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8038)
2022(6690)
2021(6571)
2020(5418)
2019(12384)
2018(11963)
2017(22346)
2016(11797)
2015(13862)
2014(13625)
2013(13364)
2012(12672)
2011(11675)
2010(11437)
2009(10667)
2008(10618)
2007(9562)
2006(8571)
2005(7717)
作者
(32138)
(26954)
(26771)
(25608)
(16901)
(12692)
(12271)
(10407)
(10378)
(9521)
(9467)
(8865)
(8629)
(8558)
(8341)
(8175)
(7899)
(7890)
(7714)
(7449)
(6846)
(6439)
(6380)
(6146)
(6041)
(6027)
(5844)
(5711)
(5393)
(5378)
学科
(50764)
经济(50601)
管理(29975)
(25237)
方法(21754)
(21599)
企业(21599)
中国(19671)
数学(16653)
数学方法(16494)
(14297)
业经(13025)
(11704)
贸易(11695)
(11556)
(11524)
(10525)
(10461)
理论(9899)
(9375)
地方(8835)
农业(8658)
(8258)
银行(8256)
(8087)
(7869)
金融(7866)
教育(7776)
(7735)
(7242)
机构
大学(172756)
学院(167321)
(75227)
经济(73894)
研究(63301)
管理(61558)
理学(52037)
理学院(51369)
管理学(50594)
管理学院(50237)
中国(49192)
(38002)
(35065)
科学(34659)
(30559)
中心(28402)
研究所(27497)
财经(27346)
(25130)
北京(24985)
(24825)
经济学(24750)
师范(24668)
(24068)
(22662)
(22575)
经济学院(22079)
财经大学(20406)
师范大学(20318)
业大(19954)
基金
项目(109028)
科学(87229)
研究(84147)
基金(81397)
(70570)
国家(69992)
科学基金(59534)
社会(58017)
社会科(53869)
社会科学(53858)
基金项目(41810)
教育(38781)
(37857)
自然(34791)
自然科(34020)
自然科学(34011)
(33500)
自然科学基金(33477)
编号(33292)
资助(33077)
成果(29662)
(26442)
国家社会(24922)
重点(24860)
中国(23727)
课题(23446)
教育部(23394)
(23165)
(22042)
人文(21905)
期刊
(86704)
经济(86704)
研究(56322)
中国(41490)
(26001)
学报(24554)
管理(24314)
科学(24074)
教育(24072)
(21935)
大学(19978)
学学(18002)
(15452)
金融(15452)
农业(15129)
财经(14997)
经济研究(14457)
技术(13393)
(13124)
图书(12061)
业经(11823)
问题(11545)
(11283)
世界(10884)
国际(9842)
书馆(9177)
图书馆(9177)
(8779)
(8317)
论坛(8317)
共检索到268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勤  张丽  
公民社会因素自在中国破壳之后,其力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有效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公民社会建设渠道,就其对公民社会建设的作用而言,应该同时看到它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发展空间广阔性和现实局限性。文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必然会使公民社会建设的网络途径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使网络条件下的文化建设新时期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英  郭双利  王春恋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贴吧、校园网等的研究,探索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提出营造良好高校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贺庆华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作为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根基的重要基础建设工作。可见,掀起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高潮已经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此谈一些认识。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新的时期有新的改革发展理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勇  肖勇  
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在物质建设、理论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又存在概念界定含混、建设主体偏差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需要理清概念,明确建设主体,加强情感交流和人性关怀,实现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人、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但要收到这样的最佳效果,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士朋  
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根本任务,以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为基础,以建设网络文化工作队伍为重点,以创新网络产品和舆论引导为核心,以改革完善奖励机制为保障搭建高校网络空间,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先霞  
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现状,剖析网络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福战  侯庆敏  许剑  
切实提升网络中高校精神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实现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健康、清朗。高校网络文化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深层的精神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表层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切入,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苏李  
加强网络价值文化、制度文化、教育文化以及实践文化建设,重塑高校育人模式。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推动高校育人实践的协同共振。当前,世界正处于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丽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表现为主流意识教育弱化、道德教育虚化、主体社会化面临问题三方面,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元价值观激荡、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强化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的三条对策: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运用大学精神育人和完善制度育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家  潘玉环  李新殿  
新时期,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和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文章提出高等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和谐校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欧阳卫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既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对此,我们要学思践悟,结合金融工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金融文化建设,增强广东金融发展的"软实力",让广东金融业行稳致远,蹄疾步稳。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雄  陈晓玲  
本文就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及面对的问题,提出让档案文化建设惠及农村百姓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维勋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新时期医院文化的形成基础、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识,并在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日江  
通过对图书馆文化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教育等作用的论述 ,阐述了图书馆文化建设措施的一些基本观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兰英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高校是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阵地。互联网催生的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平台。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进程中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