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2)
2023(12392)
2022(10115)
2021(9150)
2020(7271)
2019(16848)
2018(16517)
2017(31215)
2016(16774)
2015(19069)
2014(19225)
2013(19277)
2012(18120)
2011(16948)
2010(16855)
2009(15435)
2008(15388)
2007(13815)
2006(12656)
2005(12114)
作者
(48606)
(40497)
(40297)
(38417)
(26181)
(19249)
(18380)
(15883)
(15671)
(14564)
(14028)
(13678)
(13107)
(13093)
(12859)
(12650)
(11994)
(11720)
(11698)
(11280)
(10348)
(9877)
(9832)
(9375)
(9215)
(9208)
(9055)
(8869)
(8276)
(8001)
学科
(87718)
经济(87639)
管理(43223)
(40626)
中国(30546)
(29547)
企业(29547)
方法(27681)
数学(24082)
(23970)
数学方法(23938)
地方(22143)
业经(18776)
(16769)
贸易(16751)
(16243)
(15853)
农业(15644)
(15318)
金融(15317)
(15106)
银行(15092)
(14875)
(14838)
(14785)
(14159)
环境(12335)
地方经济(11842)
发展(11429)
(11399)
机构
大学(246996)
学院(244717)
(114454)
经济(112362)
研究(96594)
管理(88986)
中国(76499)
理学(74215)
理学院(73306)
管理学(72300)
管理学院(71823)
(55027)
科学(53582)
(51595)
(48854)
研究所(43781)
中心(42498)
财经(40147)
(39380)
(37685)
经济学(37321)
(36737)
北京(36134)
(34464)
(34378)
师范(34084)
经济学院(33473)
业大(30963)
农业(30155)
(29851)
基金
项目(153130)
科学(121917)
研究(115962)
基金(112362)
(97409)
国家(96596)
科学基金(82112)
社会(77096)
社会科(73200)
社会科学(73183)
基金项目(57832)
(56553)
教育(51838)
自然(48735)
(48550)
自然科(47641)
自然科学(47631)
自然科学基金(46804)
资助(46025)
编号(45712)
(39341)
成果(38575)
(35427)
重点(34941)
国家社会(33291)
课题(32731)
发展(32637)
(32119)
(31517)
中国(31242)
期刊
(138430)
经济(138430)
研究(85269)
中国(58241)
(38567)
(36947)
管理(36325)
科学(34439)
学报(34163)
(30856)
金融(30856)
教育(28781)
大学(26862)
农业(26332)
学学(24696)
经济研究(23306)
业经(21504)
技术(20661)
财经(20655)
问题(18371)
(18115)
(16405)
世界(15435)
国际(15317)
(14739)
技术经济(12435)
图书(12385)
现代(11695)
经济问题(11413)
商业(11355)
共检索到40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雨飞  冷志明  丁如曦  
十八大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事实上,城镇化已经支撑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未来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中国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为54.77%,已经形成拥有城镇常住人口将近7.5亿,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目前的城镇化及城镇体系提出了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塑造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传健  邓良  
中国房地产业在物质条件、城镇功能和城镇形象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也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刚性需求。但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市场垄断行为严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持续走高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实行土地和住房的双轨制管理,实行出让金年租制,完善房地产税制度,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创新,实现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广杰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态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是"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住房和城镇化发展问题成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性要事。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省域2000-2014年数据,以Hansen数据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率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影响,同时纳入经济增长为门槛变量,解析地区差异性房地产市场需求对城镇化率变化作用。实证结果认为城镇化率的发展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但超过某一门槛值时效果将降低。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下,以产业转移等方式,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在制度、产品结构、保障房等方面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共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广杰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态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是"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住房和城镇化发展问题成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性要事。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省域2000-2014年数据,以Hansen数据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率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影响,同时纳入经济增长为门槛变量,解析地区差异性房地产市场需求对城镇化率变化作用。实证结果认为城镇化率的发展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但超过某一门槛值时效果将降低。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下,以产业转移等方式,未来房地产市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邱峰  
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紧密相连。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应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并配以产业化、公共产品的承接以及适宜的房价,形成相辅相成、协调推进的良性循环局面,最终达到二者协同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丽芳  林珊  郑有国  
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制度因素是当前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三大背景。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数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均有大幅增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业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一些小城市由于经济规模小,则发展空间有限;养老、养生、旅游地产等服务产品;以及经纪业务、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等地产服务业均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杰  黄小平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两者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本文提出应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破解土地财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等途径去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张能鲲  张永冀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农村居民和外省份人口需求对本省份城镇房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各省份城镇化和区域间人口流动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由于收入、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均衡而引起的人口跨区域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我国房价;后两者是我国房价收入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偏高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和跨区域人口流动是我国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和房价收入比扩大的主要动力,但跨区域人口流动在中部地区,以及城镇化在西部地区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张能鲲  张永冀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农村居民和外省份人口需求对本省份城镇房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各省份城镇化和区域间人口流动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由于收入、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均衡而引起的人口跨区域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我国房价;后两者是我国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建平  
新型城镇化的适时提出,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在大城市外的更广阔空间发掘改革开放红利,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房地产用地的供应应着力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于民生和经济的均衡发展。笔者就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用地供应的问题,谈几点思考。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为基础。要做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房地产用地供应,地方政府应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兆华  
房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95中国房地产论坛观点综述吴兆华1995年10月12日,'95中国房地产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有来自各部委、各高等院校、各研究机构以及各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是一次房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福泉  黄俊晖  
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而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问题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市场供需均衡问题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发生新的变化。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选取31省(市、自治区)2005-2011年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和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供需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需求、供给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同时也带动房地产行业从业人数增加和房地产价格上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新型城镇化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应从市场行为主体良性互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住房供需均衡三个路径来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高立  王雪琪  李发志  邹伟  
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会城市2004—2015年的人口、土地数据测算出各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实证分析了房地产经济对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虽然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协调度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协调度增长速度最慢,区域间协调度差距也最大;(3)不管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都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这种促进效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4)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外,房地产经济其余相关变量对东、中、西地区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同,对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兵奎  张惠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2002—2013年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 2002—2013年12年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发展状况均呈不断增长态势,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2002年的0.083 7发展到2013年的0.865 9,房地产发展综合指数由0.306 4上升到0.682 8;2研究期内,武汉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逐年递增,共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与初步协调5个阶段,到2013年底也仅处于初步协调阶段。因此,需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定位以及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力生  张丽莎  刘圣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且与北京市和天津市存在较大差异,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掣肘。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城镇化、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投资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投资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空间特点进行刻画。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和房地产投资等对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