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0)
2023(14271)
2022(12328)
2021(11758)
2020(9713)
2019(22472)
2018(22182)
2017(41769)
2016(22640)
2015(25507)
2014(25073)
2013(24938)
2012(22923)
2011(20891)
2010(20660)
2009(18802)
2008(18149)
2007(15331)
2006(13416)
2005(11733)
作者
(65459)
(54746)
(54143)
(51648)
(34777)
(26246)
(24561)
(21603)
(20749)
(19209)
(18875)
(18628)
(17420)
(17340)
(16834)
(16802)
(16123)
(16069)
(15560)
(15465)
(13524)
(13484)
(13025)
(12310)
(12159)
(12153)
(12035)
(11780)
(10881)
(10687)
学科
(90732)
经济(90642)
管理(61377)
(54673)
(43746)
企业(43746)
方法(40897)
数学(35740)
数学方法(35360)
中国(26198)
(24429)
(22726)
(19254)
业经(19010)
环境(18435)
地方(18256)
(17776)
贸易(17767)
(17291)
农业(16413)
(16262)
(14699)
理论(13976)
(13297)
资源(13275)
技术(12787)
(12709)
银行(12670)
(12659)
(12263)
机构
大学(322042)
学院(318170)
(127885)
经济(125215)
管理(124914)
研究(115023)
理学(108609)
理学院(107284)
管理学(105381)
管理学院(104818)
中国(85162)
科学(73723)
(70441)
(58139)
(54693)
研究所(53870)
(52552)
中心(50663)
业大(48881)
北京(45117)
财经(44968)
(44489)
师范(44129)
(43813)
(42595)
农业(41246)
(41177)
经济学(38428)
师范大学(36348)
(35806)
基金
项目(227320)
科学(178949)
基金(166738)
研究(163655)
(147467)
国家(146374)
科学基金(124510)
社会(103121)
社会科(97754)
社会科学(97728)
基金项目(89341)
(85417)
自然(82293)
自然科(80231)
自然科学(80212)
自然科学基金(78755)
(73817)
教育(73495)
资助(68049)
编号(65404)
成果(52233)
重点(51587)
(50501)
(48899)
(46228)
课题(44733)
科研(43685)
创新(43257)
国家社会(43074)
教育部(42663)
期刊
(136423)
经济(136423)
研究(92858)
中国(58991)
学报(53332)
科学(50547)
(46617)
管理(43386)
大学(39231)
(37409)
学学(36732)
农业(33436)
教育(32791)
技术(24606)
(22579)
金融(22579)
经济研究(22099)
业经(21305)
财经(20787)
资源(19415)
(18520)
图书(18435)
问题(17934)
(17757)
科技(15989)
理论(14653)
技术经济(14408)
(14347)
(14262)
现代(14028)
共检索到457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光进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增祥  
该文在 9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期TM遥感图像获取的全国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基础上 ,提取新开垦耕地资源数据。利用ARC INFO的迭加功能将其与自然区划的地貌单元数据、坡度数据、降雨量数据及温度带数据迭加 ,分析了新开垦耕地资源的地理单元分布、坡度条件及水热条件。研究表明 ,新开垦耕地资源以草地、林地为主 ,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及内蒙古草原地区。从降水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区 ;从热量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和暖温带。耕地资源有向东北、西北偏移的趋势。在新开垦耕地中 ,同样存在坡耕地甚至陡坡耕地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尚延超  
耕地作为国家发展和农民生存之本,探讨耕地等别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对比2010年和2015年全国耕地等别数据,得到结果:(1)2015年较2010年,耕地质量有所提升,其中1等地占比增加最多,增长1.91%。(2)2015年优等地面积5 960.63万亩,占比2.94%;高等地面积53 768.98万亩,占比26.53%;中等地面积107 077.80万亩,占比52.84%;低等地面积35 838.73万亩,占比17.69%。(3)2015年全国16个省份耕地平均等别值低于全国平均值(2010年为9.8),15个省份大于全国平均值,说明耕地质量有所好转。(4)分区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耕地等别平均值为7.89,为最高地区;东部地区为8.19,位居第二;东北地区为11.25,位居第三;西部地区为11.33,位居第四。因此,后续应借助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保驾护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洪斌  吴克宁  赵华甫  夏敏峰  刘巧芹  
从不同空间尺度识别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适合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对策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部6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分省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将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通过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分析了省际之间、土地利用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及区域资源本底要素即耕作制度与耕地类型之间的耕地等别特征与平均等别状况。研究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分布在1~15等,其中以6-10等为主;在省际之间对比分析发现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从土地利用区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静  常庆瑞  
