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1)
2023(14921)
2022(12513)
2021(11837)
2020(9614)
2019(22345)
2018(22133)
2017(42479)
2016(23086)
2015(26151)
2014(26027)
2013(25646)
2012(23352)
2011(21172)
2010(20909)
2009(19060)
2008(18477)
2007(16121)
2006(14261)
2005(12779)
作者
(65744)
(54535)
(54158)
(51538)
(34886)
(25985)
(24666)
(21464)
(20807)
(19373)
(18505)
(18495)
(17353)
(17177)
(16871)
(16842)
(16377)
(15896)
(15552)
(15503)
(13513)
(13395)
(13060)
(12242)
(12140)
(12114)
(12078)
(11876)
(10942)
(10821)
学科
(95797)
经济(95697)
管理(65705)
(62819)
(51789)
企业(51789)
方法(41748)
数学(36004)
数学方法(35642)
中国(29189)
(26808)
业经(21951)
(21396)
(19666)
地方(19064)
(18882)
贸易(18871)
(18401)
(17506)
农业(17453)
环境(16184)
(15190)
理论(14966)
技术(14682)
(14677)
银行(14640)
(14495)
(14039)
(13856)
(13702)
机构
大学(329411)
学院(326140)
(135362)
经济(132588)
管理(129966)
研究(114296)
理学(112654)
理学院(111394)
管理学(109630)
管理学院(109024)
中国(84886)
(71240)
科学(69214)
(58716)
(56524)
研究所(51854)
(51003)
中心(50046)
财经(47911)
业大(47120)
(45904)
北京(45357)
(43794)
(43760)
师范(43399)
(41573)
经济学(41058)
农业(39702)
(37251)
经济学院(37029)
基金
项目(225007)
科学(177583)
研究(166230)
基金(164437)
(143277)
国家(142109)
科学基金(121830)
社会(105890)
社会科(100357)
社会科学(100332)
基金项目(86844)
(85067)
自然(77887)
自然科(76079)
自然科学(76063)
教育(75350)
自然科学基金(74692)
(72484)
资助(67514)
编号(67108)
成果(54857)
(50318)
重点(50215)
(48516)
(46624)
课题(46421)
国家社会(44113)
创新(43528)
教育部(43297)
科研(42594)
期刊
(147349)
经济(147349)
研究(98581)
中国(61434)
学报(50498)
管理(48141)
科学(48061)
(47610)
(42070)
大学(38470)
教育(36483)
学学(35909)
农业(33348)
技术(27444)
(27119)
金融(27119)
经济研究(24144)
业经(23492)
财经(23010)
(19725)
问题(19624)
图书(18253)
(17832)
(16125)
技术经济(15691)
科技(15659)
理论(15389)
世界(15211)
现代(15134)
(14410)
共检索到476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杨春玉  吴琼  高玲  葛察忠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杨  严金明  石义  
研究目的: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解释。研究结论:在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中,要以国土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积极探索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相契合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与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毛颖   韦晓莉   张国俊  
双碳目标下,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演进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协调演进的时空格局特征与类型。结果表明:(1)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2)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协调等级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中部向西部、东北递减格局。(3)协调演进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以HH型、LL型、HL型为主。(4)协调演进重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迁移的趋势。(5)协调发展类型分为“城镇化先行”“绿色发展先行”与“同步发展”三种,其中“城镇化先行”为最主要类型。针对不同协调发展类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持续助力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协调演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辜胜阻  李行  吴华君  
(一)推动城镇产业从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发挥好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发展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支撑体系城镇化绿色转型必须以绿色产业为支撑,重点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从高污染、高排放的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推动生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未来10~20年,我国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及其生产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宜居、充满活力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秋皓  杨高升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约束与生态破坏代价下的生产前沿,对绿色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算,进一步利用ML指数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效率波动因素,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有30%进步空间;绿色发展效率随时间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东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技术效率变化引发的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在逐渐减小,由技术进步变化引发的效应在逐渐增加;城镇化率与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辜胜阻  李行  吴华君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普玲   李炎泽  
以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且绿色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升起着中介效应。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功能发挥仍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国家审计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宣烨  彭婕  
本文基于2011~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工具变量估计、排除外生政策冲击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基于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沿海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不同于非核心内容创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突破性绿色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发展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论对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二元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浩  张峰  梁俊强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绿色建筑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中的独特优势。然后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详细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是否可以推广、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重要模式为全国不同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淑婧  张赢丹  毕爱琦  高楠  李馨怡  王旭  
文章以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北方新型城镇化试点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北方地域特色确定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北方新型城镇化中绿色建筑的评价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振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陈绍军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Z社区的"深描",作者从生活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两个维度展示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首先,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聚落模式置于"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抽象出此类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动力机制市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生计模式多元化、社区基层建设"新型单位化";其次,不同于学术界既有城乡人口迁徙聚落模式,Z社区在动力机制、组织转型和生计变迁等维度均有其特殊性,并指出其与传统新农村社区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作为中原地区一种特殊的人口聚居模式,Z社区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面临"走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