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5)
2023(15407)
2022(12887)
2021(12230)
2020(9775)
2019(22736)
2018(22624)
2017(42705)
2016(23038)
2015(26274)
2014(26382)
2013(25983)
2012(23829)
2011(21622)
2010(21549)
2009(19700)
2008(19060)
2007(16778)
2006(14828)
2005(12983)
作者
(66083)
(55028)
(54523)
(52134)
(34874)
(26144)
(24762)
(21672)
(20966)
(19567)
(18757)
(18675)
(17375)
(17323)
(16948)
(16814)
(16198)
(15955)
(15732)
(15452)
(13661)
(13487)
(13175)
(12507)
(12250)
(12230)
(12123)
(12063)
(11044)
(10906)
学科
(96982)
经济(96875)
管理(61298)
(60549)
(45660)
企业(45660)
方法(40589)
(36354)
数学(35290)
数学方法(34976)
中国(30643)
业经(23955)
农业(23756)
(21056)
地方(20861)
(19579)
(18248)
(18241)
贸易(18228)
(17774)
(15097)
(14818)
银行(14783)
环境(14755)
(14634)
理论(14390)
(14204)
(14106)
金融(14104)
技术(13547)
机构
大学(328902)
学院(326631)
(134963)
经济(132120)
管理(128290)
研究(115077)
理学(110779)
理学院(109525)
管理学(107753)
管理学院(107169)
中国(86861)
(71350)
科学(69719)
(58622)
(56731)
(55650)
研究所(51894)
中心(51651)
业大(48476)
财经(47151)
(46895)
北京(45529)
(45006)
师范(44646)
(43143)
农业(42444)
(41688)
经济学(41079)
(37948)
经济学院(37000)
基金
项目(225159)
科学(177466)
研究(168265)
基金(163712)
(142364)
国家(141140)
科学基金(120835)
社会(107213)
社会科(101344)
社会科学(101318)
基金项目(86938)
(85733)
教育(76202)
自然(76193)
自然科(74415)
自然科学(74400)
自然科学基金(73056)
(72490)
编号(68908)
资助(66379)
成果(56613)
(50349)
重点(50217)
(48737)
课题(47542)
(46155)
国家社会(44639)
教育部(43297)
创新(43138)
科研(42411)
期刊
(151584)
经济(151584)
研究(99472)
中国(66538)
(55830)
学报(51214)
科学(48547)
管理(45827)
(41388)
大学(39634)
教育(39234)
农业(38143)
学学(36819)
(29288)
金融(29288)
技术(27824)
业经(25834)
经济研究(23815)
财经(22547)
问题(20299)
图书(19353)
(19324)
(18337)
(15733)
科技(15623)
世界(15424)
理论(15381)
技术经济(15271)
(15108)
资源(14823)
共检索到485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  
村镇建设格局是指乡村地区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级关系及其治理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村镇建设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分析了村镇建设格局的基本内涵、战略地位与实践价值,阐释了村镇建设格局相关的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转型、城乡等值化等基础理论,梳理提出了村镇建设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城乡关系地域格局研究的层次体系,深入探讨了针对新时期村镇建设格局问题,地理学亟需加强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创新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海云  丁磊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分地区还是分维度,FDI都显著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和维度差异。基于我国城镇化现状,本文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引资政策,强化地区吸收能力,兼顾各维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红玲  张利纳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化人。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短板。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阵地,而课程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粗放、随意,功利化、形式化严重。服务于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对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集约化建构,真正打造出满足传统农民转为新市民、传统农民转为职业新农民、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切合农村实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楠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宗文  姚新超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中国,能源问题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所带来的用能量的增加,城镇化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多种能源和信息互联网来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城镇化发展中用能问题,如何利用能源互联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丰富能源供应结构,解决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耗和利用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四化"论,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马车,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这辆马车的四个轮子,消费、投资、出口就是拉动马车的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小  金彦平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镇化实践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又有所不同,不能走西方的老路。探究国外城镇化发展过程,目的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并依赖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针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忠  焦爱英  
村镇空间结构是一定时期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首先阐述了空间结构理论的内容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其次,在城镇化背景下,以村镇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类空间主体行为为线索,对城镇化以及三大空间需求主体行为对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予以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村镇空间结构的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银安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遵从城镇化、工业化规律,针对城镇化滞后问题,主导、推动城镇化的过程,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站在新型城市化全局的角度,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的,以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就业为先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尤其是走活土地增值这步棋,并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要立足现实,不急躁,不折腾,完善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朱先声  
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载体与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有效模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小城镇发展以及"半城镇化"所遗留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上,应培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注重特色小镇的旅游与社区功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中心。而在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上,应培育县域经济"亚核心",提高小城镇发展活力;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弥补资金缺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邵宁宁  郭海霞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笛  
新型城镇化(以下称为"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新兴产物,其起步探索阶段必然会面临较多风险管理问题,阻碍农村金融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观测点出发,探究当下村镇银行诸多金融风险的存在原因和完善措施,以便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银行面对着巨大的农村金融需求缺口,既要熟悉和适应所在地区的经济市场环境,克服自身在经营中的劣势,又要与传统大中型金融机构展开盈利性业务的竞争,实现财务可持续目标和服务"三农"信贷目标的双重兼顾。基于此,村镇银行唯有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多方合作,降低风险水平,方能在转型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中实现规模适度扩张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