运用地统计和GIS技术,研究陕西省陇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地形因子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位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98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7.68mg/kg,有效磷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含量10.26mg/kg,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57.95mg/kg。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形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与速效钾、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坡度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效磷、碱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冰臣  文杰  李建华  张建生  余建新  
文章在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流域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范围1~26等,各等别面积差异较大,呈典型的偏态型分布,空间差异明显。耕地的自然质量等与土壤类型变化、纬度的变化、气候带的变化等呈现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随着纬度的递增,气候带热量的减少,土壤质地的降低,耕地自然质量趋于下降。探讨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优化流域内水量调配,为准确的掌握土地数据、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差异化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炽   马翔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值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跃彬  樊仙  毛均  李如丹  余翔凌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主产蔗区气候生态特征,为甘蔗产业规划发展、选择甘蔗优良品种、应用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甘蔗糖料生产能力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根据甘蔗的生态适应性要求,以中国甘蔗主产区(广西、云南、广东)的69个县(市、区)的自然气候特征指标,进行空间分布的生态聚类分析研究,以气候相似性原则进行蔗区气象生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中国广西、广东和云南的69个甘蔗生产县(市、区)被划分为6组生态蔗区,即亚热带湿润少光照蔗区,亚热带湿润低蒸发蔗区,热带湿润蔗区,亚热带半湿润蔗区,亚热带高湿蔗区,亚热带湿润多光照蔗区。【结论】广西蔗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少光照蔗区和亚热带湿润低蒸发蔗区,年平均气温高,降雨量丰富,但日照时数少,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大;云南蔗区分为滇西为主的亚热带湿润多光照蔗区和滇南为主的亚热带半湿润蔗区;广东蔗区以粤西为主,属于热带湿润蔗区,具有高温多雨高湿的特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帷  李艳霞  杨明  董云社  韩伟  张丰松  
论文基于G IS技术,采用缓冲区与分区统计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畜禽养殖空间分布与海拔、距居民点和道路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入畜禽粪便施用耕地空间分布可达性分析,探讨了北京地区畜禽养殖空间分布特征和畜禽粪便农田施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北京市畜禽养殖分布与距居民点距离以及海拔高度成反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道路分布的影响。从粪便施用耕地可达性分析来看,全市50.8%的畜禽粪便可在1 h内被运送到可施用的农田。其中,大兴和通州区畜禽粪便产生地与可施用耕地的距离最近,1 h内分别有91.5%和89.5%的畜禽粪便可运输到附近耕地。由于单位时间可达的畜禽粪便量与适宜施用耕地分布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研   钱磊  
[目的] 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陕西省耕地多功能的时空分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功能相互转换关系,为耕地的多元化管护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陕西省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评价法、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探析陕西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格局和集聚特征,划定耕地功能协调/权衡分区。[结果] (1)2010—2022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社会保障功能,生态功能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陕北和陕南生产功能逐年提升,陕南社会保障功能提升明显,各功能区域间差异均逐年减小,整体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陕西省县域耕地功能区域差异明显。其中,生产功能中、高水平主要分布于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的低山平坝区,低、较低水平多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岭两麓;社会保障功能中、高水平区县零星分布于渭北黄土塬区、关中平原及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于陕南低山平坝区。(3)2010—2022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表现为协同关系;生产与生态功能,2016年以期表现为协同关系,2016年以后为权衡关系;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功能基本为权衡关系。(4)陕西省耕地功能协同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平原、渭北黄土塬、陕南低山区,其次是商洛山地丘陵和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权衡区主要分布于陕南秦岭两麓、少部分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区。[结论] 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区、渭北黄土塬区、陕南低山平坝区耕地多功能整体呈现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而陕南秦岭两麓、部分陕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区耕地多功能协同性差。未来需在全面分析不同区域资源状况,各功能变化趋势和协同/权衡关系的基础上,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政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后建  但新球  王隆富  舒勇  吴照柏  刘世好  张铁平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地理统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凝聚型分布,集中分布在中部、山东半岛和长三角。2从省市区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湖北、山东、黑龙江、湖南等省份,并在鲁西南-苏西北、苏南-浙北、湘北、鄂东形成4个高密度热点区域。3从自然地理空间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亚热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800~1 600 mm和400~800 mm区域,以及高程1 500 m以下的区域。4从生态区划空间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一级流域中的长江区、松花江区、淮河区和黄河区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民  黄宇萍  刘专  
