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0)
2023(12136)
2022(9963)
2021(8994)
2020(7393)
2019(16544)
2018(15808)
2017(29887)
2016(15797)
2015(17712)
2014(17315)
2013(17476)
2012(16490)
2011(15322)
2010(14995)
2009(13853)
2008(13459)
2007(11775)
2006(10595)
2005(9528)
作者
(48662)
(40783)
(40762)
(38422)
(25707)
(19333)
(18230)
(15955)
(15473)
(14243)
(14157)
(13284)
(13063)
(12815)
(12681)
(12392)
(12130)
(11764)
(11622)
(11496)
(10171)
(10101)
(9776)
(9267)
(9192)
(9057)
(8687)
(8485)
(8129)
(8023)
学科
(94603)
经济(94532)
管理(41509)
(39724)
方法(34522)
(31013)
企业(31013)
数学(30115)
数学方法(29978)
中国(23508)
地方(21427)
(20377)
业经(19108)
(16877)
(16487)
贸易(16480)
(16027)
地方经济(14804)
(14661)
产业(14351)
农业(13865)
(13044)
环境(12948)
(12190)
(11452)
金融(11450)
(11097)
技术(11061)
银行(11055)
(10844)
机构
大学(244415)
学院(242193)
(120232)
经济(118582)
研究(92065)
管理(89769)
理学(78046)
理学院(77127)
管理学(76126)
管理学院(75675)
中国(68179)
科学(53906)
(50971)
(47724)
(46763)
(44193)
研究所(43007)
经济学(39869)
中心(39377)
财经(39341)
业大(36910)
(36070)
经济学院(35937)
农业(35000)
(33612)
北京(32261)
(31947)
(30008)
师范(29640)
科学院(29551)
基金
项目(164237)
科学(130426)
基金(123123)
研究(115550)
(109637)
国家(108787)
科学基金(91998)
社会(80317)
社会科(76564)
社会科学(76548)
基金项目(64785)
(61268)
自然(57294)
自然科(56009)
自然科学(55989)
自然科学基金(55096)
(52188)
教育(50372)
资助(49446)
编号(42027)
(38067)
重点(37606)
(37234)
国家社会(35578)
(34660)
成果(33138)
创新(32604)
中国(32038)
教育部(31988)
科研(31052)
期刊
(132697)
经济(132697)
研究(74198)
中国(44213)
学报(42246)
(39946)
科学(38525)
(33876)
管理(33646)
大学(31706)
学学(30089)
农业(27461)
经济研究(24073)
财经(21120)
(20106)
金融(20106)
业经(19036)
(18608)
技术(18068)
问题(17966)
(16156)
教育(16040)
(15516)
世界(14991)
国际(14377)
技术经济(14207)
统计(12175)
商业(11642)
(11119)
(11115)
共检索到360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婧  
通过对比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四国的文化产业经济贡献,表明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必要。并基于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政府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的回归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各地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正向显著因素。然而,文化产业的当地财政扶持对增强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书魁  雷原  
文章基于1998—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建立实证模型,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方面,居民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居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适龄消费人口的影响在发达省份明显,在欠发达省份不明显。文化产业供给能力方面,人力资源存在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资本投入的影响在中等发达省份明显,但在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均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化水平的影响只是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淑芬  王艳芬  黄桂英  
本文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影响东中西三大区域效率值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在2009—2011年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与西部。但是西部地区整体上有正在缩小与东、中部地区差距的趋势。而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导致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2)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化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影响东中西三大类型区域效率表现的关键因素不同,依次分别是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登佐  何继善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已有理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剖析了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秀娟  
利用C-D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技术得出中国旅游产业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996—2001年及2001—2006年两段时间区间内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长;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利  
文章从基础因素、需求因素、企业战略和相关产业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指标设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我国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活力贡献度进行经验研究。研究显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由创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经济总量比重、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创意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因素决定,且每种因素的贡献度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性,需要运用政策杠杆加以矫正。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华  王庆云  谢雨蓉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鲜有文献对文化产业链演化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而文化产业链演化到底会受到哪些驱动因素的影响,是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文化产业链演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选取相关省份文化产业统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需求、经济水平、人力资源、经营能力等与文化产业链演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进一步推进影响因素作用下文化产业链演化机理和整合路径研究打下了基础。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方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的利润很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来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朝霞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嘉珊  郑湫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陈争辉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且间接就业效应显著于直接就业效应;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就业总量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就总量来讲,第三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于就业都存在正向拉动作用,且文化产业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0.13>0.037);就结构来讲,文化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符合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因此,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领域的自主创业,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承接文化产业的力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始终关心和重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建国前夕和初期,他提出要为国家培养各种急需的建设人才,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针对当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和措施,尤其是他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对改革教育体制,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刘少奇也是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尊重知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愧为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的楷模。刘少奇关于教育的理论建树和实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本文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对随机冲击的影响不作控制,则传统DEA模型将会高估效率测算结果;文化消费、文化企业集聚、交通通信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政府财政扶持显著改善了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文化产业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正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