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2178)
- 2022(10718)
- 2021(10286)
- 2020(8559)
- 2019(20036)
- 2018(19792)
- 2017(37901)
- 2016(20613)
- 2015(23456)
- 2014(23417)
- 2013(23487)
- 2012(21764)
- 2011(19758)
- 2010(19378)
- 2009(17600)
- 2008(17079)
- 2007(14537)
- 2006(12515)
- 2005(11125)
- 学科
- 济(83811)
- 经济(83717)
- 管理(55860)
- 业(51346)
- 企(42798)
- 企业(42798)
- 方法(40187)
- 数学(34408)
- 数学方法(34046)
- 中国(24437)
- 农(21061)
- 学(19095)
- 财(18496)
- 业经(17825)
- 贸(17100)
- 贸易(17092)
- 易(16687)
- 地方(15326)
- 和(14566)
- 理论(14088)
- 农业(13946)
- 制(13847)
- 环境(13743)
- 技术(12363)
- 银(11987)
- 银行(11947)
- 教育(11833)
- 融(11652)
- 金融(11650)
- 行(11465)
- 机构
- 大学(297031)
- 学院(291822)
- 济(119084)
- 经济(116644)
- 管理(115532)
- 研究(103883)
- 理学(100346)
- 理学院(99198)
- 管理学(97599)
- 管理学院(97082)
- 中国(77046)
- 京(64862)
- 科学(64822)
- 所(52698)
- 财(51260)
- 研究所(48558)
- 农(47071)
- 中心(45272)
- 业大(43848)
- 财经(42011)
- 北京(41747)
- 江(39845)
- 范(39643)
- 师范(39310)
- 经(38520)
- 院(37645)
- 农业(37188)
- 经济学(36043)
- 经济学院(32556)
- 州(32490)
- 基金
- 项目(204222)
- 科学(159877)
- 基金(148974)
- 研究(148785)
- 家(130763)
- 国家(129718)
- 科学基金(110128)
- 社会(93455)
- 社会科(88587)
- 社会科学(88564)
- 基金项目(79042)
- 省(76591)
- 自然(71810)
- 自然科(70080)
- 自然科学(70061)
- 自然科学基金(68779)
- 教育(67462)
- 划(66040)
- 资助(61877)
- 编号(59895)
- 成果(49088)
- 部(46093)
- 重点(45630)
- 发(43257)
- 创(41908)
- 课题(41109)
- 教育部(39310)
- 创新(39106)
- 科研(38998)
- 国家社会(38644)
- 期刊
- 济(126088)
- 经济(126088)
- 研究(87643)
- 中国(54423)
- 学报(48424)
- 科学(44969)
- 农(42184)
- 管理(41696)
- 财(36047)
- 大学(35894)
- 学学(33429)
- 教育(32779)
- 农业(30290)
- 技术(23816)
- 融(21841)
- 金融(21841)
- 经济研究(20539)
- 财经(20064)
- 业经(18726)
- 图书(17995)
- 经(17155)
- 问题(16748)
- 业(16624)
- 贸(14345)
- 科技(14226)
- 资源(14180)
- 理论(14117)
- 技术经济(13765)
- 世界(13442)
- 版(13107)
共检索到422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丽霞 喻学才
本文通过对 1994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杭侃
我们现在经常说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是资源就应该可以讲利用,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文化遗产资源的本体得以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倡导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主要从事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按照专业内的划分,我们一般将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文物又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其付 王汝辉
丽江古城是中国古城镇旅游的热点。本文对丽江古城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价值、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丽江模式和丽江现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认为,横向对比研究、旅游流、旅游承载力和游客消费行为规律研究、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丽江古城 研究综述 世界遗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静怡 焦雯珺 闵庆文
<正>东亚地区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域。截至2023年5月,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拥有GIAHS项目共37项,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基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领先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试点工作及其国际影响,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于201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正式成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文娟
2010年6月12日是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上午9时30分,黑龙江省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暨首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黑龙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张丹 何露 孙业红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端于20世纪初,以农业考古、农业历史、传统农业哲学及农业民俗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遗产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为标志的新时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探索,正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特征。本文从古籍整理与考古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多功能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等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进展,从动态保护途径研究、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和保护与发展实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程瑞芳 刘恒琰
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分布在不同场域的文化遗产及周边资源组织起来,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是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线性文化遗产具有大规模和跨区域性特点,通过旅游开发,在横向上可以串联起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在纵向上可以带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研究上应对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区域协同问题、模式创新问题、绿色发展和监管以及保护与传承问题予以关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程瑞芳 刘恒琰
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分布在不同场域的文化遗产及周边资源组织起来,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是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线性文化遗产具有大规模和跨区域性特点,通过旅游开发,在横向上可以串联起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在纵向上可以带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研究上应对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区域协同问题、模式创新问题、绿色发展和监管以及保护与传承问题予以关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近几年非遗研究和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2006年以来有关文献的梳理,从要不要开发非遗、如何开发非遗、开发非遗有何影响及如何面对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并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应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研究综述 国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娟 柯平
文章从宏观政策和微观认知两个维度探索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通过梳理我国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既有基础与政策依据;运用专家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获取研究者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见解;基于理论、政策与研究者见解,文章从研究环境塑造、研究者主题选择、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础建设、研究机制构建五个方面构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数字人文 学科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照君 顾江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视角审视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设计和改造过程,探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开发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基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生产和基于创意设计的文化空间生产,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动态耦合开发模式、双边市场推动模式和J型成长开发模式。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民国文化 开发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承忠 贾世奇
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粹。然而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城市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形态开发给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的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创产业价值形成价值评估体系,将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划分等级,探索相对应的保护利用模式和具体有效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沈阳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