耕地田坎是社会与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规模与地形地貌对耕地田坎密度起决定作用。湖南省的耕地田坎密度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区域分布特征不明显。山区与丘陵区,同一坡度级、同一类型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致的。耕地田坎面积对粮食产量统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土地调查与粮食产量统计的耕地标准应该统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延彬  胡燕凌  卜春燕  米成林  
[目的]摸清甘肃省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地区差异,整体把握全省耕地质量状况,以期为耕地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Arc GIS 10.0软件,以2015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县级数据和省级汇总数据为主,采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研究了省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采用对比研究法、分类统计法分析了全省、各市州及各区域的耕地质量状况。[结果](1)甘肃省存在4个中等质量耕地分布区域。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下的中等质量等值区逐渐缩小:在陇南逐步向东南方向缩进,在河西走廊逐步由张掖向西北缩进,在兰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马鑫鹏  李昕阳  史晓磊  苏航  隋虹均  杨欢  郑志志  
为研究耕地中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选取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泰来县为研究区,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数据基础,采用多元统计、地统计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分析泰来县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泰来县耕地表、深层土壤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155和0.056mg/kg,都低于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水田硒元素含量均值在表、深层土壤中都高于旱地;2)土壤硒含量除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外,还与土壤有机碳、总氮、Fe_2O_3与Al_2O_3含量以及pH等有关;3)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根据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富硒地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2%,研究区中部的六三一分厂、丰收村、六三良种场、河北村、六三二分厂、新建村、双山村、解放村和永发村等村耕地土壤硒含量较高,地累积指数表明土壤中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基本上不存在污染,可以在这些区域发展富硒农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晖  吕思琦  
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更对治理"城市病"、缓解社会空间分异和培育城市功能多中心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其人均规模聚类模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的核心-边缘格局使得区际和圈层分化突出,设施规模总体上从中心向外蔓延扩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多中心格局;热点分析显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聚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为民  肖婷  毕芳英  史云哲  
[目的]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通过研究大都市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保护和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在ArcGIS 10. 1中提取出耕地要素图层,采用重心模型确定城市重心位置,运用象限分析法把天津市分成8个方位,分析天津市的耕地空间数量分布特征,利用核密度估算法计算天津市耕地数量的核密度值,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核密度分区来确定天津市耕地密度等级,分析的耕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总结出影响耕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耕地保护建议。[结果](1)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86. 87 point/km~2,核密度值由小变大,耕地整体呈由分散向聚集状态演变,天津市主要是以中低密度区(36. 525 696万hm~2)为主,整个区域内的耕地呈分散状态分布;(2)中心城区无耕地可用,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单一;近郊区的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复杂多样且变化趋势相似,耕地聚集程度适中;远郊区的耕地面积较多,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不同,耕地聚集程度相差较大。(3)天津市耕地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势、土壤、经济发展、城镇扩展、土地相关规划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论]天津市耕地在各区各方位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特征,借助核密度估算法能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大都市耕地在不同空间的聚集程度,对促进耕地空间优化布局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