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8)
2023(11143)
2022(9127)
2021(8300)
2020(6798)
2019(15134)
2018(14247)
2017(26531)
2016(14207)
2015(15793)
2014(15341)
2013(15348)
2012(14220)
2011(13040)
2010(12527)
2009(11428)
2008(11098)
2007(9467)
2006(8191)
2005(7248)
作者
(43026)
(35999)
(35943)
(33814)
(22528)
(17291)
(16088)
(14170)
(13767)
(12505)
(12253)
(11919)
(11474)
(11299)
(11278)
(11005)
(10850)
(10729)
(10290)
(10252)
(9029)
(8735)
(8577)
(8107)
(8091)
(7934)
(7765)
(7630)
(7152)
(7096)
学科
(66116)
经济(66054)
管理(36489)
(33898)
方法(29677)
数学(26497)
数学方法(26344)
(25266)
企业(25266)
中国(20396)
(16956)
(15267)
贸易(15260)
(14883)
地方(14104)
业经(13345)
(13049)
(12475)
农业(11793)
环境(10716)
(10013)
(9302)
(9300)
金融(9298)
产业(9279)
银行(9260)
(8984)
(8787)
地方经济(8576)
技术(8286)
机构
大学(211201)
学院(208969)
(95062)
经济(93715)
研究(78713)
管理(77046)
理学(68025)
理学院(67147)
管理学(66067)
管理学院(65689)
中国(58795)
科学(48934)
(44415)
(40980)
(40184)
(38345)
研究所(37479)
中心(34098)
业大(34054)
农业(32840)
财经(32109)
经济学(31157)
(29680)
经济学院(28343)
(28067)
北京(27817)
(27741)
(27492)
师范(27130)
科学院(25285)
基金
项目(150552)
科学(120046)
基金(113565)
研究(103524)
(102690)
国家(101897)
科学基金(85998)
社会(71447)
社会科(68006)
社会科学(67993)
基金项目(59850)
(55679)
自然(55411)
自然科(54215)
自然科学(54195)
自然科学基金(53281)
(48759)
教育(46287)
资助(45349)
编号(37736)
重点(34906)
(34118)
(33488)
国家社会(31822)
(31553)
创新(29677)
科研(29263)
中国(29168)
成果(29048)
教育部(28915)
期刊
(96141)
经济(96141)
研究(60200)
学报(39874)
中国(37894)
科学(35796)
(35682)
大学(29505)
学学(28239)
管理(26382)
(26017)
农业(24891)
经济研究(18509)
教育(17045)
(16397)
金融(16397)
财经(16093)
(14705)
业经(14548)
(14030)
技术(13791)
(12962)
问题(12961)
世界(11526)
国际(11444)
(10689)
资源(10630)
业大(10279)
商业(10233)
统计(10032)
共检索到296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甘依霖  李星明  余瑞林  
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文化消费在社会结构与社会重构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文章结合经济地理学、文化社会学、消费经济学等多维研究视角,遵循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综合性、针对性和数据可获取性原则,以及中国文化消费的具体情况,从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满意度三个层面构建文化消费指数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中国文化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东西差异,且存在一条类似人口、经济分布规律的"胡焕庸线","胡线"两侧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较大。②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梯度差异明显,以板块内差距为主,板块间差距为辅。③文化产品供给、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以及教育发展程度共同驱动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异。④建议通过完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挖掘文化产品内涵、推广文化教育并培养专业人才、制定差异化文化政策等策略,合理引导文化消费,实现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彦楠  何则  马丽  杨宇  张天媛  陈力原  
能源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效应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分省能源终端消费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法和STIRPAT模型,对中国省级层面四大类能源的消费比重、时空分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间,各省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不同省区在不同时段石油消费比重变化呈现多样性特征,各省天然气消费比重整体仍处在较低水平上,电力与热力消费比重整体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和宁夏处于相对较优的低碳能源消费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卫军  张爱英  Muhammad Waqas Akbar  
我国文化消费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对文化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教育水平、供给水平、政府投入水平进行理论分析后,构建文化消费函数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来看,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文化产品供给水平、政府投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短期来看,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供给水平和政府投入水平均较大程度地影响着文化消费支出,即不仅上述各因素的当期变化影响着文化消费支出,而且滞后期内文化消费支出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偏离也会对其有重要影响。此外,根据影响文化消费主要因素的历史数据,采用历史趋势外推预测法对2016-2030年我国文化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处于社会历史环境之下的私家藏书活动并非孤立、单一的现象,既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建立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数据库,在文化史、社会史等多重视角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相关性分析,量化和可视化地揭示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总体上呈现不平衡的空间聚集型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模式、构成形态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地域分异的活跃因素和关键因素。其中,历史时期文学家数量、进士数量、书坊数量、粮食总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与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流水系、高程地貌则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淑芬  王艳芬  黄桂英  
本文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影响东中西三大区域效率值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在2009—2011年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与西部。但是西部地区整体上有正在缩小与东、中部地区差距的趋势。而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导致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2)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化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影响东中西三大类型区域效率表现的关键因素不同,依次分别是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书魁  雷原  
文章基于1998—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建立实证模型,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方面,居民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居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适龄消费人口的影响在发达省份明显,在欠发达省份不明显。文化产业供给能力方面,人力资源存在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资本投入的影响在中等发达省份明显,但在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均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化水平的影响只是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如晓  韩丽丽  
本文以1992-2008年间中国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对象国的经济规模、居民购买力、国土面积、科技应用水平以及与中国的文化距离等因素对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有正向的影响;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条件及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因素与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规模成负相关;与中国使用共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会进口更多的中国文化商品;中国的经济规模、居民购买力以及是否与贸易伙伴加入同一贸易自由区等因素则对本国文化商品出口的影响不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能生  张希  肖丽丽  
运用美国学者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及机会和政府行为五个方面定性分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状况。同时,对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指标化,引入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普通最小二乘(OLS)方法,以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年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婧  
通过对比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四国的文化产业经济贡献,表明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必要。并基于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政府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的回归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各地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正向显著因素。然而,文化产业的当地财政扶持对增强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金鹤  郭东升  王帅  
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被列为就业领域的优先目标,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2011~2016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法和ArcGIS软件对就业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异分析,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2011~2016年中国就业质量总体呈中等水平,且上升趋势明显;就业质量得分高低按地区排名依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就业质量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中部塌陷"的特征,并且具有"大连片,微散落"的格局差异特性;东部地区省际间就业质量差距较大,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中部、西部地区省际间就业质量差距较小,并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就业质量提升过程符合层次性内涵,西部地区是以就业环境提升为着力点的就业质量提升模式,中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水平拖累了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环境也未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彦莉  荣梅  杜培林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化消费形态,便捷了居民文化消费渠道,涌现出各类新型的文化产品,对居民文化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新环境下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研究还未考虑网络因素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实际影响,忽视了系统研究新环境下文化消费不同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其在地区间的影响差异和空间效应等。基于此,文章通过纳入互联网发展程度变量,研究了新环境下居民收入、支出、文化消费供给等基本要素对文化消费的单独影响、交互作用影响和综合影响,以及文化消费及其影响要素的区域发展关联性等,从而实现了对文化消费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从时间、空间双层面的完整分析,更深刻的识别了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关键作用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新才  罗捷茹  
本文通过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基本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解析,说明区域之间能源消费所受到的分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区域能源消费比较应考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提出了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吉恒  李敏  孟菲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和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等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论文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