 西北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奇 殷醒民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多个省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劳动、资本三个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并提出顺利实现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 协调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丽红 杨博文
碳减排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而碳排放权交易是碳减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已经开展区域性碳交易,不过各地方立法相差悬殊,使区域性碳交易不能正常运行。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交易立法机制,我国可以通过府际横向合作,构建区域性碳交易立法协调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联动监管、共同执法,将区域性碳交易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为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年华
区域整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发挥城市与区域最佳效率的重要机制。苏州、无锡、常州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带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发达地区之一,已经具备了区域整合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对苏锡常区域整合的条件和障碍因素分析,提出了苏锡常区域整合的目标和重点,并对苏锡常区域整合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区域整合 城市发展 苏锡常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利华 徐晓新
近年来,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不同城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竞争,成为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力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区域一体化的四种典型协调机制,即大都会区区域理事会、地方政府首脑座谈会、上级政府派出机构和联合党委,指出具有权威性和执行力的协调机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权威的不同来源决定了强度和可持续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保证地方政府合作协议效力的法律体系构建,进而借鉴区域理事会模式经验,促进多主体参与,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协调机制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覃成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机制既独立地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相互联系而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区域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永喜 陆文聪
当前我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水利工程随之改变其原有功能和服务范围,在优化工程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文章探讨了建立跨区水利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同时本文也依此而提出了量化的区域间协调与补偿计算公式。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入和利用 区域协调与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立华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对于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区域间的乘数效应却往往被忽略。以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或者具体政策研究为理论背景,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主要的几种区域协调机制还是不尽完善,要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要么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不妨将区域间的乘数效应作为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在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后,一项好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至少要对所有区域造成的总效应呈现为正的状态。
关键词:
乘数效应 协调发展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