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4)
2023(14859)
2022(12539)
2021(12023)
2020(10240)
2019(23935)
2018(23634)
2017(44978)
2016(24644)
2015(28381)
2014(28348)
2013(28028)
2012(26081)
2011(23691)
2010(23595)
2009(21722)
2008(21496)
2007(19183)
2006(16718)
2005(14790)
作者
(70357)
(59661)
(59165)
(56339)
(37441)
(28594)
(26830)
(23250)
(22694)
(21106)
(20304)
(20130)
(18709)
(18665)
(18510)
(18325)
(17919)
(17358)
(17262)
(17019)
(14896)
(14665)
(14462)
(13808)
(13534)
(13439)
(13145)
(13083)
(12039)
(12016)
学科
(106034)
经济(105930)
(68653)
管理(61583)
(49688)
方法(47407)
(45950)
企业(45950)
数学(42690)
数学方法(42176)
农业(32744)
中国(31638)
(24627)
业经(24235)
地方(22053)
(20779)
贸易(20771)
(20317)
(20266)
(20093)
(15608)
银行(15573)
(15128)
金融(15124)
(14940)
(14937)
技术(14932)
环境(14885)
理论(14444)
(14104)
机构
学院(353252)
大学(349314)
(150067)
经济(147154)
管理(133301)
研究(122259)
理学(115483)
理学院(114188)
管理学(112052)
管理学院(111393)
中国(93432)
科学(74704)
(74566)
(73317)
(64997)
(62284)
中心(57821)
农业(57688)
研究所(56856)
业大(56845)
(53681)
财经(52179)
(47888)
(47647)
师范(47457)
经济学(46603)
北京(45631)
(42872)
经济学院(42211)
(41508)
基金
项目(238146)
科学(188395)
研究(175448)
基金(173404)
(151167)
国家(149863)
科学基金(127971)
社会(111586)
社会科(105419)
社会科学(105390)
(94319)
基金项目(91778)
教育(82064)
自然(81863)
自然科(79978)
自然科学(79948)
(79027)
自然科学基金(78520)
编号(71900)
资助(71086)
成果(57410)
(54365)
重点(54177)
(52879)
课题(50241)
(49113)
国家社会(46399)
教育部(46345)
创新(46063)
科研(45921)
期刊
(164977)
经济(164977)
研究(99995)
(74585)
中国(70329)
学报(56283)
科学(52415)
农业(50841)
(48914)
管理(44032)
大学(43246)
学学(41046)
教育(39343)
技术(34438)
(34032)
金融(34032)
业经(31092)
(25306)
财经(25283)
经济研究(24983)
问题(23265)
(21702)
世界(18990)
(18851)
统计(17946)
(17734)
技术经济(17432)
资源(17296)
经济问题(15733)
(15597)
共检索到522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康静萍  汪阳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直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继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明确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方向。但是,在现有农村人口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中面对的是培育对象选择及来源短缺问题。原因主要是培育主体过于单一、农业经营收益较低、返乡农民工并未大量从事农业生产和留守劳动力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顺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以民为本,加大对培育主体的资金投入,围绕农民增加收入的诉求制定政策,积极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为大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力支撑和帮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丽  胡伟  冯小影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参合人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性别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参合的缴费水平以及新农合的名义报销水平等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显著相关。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满意评价较为集中和稳定,但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收费、态度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鹂  王付春  
基于安徽省1 121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9%的调查对象对集中居住后的生活感到"满意"。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际交往圈影响显著,人际交往圈扩大、一般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人际交往圈缩小的6.4倍、1.9倍。家庭年收入和现有住房面积影响显著,家庭年收入在20 001~40 000元的、40 001~60 000元的、60 000元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10 000元及以内的2倍、3.7倍、4.8倍。现有住房面积在61~120平方米的、121~180平方米的、181平米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60平方米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国祥,马进,高广颖,黄承礼,汪升明,钟诵曙,查道平  
1 前 言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有30个乡、487个行政村、4803个自然村,199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6.08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9.2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96.9元,人均财政收入123元,人均财政支出132元,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目前,该县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1996年舒城县被卫生部选定为开展重建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试点工作的全国10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一。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于1997年4月对舒城县进行了基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鹏凌  李靖  栾敬东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田明华  
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土地流转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新型经营主体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水平直接决定农村土地流转后产出的效率、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将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后调研样本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构建了涵盖4个方面2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数理方法综合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流转绩效进行了全面测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新型经营主体中,农业公司的土地流转绩效最高,达到86.34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浩  吴连翠  
农民创业既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心。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民创业者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朗  黄莺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用水效率的提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测算灌溉用水的技术效率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政策,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农户的微观层面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用Tobit模型对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21,存在很大的节水潜力,农户种植经验的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户节水意识的增强、井灌方式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灌溉水价的改革等都对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芒  徐欣欣  林学翔  
文章利用2011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特质因素、流动因素、能力素质因素及家庭因素的不同方面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男性相对于女性、主动返乡者相对于被动返乡者返乡后更容易就业;45岁以下的青壮年返乡后就业的概率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返乡后接受过有针对性培训的农民工就业的概率更大;外出务工期间具有个体经营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基于发展型目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他们有更高的需求,返乡后就业概率较小;家庭规模较小、生活水平较好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长生  
产权认知是农民对宅基地经济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除了对宅基地继承权认知方面与现行法律规定保持一致性外,农民在对基地所有权、处置权和抵押权方面的认知均有较大差异,且与现有法律规定有一定程度的相悖。对人口特征与产权认知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距离城镇越近的农户中,持有宅基地私人所有、可自由交易、可以抵押和不可抵押观念的比例越大;户主年龄越小,持有宅基地私人所有、可自由交易和不可抵押观念的比例越大;工作地点距离家乡越远的农户中,持有宅基地私人所有、可自由交易和不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晓春  孟枫平  
文章基于安徽省2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合作社成立时的初始资产规模越大、合作社制度建设越完备、实行一人一票为主且重视社员大会的民主治理机制、通过外部扶持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助,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而合作社负责人兼任经理社长、主管部门对合作社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则对合作社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凯  曾起艳  阮建青  
诸多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不仅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甚至农业部门也开始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困境。本文通过研究安庆市茶叶产业集群内部用工机制发现,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以下三种制度安排缓解了农业部门劳动力不足问题:首先,产业集群的用工吸纳机制增加了当地劳动力的供给;其次,产业集群内部的用工协作机制最大化地使用了有限劳动力;最后,产业集群规模效应诱致的专业化服务发挥了劳动力替代效应。本文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