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6)
- 2023(15420)
- 2022(12461)
- 2021(11291)
- 2020(9205)
- 2019(20631)
- 2018(20127)
- 2017(37774)
- 2016(20248)
- 2015(23020)
- 2014(22839)
- 2013(22598)
- 2012(21275)
- 2011(19647)
- 2010(19883)
- 2009(18640)
- 2008(17732)
- 2007(16161)
- 2006(14992)
- 2005(13963)
- 学科
- 济(91338)
- 经济(91176)
- 管理(50452)
- 业(50285)
- 中国(38472)
- 企(37582)
- 企业(37582)
- 方法(29100)
- 农(28530)
- 融(28138)
- 金融(28137)
- 银(26869)
- 银行(26832)
- 地方(26817)
- 行(26118)
- 数学(25263)
- 数学方法(25029)
- 业经(22219)
- 制(21208)
- 财(20376)
- 农业(18869)
- 贸(18219)
- 贸易(18198)
- 易(17694)
- 学(16875)
- 发(16194)
- 环境(13982)
- 体(13705)
- 地方经济(12940)
- 理论(12616)
- 机构
- 学院(286602)
- 大学(286555)
- 济(125566)
- 经济(122865)
- 研究(113210)
- 管理(98692)
- 中国(92810)
- 理学(81919)
- 理学院(80852)
- 管理学(79394)
- 管理学院(78877)
- 科学(66520)
- 京(64550)
- 财(58420)
- 所(58319)
- 农(52620)
- 研究所(52483)
- 中心(51964)
- 江(45921)
- 财经(44553)
- 北京(42184)
- 院(40944)
- 农业(40765)
- 经(40552)
- 经济学(40550)
- 业大(40325)
- 范(39925)
- 师范(39439)
- 州(37038)
- 经济学院(36384)
- 基金
- 项目(183132)
- 科学(143284)
- 研究(136488)
- 基金(130923)
- 家(115534)
- 国家(114531)
- 科学基金(95790)
- 社会(87916)
- 社会科(83183)
- 社会科学(83164)
- 省(71016)
- 基金项目(67089)
- 教育(61519)
- 划(60418)
- 自然(58183)
- 自然科(56796)
- 自然科学(56778)
- 自然科学基金(55773)
- 资助(54336)
- 编号(54123)
- 发(46164)
- 成果(45918)
- 重点(42749)
- 部(40595)
- 课题(40482)
- 创(37936)
- 发展(37496)
- 国家社会(37380)
- 展(36881)
- 创新(35768)
共检索到47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文章认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植入和强化人的发展权理念;培育和扶持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完善,创新农民主导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资源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权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钟顺昌 李坚 简光华
本文把一个区域中最具有城镇化因子的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作为讨论对象,以产城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提出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指出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认为加快利于产城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保障和内生动力。
关键词:
产城分离 产城融合 城镇化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和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根本特征,传统城镇化的物本主义发展模式归根于经济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偏离。构建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前提是科学确立人的核心地位,关键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城市公共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建立科学的城镇化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对禀赋较差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可能因产城融合水平较低而失效。实证研究证实了产城融合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城融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偏向产业的土地政策才能提升本地的产业集聚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标准对城镇化路径比较后发现,旨在优化区位条件的“先城后产”路径相较于“先产后城”路径更有利于城镇居民福祉的提升。为此,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应更多考虑蒂伯特选择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与区位条件,注重民生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与苏南相比,苏中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家庭经济薄弱,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突出,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应以地方旅游业为拉动力,把握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镇,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及生态建设,从经济、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苏中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赵文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威振
本文构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西北五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7-2014年西北各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起主要作用,城市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作用十分有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雪萍
新型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但其实际推进过程远远赶不上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还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带来的生态问题对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健康损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导致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能力减弱,解决的路径在于做好城镇化的科学合理规划和优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关键词:
中国新型城镇化 人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设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民众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人的素质提高,推动了人的发展。但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妨碍了劳动生产率提高,阻碍了经济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应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人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单一及产业空洞化既不利于城镇化,也不利于人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推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 人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并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握好人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政府治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建兰
新型城镇化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突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人们的空间转移中,提升人的活动能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也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与成熟,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国新型城镇化 人的发展 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