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3)
2023(11533)
2022(9296)
2021(8670)
2020(6925)
2019(15562)
2018(15266)
2017(29288)
2016(15910)
2015(17864)
2014(17764)
2013(17350)
2012(16150)
2011(14848)
2010(14961)
2009(13734)
2008(13631)
2007(12189)
2006(11178)
2005(10390)
作者
(44234)
(36959)
(36863)
(35348)
(23870)
(17501)
(16765)
(14315)
(14228)
(13234)
(12825)
(12320)
(12111)
(11993)
(11881)
(11522)
(11164)
(10741)
(10585)
(10415)
(9466)
(9013)
(9007)
(8465)
(8407)
(8386)
(8199)
(8008)
(7381)
(7371)
学科
(72928)
经济(72865)
管理(43047)
(41327)
(31479)
企业(31479)
方法(25281)
中国(25110)
数学(22310)
数学方法(22107)
(22040)
地方(18250)
业经(15961)
(15450)
(15317)
贸易(15308)
(14983)
(14588)
农业(14234)
(13416)
(12539)
(11950)
银行(11942)
(11618)
(11594)
环境(11488)
(11228)
金融(11227)
地方经济(10312)
(10158)
机构
学院(226472)
大学(226454)
(106236)
经济(104338)
研究(88139)
管理(84532)
理学(71814)
理学院(70906)
管理学(69952)
管理学院(69484)
中国(68600)
科学(49768)
(49313)
(47342)
(43831)
研究所(39748)
中心(38610)
财经(36732)
(34725)
(34271)
经济学(33949)
(33627)
(32160)
北京(31807)
(31337)
师范(31115)
经济学院(30515)
业大(28349)
财经大学(27116)
农业(26813)
基金
项目(147753)
科学(119267)
研究(111758)
基金(109904)
(95661)
国家(94929)
科学基金(81174)
社会(74676)
社会科(70921)
社会科学(70908)
基金项目(56200)
(54292)
教育(50179)
自然(49140)
自然科(48034)
自然科学(48024)
自然科学基金(47207)
(46961)
资助(44894)
编号(44212)
成果(36988)
(34664)
(34416)
重点(34155)
国家社会(32439)
课题(31619)
中国(30405)
(30399)
教育部(29662)
发展(29097)
期刊
(121832)
经济(121832)
研究(74803)
中国(48981)
(33702)
管理(33607)
(33041)
科学(32121)
学报(30293)
教育(25244)
(25072)
金融(25072)
大学(23818)
农业(22847)
学学(22203)
经济研究(20729)
技术(18997)
财经(18556)
业经(18492)
(16259)
问题(16207)
(15565)
国际(14394)
世界(13810)
(12772)
技术经济(11464)
现代(10787)
资源(10751)
(10621)
论坛(10621)
共检索到35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鹏   蒋美琴  
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构成和动力支撑。面对国内外重大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背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呈现新的特点。从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数实融合和开放循环六个维度构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并对“十三五”时期各区域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的量化评估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且存在扩大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的最重要来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但区域间呈现扩大趋势;数实融合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不足,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问题。进一步,使用Dagum基尼系数法研究了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新型工业化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自主创新指数的区域内总体差异相对最大,是未来推动区域新型工业化协同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发展正在发生区域分化,应引起重视;跨地区要素流动不畅,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市场分割问题。研究认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二者之间的高效协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庞瑞芝  李鹏  
本文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85—2009年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进行了核算,并着重从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政策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之初所推行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在促进东部工业崛起之时显著拉大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距,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执行的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在高耗能产业"污染西迁"影响下,并未能有效改观沿海与内陆新型工业化两极分化格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东部工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成功抵御了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彰显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新型工业化增长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红  
广西的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的初期水平,工业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从现阶段广西工业化的水平和特点出发,广西应遵循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项文彪  黄文华  
很大程度上,区域经济水平是区域内众多企业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而名牌则是区域内众多企业整体躯壳中生出的翅膀,无之不活,有之则灵。江西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亟待众多域内工业名牌的涌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军  成金华  吴巧生  
在对30个省区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工业化水平的区域差异。通过对中国煤炭、石油两类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在区域工业增长中的判别分析,探讨了区域工业化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这种影响以工业能源密度为动因,促成了区域工业化水平与能源消费总量水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密度的降低和能源效率的改进有利于工业化水平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乐威  杨正勇  闫周府  李承晓  廖卓辉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论文从社会经济、市场、资源、设施和环境5个方面科学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结果表明: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明显,潜力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沿江地区,而潜力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的非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各省份依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大小被划分为5个层级。基于此,分别从全国和省级层面提出推进策略,以期明确各省份发展差异及前景,有效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乐威  杨正勇  闫周府  李承晓  廖卓辉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论文从社会经济、市场、资源、设施和环境5个方面科学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结果表明: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明显,潜力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沿江地区,而潜力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的非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各省份依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大小被划分为5个层级。基于此,分别从全国和省级层面提出推进策略,以期明确各省份发展差异及前景,有效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和新的道路,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并且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和激烈争论。简新华和余江撰写的专著《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文明  
坚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所必需持有的区域观,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基础上推动工业化发展。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具有共生耦合关系,二者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涂文明  蒋永穆  
本文将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相结合,认为主体功能区视野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是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论出发的新认识,其本质是追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的模式,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岩岩  
新型工业化是俄罗斯发展创新经济的重要举措,给工程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俄罗斯政府、学界和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揭示和探索出俄罗斯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和路径。俄罗斯工程教育再造的经验值得反思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维富  
一、树立"质量和效益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工业化发展理念上,应将满足国民的基本需求、提升国民的尊严、拓宽国民的选择自由度、提升13亿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准和社会福祉作为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国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的成果全民分享,使全体中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善,使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国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数据成为新要素、创新成为新主驱动力、协调融合发展成为新思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高水平开放成为新拓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目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中长期多重战略重任的实现路径,数字化变革、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导向等重塑了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为此,我们需要重点从关键要素、融合创新、结构优化、政策转型等方面完善工业化的运行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纯   王金杰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关键生产要素变迁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阐明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即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保障,以数据赋能为动力,以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智能工业化;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归纳总结了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最后构建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以产业差异化竞争机制和绿色产业长期激励机制为驱动机制,挖掘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潜力;以多层次人才供给机制和有效衔接的数实融合机制为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高效运行;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和政府部门履职评价机制为保障机制,为新型工业化正常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