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27)
2023(20371)
2022(17461)
2021(16664)
2020(13965)
2019(32568)
2018(32308)
2017(60732)
2016(33000)
2015(37953)
2014(38170)
2013(37753)
2012(35120)
2011(31638)
2010(31713)
2009(29425)
2008(29243)
2007(26005)
2006(22694)
2005(20194)
作者
(97016)
(81570)
(80356)
(76892)
(51409)
(38897)
(36707)
(31886)
(30754)
(28948)
(27644)
(27407)
(25727)
(25641)
(25044)
(25043)
(24445)
(23819)
(23282)
(23252)
(20227)
(20210)
(19801)
(18587)
(18223)
(18189)
(18053)
(17972)
(16476)
(16324)
学科
(137254)
经济(137110)
(90791)
管理(89518)
(67791)
企业(67791)
方法(60765)
(53576)
数学(53204)
数学方法(52515)
中国(39056)
农业(35365)
(33648)
业经(32436)
(29599)
地方(29066)
(26458)
(25922)
贸易(25905)
(25216)
(21330)
银行(21260)
(20615)
理论(20584)
(20310)
环境(20187)
(20084)
金融(20080)
(19952)
财务(19866)
机构
大学(471338)
学院(470592)
(190341)
经济(186202)
管理(181812)
研究(163897)
理学(156770)
理学院(154967)
管理学(152068)
管理学院(151220)
中国(126029)
科学(102905)
(101531)
(92108)
(85349)
(83604)
中心(76588)
研究所(76267)
业大(75334)
农业(71299)
(70779)
财经(67597)
北京(64453)
(63087)
师范(62470)
(61645)
(59009)
经济学(56751)
(56660)
经济学院(51124)
基金
项目(319712)
科学(249810)
研究(232359)
基金(230645)
(202064)
国家(200366)
科学基金(170576)
社会(144794)
社会科(136793)
社会科学(136753)
(124960)
基金项目(121833)
自然(111349)
自然科(108704)
自然科学(108672)
自然科学基金(106681)
教育(106338)
(104888)
编号(95654)
资助(95491)
成果(77973)
重点(72015)
(70511)
(68605)
课题(65847)
(65212)
科研(61521)
创新(60980)
教育部(59659)
国家社会(59413)
期刊
(211472)
经济(211472)
研究(137675)
中国(95719)
(88940)
学报(79703)
科学(71670)
(64746)
管理(63085)
农业(60564)
大学(60509)
学学(56524)
教育(52633)
(44183)
金融(44183)
技术(41540)
业经(37701)
经济研究(32583)
财经(31914)
(30412)
问题(28271)
(27341)
图书(27014)
(24684)
技术经济(22642)
统计(22362)
资源(22315)
理论(22188)
科技(22067)
世界(21814)
共检索到707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改善明显;民主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新挑战: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农民信息化水平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肖丽  张广胜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的回拉力。从村级层面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从理论分析入手,利用辽宁省村级层面调查数据,研究农村收入、就业机会、新农村建设所改善的各项环境条件以及村级民主管理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现居住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但对于劳动力的外流基本没有影响。城市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农村的回拉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技兴农,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战胜了局部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楠  张正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蓝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做长期艰苦的努力。而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是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指导新农村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对今后辽宁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  武献华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资金作保障,然而现阶段,资金短缺已严重制约了"三农"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辽宁农村的实际,多角度分析了资金投入"三农"所面临的困境和严峻现实,并剖析了其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明确投入重点、创新投入方式,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支农配套政策等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从而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专  
辽宁省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背景,总结了辽宁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针对辽宁省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快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蒲岩琰  王甲午  侯慧友  
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发展县域经济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必然要求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者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辽宁省本溪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着重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重要作用,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需抓好的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贝贝  陈薇  王玉秀  
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分析了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社会环境,条件保障、基础设施、教育普及、监测评估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建设,为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流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洪桂云  
2004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带领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围绕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分析形势、扎实工作,实现了我省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粮食产量增幅最高,特色产业发展最快,农民增收幅度最大,农业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张明新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广胜  邹顺桥  
本文在对辽宁45个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内容,确定了5大类、22个小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和运用绩效评价模型,分门别类地指出了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客观分析,力求为推进辽宁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  雷国平  刘春涛  
作为中等规模中等水平省份的代表,辽宁面临人口收缩和发展方式转型双重压力。在国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甄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适宜性,是高效开展国土整治、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的前提。运用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将省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适宜程度划分为高适宜性(I级)、中适宜性(Ⅱ级)、较低适宜性(Ⅲ级)、低适宜性(Ⅳ级)四个等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